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证据什么的,陈燮不是很在意,他在意的是这一次审案的程序。使人记录在案,整理完毕后,回去交给朱慈烺。并且想好了理由,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最大限度的避免冤案,同时也是对地方官员滥用权力的一种限制。

    天津父老表决的过程,无疑是整个过程的**,一共是二十一人,临时选来的五十五岁以上老人,面前摆了两个碗,一个碗下面写着有罪,一个碗下面写着无罪。老人依次将手里的蚕豆丢进碗内,不愿意表态的可以弃权。最终是三个弃权,十八人认为李锦有罪。

    弃权的三人,跟李家多少有点关系,这已经不是重点了,超过半数,罪名成立。具体定罪,根据大明的相关法律,本地同知宣判,李锦死刑,秋后问斩。至于郝晋的罪名成立是肯定的,但是他是官员,最终决断还是要交给京师,交给朱慈烺去决断。这么做的好原因,自然是要给朱慈烺增加一点制衡官员的筹码。

    天津的事情处理的很顺利,死者家属的问题,交给同知去处置,根据相关法律,交出脏银,罚劳役。这些都是后话了,关键是这一次审案的过程,在天津乃至整个北直隶都引起了轰动,这也是后话了。

    陈燮没有多留,呆了不过数日,押着人犯回京去了。京师这边,周延儒头都大了,郝晋的一个侄儿,找到了周府官家,说了事情经过后,气的周延儒把最喜欢的杯子都摔了。这事情,本不至此,陈燮已经答应留点余地。没想到郝晋这货作死,逼着陈燮当场拿下他。

    周延儒让人连夜给这位郝晋的侄子送走了,并且跟他说的很清楚,不是不想救,而是没法救。事情如何如何,也说的很清楚,让他回去准备后事吧,最多能把郝晋的家属保下来。

    按照大明的法律,郝晋犯法,家属是要被株连的,流放是最少的。陈燮还没回到京师,关于一干举人闹事的消息,便知道的一清二楚,也知道了朱慈烺的处置守法。现在人都拿下了,就等陈燮回去处置,朱慈烺没打算给这些人好过。姜逢元在大门外站了一个下午,都没得到朱慈烺一句准备,最终还是老周出来说了一句:“陛下让姜先生回去,不要再站了。”

    刚进广渠门,陈燮就给老周带着人接进了宫内,在御书房和朱慈烺对话。事情的经过,陈燮都知道了,心里虽然很恼火,但是也不能说就要弄死姜逢源。现在大明就这个风气,移风易俗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只有等经济发展起来了,慢慢的女子在社会生产中作用更大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事情总会发生变化的。

    事情其实很简单,姜逢元嫉恨陈燮受宠,故而指使管家,联系老家来的考生,拿柳如是抛头露面的事情来说事。按照现在的礼法,柳如是做的这些事情,在一切保守的地方,确实是够资格浸猪笼了。但是要浸猪笼,也轮不到外人来插手,这的本家宗族来管。

    这套东西,陈燮哪里会买账,本来就是一个极为强势的大人物,家里的侧室出去有怎么地?也就是一帮文人,脑子进水了,才以为自己在维护纲常,匡扶正义。然后脑子一热就冲出去了,结果被近卫收拾了一顿。顺天府的问题,盛云是姜逢元的党羽,自然是屁股坐歪的。原本以为,这么一闹,陈燮不在家,没人敢管的话,必然狠狠的丢陈燮一次脸。不曾想小皇帝出手了,而是一动就是狠辣的杀招。

    事情变的不可收拾,最后倒霉的人还是自己。这两件事情,其实本质上都是当事人聪明过头了,自以为别人都是好忽悠的,自己是最聪明的那一个。姜逢元也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分量,以为他在皇帝的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一章因为公正

    第六百六十一章因为公正

    陈燮面对朱慈烺,两人对话之时,朱慈烺的意思,就是要革除这些举人的功名。而且态度还很坚决,甚至还有打发姜逢元这根搅屎棍回家的意思。

    陈燮很淡定的听他说完之后,淡淡的来了一句:“陛下,不要把个人的情绪凌驾在法律之上,就算是陛下有这个权利,也不要轻易去使用。任何事情,都应该在法律框架内去解决,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那就想法子去完善去改进。简单除暴的解决问题,固然效率很高,但是长此以往,习惯了滥用权利后,再想改就很难了。陛下如此,官员如此,这个国家久很容易陷入一种权利至上的恶性环境之中。”

    朱慈烺被他说的一愣一愣了,迟疑了一下才道:“还请先生教我!”陈燮拿出在天津的记录,递给朱慈烺道:“这是在天津审案的过程,其实这一次,臣还是有滥用权利的嫌疑,只是当时环境不允许臣稍有让步,否则事情容易失控。”

    朱慈烺慢慢的体味这番话的时候,陈燮不紧不慢的起来,拱手道:“陛下慢慢看,臣先回去了。对了,郝晋在锦衣卫手里,陛下最好提醒一下他们,进了诏狱也不要滥用死刑。”

    陈燮就这么走了,丝毫没有趁机痛打落水狗的意思。朱慈烺不明白,陈燮这么一个杀伐决断的狠角色,为何在朝中对政敌如此的客气?陈燮也没有去解释,因为没那个必要。有的事情,总要有人第一个去做的,不然如何推动这个时代的进步?明朝在陈燮的折腾下,已经面目全非了。无限的接近近代资本主义的模式。但就是这最后一步,非常的难走出去。陈燮不着急,厚积薄发一直都是既定的路线。

    陈燮回家安抚三个女人,朱慈烺第二天一早,把内阁的其他人都叫来了,就在书房里。朱慈烺指着陈燮带回来的案卷:“朕让人抄了几份,大家都看看,看完了再说话。”

    周延儒看完之后,沉默不语,目光呆滞,似乎在走神。卢象升则是在品味什么,杨廷麟也差不多就这样子,洪承畴一脸的闪烁不定的光芒,似乎在挣扎。史可法的眼睛则是亮的。似乎看见了什么。姜逢元看完之后,似乎很难受,最终憋出一句话:“胡闹,如此一来,官府威严何在,有罪无罪,怎么让本地老者说了算?他们懂得什么?”

    朱慈烺没有言语,眼圈看着有点黑。昨夜他也没睡好啊。这会打了个哈欠,回头问一句:“陈阁部怎么还没到?”老周笑道:“万岁爷。奴婢派人去请了,估计是没起来。”朱慈烺自言自语道:“也是,姐姐盼着生二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姜逢元立刻道:“陛下,慎言。”朱慈烺无奈的看他一眼,淡淡道:“受教。”心里却在想。这人真没劲,要是姐夫的话,会跟自己笑一笑,甚至会打趣一句也不一定。

    “都说说吧,这事情如何?”朱慈烺又问了一句。直接给之前姜逢元说的话过滤了。

    “陛下……。”姜逢元又要表态,这时候他就是一个念头,一定要尽量的影响皇帝,让他听自己的,然后之前的事情才有希望挽回。结果朱慈烺看他一眼,笑道:“先生,还是先听听其他阁老怎么说,周相,您的意思呢?”

    如此一来,姜逢元的面子又被狠狠的落了一下,最后的挣扎都没力气了,只能沉默的看着其他人说话。周延儒心里是很明白的,天津这个事情,陈燮是说话算话的,要不是郝晋和李锦作死,不至于搞成那样。即便当时人拿下了,后来陈燮还是给了郝晋机会。就是看皇帝能不能放他一马,还有就是看周延儒救人的决心如何。总的来说,陈燮做的仁至义尽了。如果李锦做人够意思,当时的父老就可能为他说话,围观的百姓也会为他说话。只要发生这样的事情,郝晋的问题就更好办了,可惜,李锦没那个做人的本事。

    当然这是周延儒个人的理解,他是无法理解陈燮在其中蕴含的法律精神的。中华自秦以来,君主专权一直是统治者的最高追求,这一点清朝做到了最巅峰。明朝的专权其实没那么严重,因为皇帝和大臣之间是有互相制衡的。

    现在陈燮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慢慢的淡化君主专权,引导一种君臣互相制衡的模式。进而慢慢的向法治去挪动,一点一点的。很难,陈燮心里很清楚。人类社会,说是法治国家,本质上不管什么制度,还是要人去执行。只不过法律这个东西,在不同的制度之下,占的比重不一样而已。法治程度越高的国家,低层的民怨就相对越少。总的来说,本质上是一样的,一个看谁的钱多,一个看谁的权大。

    周延儒犹豫再三,还是摆手道:“陛下,臣还没想好。”朱慈烺有点失望,这个首辅能力不错,就是太磨叽。行,我找别人!说着视线转向卢象升,这老先生也摇头:“臣没想好。”这是真话,是真的没想好,他现在内心无比的纠结。一个传统文人,你让他接受这个,很难。其实他看到了里面的好处,但是更多的看到的是“坏处”,什么坏处?百姓不好管了!这个逻辑一点都不奇怪,即便是现代社会的天朝,这种逻辑还是有很大存在的比重。一个:“管”字,道尽了两千年人治社会的遗毒。

    朱慈烺看看杨廷麟,这位老先生摸着脑门,摇摇头苦笑:“臣说不好,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一旁的史可法按捺不住,站起道:“陛下,臣以为,思华先生所为者,有上古之风也。”

    何为上古之风,就是什么尧舜禹的时代了,那会还是原始**的末期,其实已经不是了,不然哪来的三皇五帝?但是按照一些传说,那个时候就是这么决定事情的。大家坐一起,然后表决,围着火塘表决。好吧,这是生产力决定的。说一句题外话,读大学的童鞋,真的要好好学习马哲,那玩意太厉害了,就算在今天,绝大多数事情都能用马哲来解释清楚。

    大家一听这个,都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又都觉得不妥。这怎么行啊,这帮刁民,没事都要找事,管都不好管,要教化之功。现在给他们这个权利,将来还怎么管啊?

    朱慈烺听了之后,仔细琢磨一会才道:“日前举人拦马之案,可否用此法处置?先说一句,在是思华先生的意思。”就这么一句话,轰的一声在众人的脑子里都炸了一个雷。包括姜逢元在内,整个人都绝对不对了。这什么节奏?这个剧本不对啊!我是他的政敌,怎么能放过这个狠狠打击我的机会?这里面有什么阴谋不成?

    姜逢元还在纠结的时候,朱慈烺又道:“思华先生还说,任何事情,都应该尽量的放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朕,苦思一夜,觉得先生用心良苦,但是有不明其意。还请各位爱卿教我,这道理从哪里能说的明白?”

    毫无疑问,谁都解释不了,这么做无疑跟现行的体制相悖,官府的权利,怎么能分出去呢?被监督就算了,判定是否有罪,你还要让百姓去做主?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玩啊。但是在场的诸位,除了姜逢元,都找不到反驳的角度。很简单,因为公正!

    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想到了“公正”这个字眼的时候,表情都发生了变化,甚至是有点慌乱的感觉。为啥?因为在场的诸位,谁敢保证自己在陈燮的位置上,能做到公正?大明朝的官员,滥用权利的现象,根本就是比比皆是。

    很自然的,朱慈烺想到的是“吏治”,难道陈燮用心良苦,就是为了吏治?

    陈燮终于出现了,看看现场一片死寂,笑道:“这是怎么了?”说着朝朱慈烺拱手:“见过陛下,臣抱歉,起的太晚了一点。”朱慈烺摆摆手道:“不碍事,先生既然来了,那就说说,为何要这么做?”陈燮看看大家手里的东西,笑眯眯的点点头道:“说这个事情啊,很简单,因为公正啊。为官者,难道还有什么比公正更重要的么?人都是有私心的,作为官员,掌握了权利,在行驶权利的时候,谁也不能保证他没有私心。不然的话,大明这么多读圣贤书出来的官员,怎么会出那么多贪赃枉法的事情呢?既然读书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那就用法律和制度来限制他们,尽量的减少权利带来的不公正。”

    可以说陈燮这话在别人的心里,这就是奇思妙想。尤其是朱慈烺,差点就叫出好来了。但是其他阁臣的脸色可不好看,权利在手,谁愿意被限制?陈燮继续又道:“这一次,臣不过是你一个尝试,未必就做到了最好,还需要实践来验证。”(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二章进进退退(头疼欲裂今天一章)

    第六百六十二章进进退退

    “无论如何,这样做,总是不那么妥当,要顾及官员的体面,官府的威严,否则刁民闹事,这百姓还怎么管?”姜逢元还是找到了说话的机会,并且成功的打动了在场陈燮之外的其他人。就算是朱慈烺,也对他的话感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同。朱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