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他的目的已经达到。
    哈布斯堡的声势被振作了起来,他也可以去德意志地区竞争自己的皇位了。
    一场军事上的胜利已经足以证明他有能力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那么,想要让费迪南四世继续去在陆地上进攻奥斯曼帝国便不太稳妥。
    想要再深入影响整个西方世界的格局,借力打力这种事情,似乎已经不够了。
    或者说,有些隔靴搔痒,不够给力。
    说到底,还是实力的问题。
    大明原本是有足够的金钱,那就自然可以打出一个不错的开局。通过法国人投石党人内乱,大明借助西班牙人之手介入了欧洲的局势,获得了话语权。
    但还想要再进一步,大明的资源已经有些不够了。
    不是说大明没有实力,而是大明在欧洲没有太足够的实力。
    这个时候,朱慈需要顾炎武去西奈半岛,经营出一个中国人的基本盘。在那里,为大明打下根基。
    只有这样,大明才能有更多的资源去运营整个欧洲的格局。
    “另外,朕已经下令。从国内调集一个整编甲种师过来,主将李定国。同时,我们还会在西奈半岛以及埃及另行征兵。陈必谦那里做的不错,他们其实还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埃及的马穆鲁克其实挺不安分。顾爱卿在西奈半岛的经营,应该不会很困难。”朱慈宽慰地说。
    “臣定此去再回来是,定给陛下一个安稳的大后方。”顾炎武轻声说。
    朱慈笑着颔首。
    顾炎武很快就走了。
    这一刻,欧洲似乎也悄悄安静了下来。
    历史在这一刻已经不太一样。
    故而,原定时空里,土耳其人试图再行大举进发克里特岛的动作并没有去做。路上的举动让他们变得更加谨慎,而国内提前的权力变更也让土耳其人没有仓促行动。
    土耳其人没有主动进攻,威尼斯人也在消化着杜伦尼的加盟。
    五万西班牙大军说是要支援威尼斯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人想要背井离乡,去意大利为威尼斯作战。
    故而,五万大军想要消化下来还需要一个过程,甚至说不定还要再征兵几轮,补充成意大利士兵。
    眼见土耳其人不动手,这种情况下的威尼斯人显然也没有精力在克里特岛上发起反击。
    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之下,欧洲人都并不怎么招惹奥斯曼帝国这个庞然大物。这会儿的欧洲,还没有到近代史那会儿吊打全世界的实力。
    要再过那么二三十年,等到默罕默德四世掌权的时候,奥斯曼帝国才会走上下坡轮。最终,在一战的那阵子被肢解。
    比起有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纠葛不休的欧洲,奥斯曼其实更加君主集权。集权带来的独裁在这个时空其实意味着更有效力,更能动员力量。
    这使得他们在此前过往的数次与欧洲人的战争之中都大占上分。
    当然,现在不一样。
    这个趋势已经渐渐改变。
    此前,奥斯曼帝国的君主都是戎马一生。马上打仗,马下治国,两遍都不误。
    这也就使得他们的权力可以被有效掌握,但是这会儿的默罕默德四世还年幼,什么都不懂,显然不能指望他能够集中权力,整合帝国的资源。
    故而,在柯普吕律没有完全掌握国内的权力格局时,奥斯曼帝国现在其实也有点虚弱的驾驶。
    趁着这么一个时候,欧洲静悄悄的。
    欧洲大陆很安静,可另一个地方却并不安静。
    那就是,悬在欧洲大陆海外的不列颠岛,英国。
    没错,那个被欧洲许多人嗤之以鼻,认为是叛乱者的护国公克伦威尔阁下派出了使者,邀请朱慈前往伦敦。
    朱慈没有考虑多久就待了下来。
    意大利似乎是个时尚的地方,但那是后世的印象。这个时空,分裂的意大利除了几个城邦国家颇为富饶以外,并没有什么可以观赏的地方。反而让朱慈觉得无趣的是天主教世界繁多的规矩。朱慈固然有些特权,却也不希望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相反,新教徒似乎对宗教的事情并不是那么看重。
    这个时候克伦威尔邀请朱慈,朱慈自然也就启程前往伦敦。
    ……
    大明二八三年,十月。
    朱慈的船队在泰晤士河停下。
    港口之上,今年五十二岁的克伦威尔笑着看向朱慈,目光隐含期待。
    奥利佛…克伦威尔给朱慈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严谨的中年人,这个英国的执掌者十分谦逊,面对朱慈盛赞着东方货物的精,用尽了他能想到的词汇,试图拉近与朱慈的关系。
    但朱慈敏感的内心却感觉到了克伦威尔那骨子里的骄傲。
    对大明的盛赞,给朱慈的感觉显然更像是一种客套的,礼仪性质的夸赞。克伦威尔话里话外,都在介绍着英国人最近的进展。
    他们清剿了荷兰人在好望角一带的三个殖民据点。
    他们与荷兰人在欧洲大陆上的商业进展又取得了进展。
    一支强大的海盗最近在加勒比海袭击了荷兰人的船队,听说荷兰人的殖民公司损失惨重。
    克伦威尔很健谈,见识也很广阔,消息似乎还很先进。
    “荷兰人无疑是贪婪的,但这样的贪婪终究会毁灭一个国家十七年前的郁金香泡沫就足以证明这一切,他们以为这世界上有着永远都不会破产的买卖,有着永远强大的国家,有着可以永远统治的霸权。但是,这是不可能的。现在看来,荷兰人已经感受到奥了这一点。他们在远东地区的失败更足以证明这一切。皇帝陛下,我对您与荷兰人的态度十分欣喜。英国愿意在这个议题上与您产生更多的合作。这是来自英国的友谊,我们与大明在欧洲的立场上足够的接近。这让我们有着天然存在的友谊基础。”克伦威尔终于露出了自己的面目,表达清楚了自己的态度。
    白金汉宫里,为朱慈欢迎的宴会已经召开。
    朱慈围着壁炉里的篝火,感受着温暖的同时,思考着克伦威尔的话。
    坦白来说,对于这种开诚布公的态度,朱慈是很喜欢的。
    而大明,也的确与英国人有着颇为密切的友谊基础。
    虽然大明与英国人曾经在台湾的问题上有过冲突,但他们认怂的速度还是挺快的。当然,说好听一点,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食古不化那才叫可悲呢。
    英国人在欧洲的立场上向来有着搅屎棍的称呼。
    因为,英国人从来都不希望欧洲能够出现一个强大的欧洲。所以,无论是法国人统一欧洲还是德国人统一欧洲,都不会是英国人乐于看到的欧洲。
    这与大明的立场是一样的。
    想要吞下欧洲的利益,那一个强大的欧洲绝不会是大明乐于看到的。
    欧洲人真要是团结起来,那肯定就是反抗大明。
    大明对于欧洲而言,终归是一个外人。
    基于这样的立场,大明与英国人是有很多合作机会的。
    “合作是个好议题。但对于护国公阁下的想法,我认为还需要更多的探讨。合作……自然是可以谈的。但合作的方式,合作的议题,合作的目的。都决定着彼此的意愿,甚至结果。”朱慈说。
    “陛下所想,我深感认同。事实上,在皇帝陛下来到伦敦之前,我已经将您过往的经历都进行了深刻的研究。特别是在欧洲部分上的行为,我们的合作,自然是会在双方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合作。”顿了顿,克伦威尔笑道:“首先,皇帝陛下试图在南部欧洲作为突破口,介入到欧洲的格局之中。而我们英国,也自然是希望在北部欧洲,主要是荷兰人的身上打开突破口。这也就使得我们可以彼此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力量,而不会产生冲突。此前,西班牙人希望我们派兵攻击法国,并且解决查理二世的问题。当时,我们并没有答应。”
    朱慈笑了笑,不置可否。
    这可就未必了。
    你的敌人是荷兰人,但我的敌人就是荷兰人?
    朱慈有信心,大明现在的布局就能解决自己的需求。那为什么要拉上英国人,平白分一杯羹给你?
    没错,英国人是有引以为傲的东西。
    比如那只新模范军,强大的新军在原定时空李让英国人纵横天下。大英帝国的海军遍布世界,是第一支世界性的海军军队。
    但是,英国人的陆军也是同样的强大。
    可是,大明可瞧不上。
    大明的新军已经有一个整编的师团会过来,在东亚怪物房出来的存在,可并不稀罕英国人那点兵力。
    当然,这些朱慈不会说出来。
    只是,这一个笑而不语已经很好表达了态度。
    克伦威尔皱着眉头,有些不开心了。
    “过阵子,可以让朕的将士们与英格兰的同行们交流一下。”朱慈说:“比如,就做一个演习好了。”
    “演习?”克伦威尔大约明白了朱慈的意思。
    对付瞧不上新模范军的本事啊,那也好。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省得彼此摸不清对付的地位,大家都互相不爽快。
    “另外,也请护国公阁下听听朕的想法。”朱慈说完,又是悠悠地抛出了另一个议题:“朕呢,却是英国可以加入大明提出的一个计划。三十年战争让欧洲一片残破,大明打算投入一笔巨大的资金,复兴欧洲。”
    没错,这个计划在后世叫马歇尔计划。
第二十八章:大明的目标
    演习最终变成了一场现场比拼。
    毕竟,友军之间的演习还好弄,大家设置一个指挥部就好。但是,两支并不熟悉的军队想要搞演习,彼此之间光是总结规则就极其麻烦。
    最终,演习就变成了一个实战比拼。
    朱慈与克伦威尔对赌,若是谁能在接下来对爱尔兰的战争之中率先攻陷下一个目标,那谁就能获得预定的赏格。
    英国人自然是竭力希望拖大明下水,摆脱被欧洲孤立的问题,又解决自己的老对手,在法兰西的查理二世。
    而朱慈呢,也对爱尔兰很感兴趣。地中海有一个据点自然不错,可爱尔兰似乎比起地中海更加合适。
    话说回来,克伦威尔虽然在伦敦,但新模范军却不在英国。
    他们有新的任务,那就是远征爱尔兰。
    没错,英国人虽然在亚洲范围内的殖民扩张被大明阻隔,但他们这时候其实是处于国力上升阶段。
    两年前,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查理二世自然不敢落寞,反对克伦威尔这个反贼头子的事业此起彼伏。其中,苏格兰与爱尔兰就是最大的反抗基地。
    反对者的存在自然不容克伦威尔忽视。
    于是,两年前的三月五日,克伦威尔多了两个头衔。一个是远征军总司令,另一个则是爱尔兰总督。
    大约一年半前的时候,克伦威尔率领一万两千名士兵一共一百三十搜舰船朝着都柏林进发。
    没多久,也就是1649年的9月3日,在都柏林稍事休整后,克伦威尔包围了德罗赫达。
    值得一提的是,新模范军虽然纪律严明,信仰虔诚,作战起来十分勇敢。
    但爱尔兰人反抗英国人的意志也是顽强。
    德罗赫达的防守十分坚韧,普通的攻城并没有攻破,反而让新模范军在城下损兵折将。为此,克伦威尔不得不又调集重兵与重炮。
    重炮轰鸣之后,德罗赫达的防御工事几乎崩溃,这座城市终于落入英国人之手。
    但是呢,英国人的损失显然也很是不清。攻入城内之后,新模范军在大街和广场上屠杀了超过2000名俘虏。
    显然,如果不是足够惨烈的损失,克伦威尔并不会让自己这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发动一场屠杀。
    其后,克伦威尔乘胜攻克新罗斯、瓦特福、科克等城镇。年底,爱尔兰的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都落入共和**队手中。战争进入1650年,克伦威尔又取得一系列胜利。3月,在攻下基尔肯尼后,天主教联盟被迫解散。明面上,爱尔兰的威胁已经消失。
    但是,爱尔兰人并没有放弃反抗,他们的抵抗开始陷入地下。他们利用英国人进军爱尔兰内陆所遇到的山地和沼泽的困难处境,开始了游击战。特别是去年的5月,新模范军攻打克朗梅尔时,吃了一个大败仗,2000多英国官兵被歼灭。
    这是新模范军第一个重大损失。
    也许是这一场失败让克伦威尔不太愿意继续在爱尔兰纠缠,也许是苏格兰的局势变得险恶。总之,克伦威尔在去年5月26日回国。
    他开始北征苏格兰,不过,苏格兰的战争还在纠缠之中。
    这一回,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