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6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十九章:日本人用大明的教科书

    “圣人之治,还远远不够。”朱慈脑海里回旋着义务教育四个大字。

    只有经过义务教育的国民,才可以说是真正能够计算到综合国力里的国民。没有经过教育,脑海里不知晓家国概念,如果再被豪族束缚到田亩之上,那就更像是累赘与负担。

    不过,教育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不说修筑学堂的费用多少,光是补贴官定教科书的费用就是一笔天文数字。更别提每年两京十三省各地师范学校一毕业就被抢光的新增教师。这些都是要吃财政饭,占一个皇粮编制的。

    朱慈能新修八千小学,还是用了税收优惠,合并村学私塾等等穷尽办法搞出来的局面。尤其是几次大战都有斩获,奠定了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战乱之后,许多土地在战乱之中早已失去主人,金银珠宝更是数之不尽。虽然土地财务人人争抢嚷着归还,但想确定原主人难度太大,朝堂也不愿意。

    于是,朱慈大笔一挥,就都将这些权属不明有点麻烦的战利品统统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之中。

    搞教育,哪怕是再顽固的朝臣都没有异议。

    这才磕磕绊绊,有了而今的教育局面。

    话归正题,现实虽然困难,但理想总要有的。义务教育会继续推行下去,学校与学生都会越来越多。

    如果朱慈没有提四百万幼童的数据,林罗山只会当朱慈在发宏愿,吹吹牛,谈谈梦想。

    但而今大明既然已经有了这么璀璨的成绩,这个时候说远远不够,反而就是志向高远,值得景仰了。

    “上国教化之功,实在让人艳羡不已呀。”林罗山说这话,可真是心甘情愿了:“若有生能学得一二真传,这一辈子也就不辜负了。”

    朱慈心中一动:就怕你不动心!

    自古以来,没有哪个教育家不渴望让教育更加扩大。尤其是在古代,这个教育成本高昂的时候。

    “自古先圣有云:有教无类。而今朕来了日本,也想日本国民,一样可以教化文明呀。”朱慈笑着看向林罗山。

    林罗山目光一亮,他是何等聪慧的人,当即就明白了朱慈的心思:“陛下……愿意资助日本教育事业?”

    “当然。”朱慈大笑:“我知晓办学有多困难,一曰屋舍,二曰膳食,三曰书本。屋舍膳食这些暂且还顾及不上。但是,书本之事,朕却可以先允诺下了。只要罗山先生有意用我大明的教科书,朕现在就可以下令,从国内运入语文、数学两门基础学科一共一百万册教科书!”

    “一百万册!”林罗山的呼吸一下子沉重了起来。

    他这一辈子恐怕都没有见过这么多书啊。

    要知道,这年头,藏书万册就是一个顶级私家图书馆毕生追求的规模,再想扩大,那是难上加难。在印刷成本高昂的当下,哪怕有了活字印刷术,一本书的价格依旧经常高达一两银子。

    百万册教科书,对于林罗山而言,就是百万两巨款。

    而且,就算以整个日本一年所有的印刷能力,恐怕也无法印刷出这么多的书本。

    如果有这么多书,那教育成本的确可以大大降低。原本只能教导八十个学子的林氏私塾一下子就能扩张十倍的教学能力,更别提对整个日本教育的推进。

    “这个礼……太重了……”林罗山不等朱慈继续手滑,声音几乎颤抖地说着。

    的确是太重了,把林罗山卖了,他都拿不出一百万两银子啊。

    “朕难道是那等贪财的俗人吗?”朱慈板起了脸。

    “学生……不是这个意思……”林罗山脑袋摇得拨浪鼓一样:“实在是太重了。百万册书啊,就算是臣将听说过的藏书库都翻出来,恐怕也见不到这么多书。若是抽调这一批书进来,恐怕上国也要耽误文教事业了。再者,都道是无功不受禄,学生不能做这等损人利己之事。”

    “我还当时什么担忧的缘由。”朱慈笑道:“原来是你觉得这一点点书册,会影响我大明的教育事业。哈哈哈哈哈……”

    而今大明各处印刷工坊千万,成本已经大大降低。尤其教科书更有专项补贴,一本全套的三国演义精装版也许开价一两银子,但一本语文课本印刷下来,价格却会低廉到二十文的价格。

    尤其是全国各地印刷量巨大,成本也可以随着印刷量增加而降低,实际成本远小于林罗山的预计。

    “难道……不是吗?”林罗山觉得今天的见闻实在超出了自己的理解。

    “当然不是!”朱慈傲然道:“朕岂会是那等打肿脸充胖子的人?你若不信,朕便让人在教科书上印上你的名字便是。至于……无功不受禄么……”

    朱慈悠然地丢给了王夫之一个眼神。

    林罗山恍然大悟:“学生……学生……”

    朱慈知道林罗山在纠结,而王夫之亦是露出了一个和善的笑容,竭力不让眼前这位日本知名教育家感觉紧张。

    “学生……就却之不恭了!”林罗山终究是没忍住百万册教科书的诱惑。他倒是一点都不担心里面会有对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文章,也不觉得日本人都学习汉字,说汉话代表着什么。

    毕竟,这年头最先进的文化都来自大明。

    你不学汉话,不用汉字,难道闭门造车用日语?

    也许,按照原定历史还有这个机会与时机。

    但现在……显然不会再有了。

    撇去这些,朱慈拍了拍林罗山与王夫之的肩膀,将私塾交给了他们二人。

    他们要谈判了。

    而结果,显然就是朱慈预想之中攻略日本的那个计划。

    他要控制……或者影响幕府,让日本国成为大明征服世界的神兵利刃。而这一点,自然涉及到最关键的一点:军权。

    与朝鲜一样,朱慈一样盯上了日本军队。

    只不过,想要在朝鲜达到这一点,就已经激起了兵变的反弹。到了日本,朱慈自然不得不再三寻求稳妥的办法。

第五十章:关系微妙

    想要控制或者影响日本的军队,办法自然有很多种。

    为此,朱慈暂且稍稍变了思路。

    他并不奢求立刻掌握住日本的全部军队。但为了让大明在征服世界的脚步上更轻快强大一些。那么,让日本军队从今往后再也失去对中国的威胁现阶段也是足够。同样,还要让日本军队一出国,就心甘情愿为明人驱驰,马首是瞻。

    为了达成这么目的,朱慈已经安排出去了众多计划。

    林罗山,便是这个计划之中的一环。

    想要达成朱慈的计划,显然需要中日两国高层相当高程度的互信。

    朱慈虽然释放了善意,但德川家光反而像是受害者一样,十分警惕大明对日本可能的侵略。在没有互信之下,许多事情就没法谈。

    而这,就需要大臣们不断沟通、谈判。

    林罗山就是这样一个十分合适的人物。

    可别简单以为林罗山就只是一个日本教育家。

    如果这样,朱慈完全不会兴师动众,更不会拿出了一百万教科书的筹码。

    在王夫之与锦衣卫汇总成册的情报册子里,林罗山可谓是日本政局一个影响力极高的人物。

    无他,这位林罗山先生乃是两代将军之师,教了德川秀忠又教德川家光。

    就如同天下第一剑客他爸柳生宗矩是德川家光的兵法老师一样,林罗山也是德川家光在文治之上的老师。一个人教武,一个人教文。

    在朱子理学渐渐抬头的日本,林罗山的身份自然也是不亚于柳生宗矩的。

    更何况,柳生宗矩已死,林罗山还教了两代将军,更成了硕果仅存的德高望重之人。

    就如同后水尾天皇政仁将后光明天皇绍仁的帝师作为一个重量级筹码丢出来一样,能当德川家光的老师,那也一样是拥有足够影响力与权力的。

    1607年,林罗山在江户为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十四年后,宽永元年,也就是1624年,林罗山成了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老师。

    完成了两代将军之师的成就以后,林罗山正式步入朝堂。幕府诸多政治公文都由他来起草,尤其是十二年前,林罗山更起草了武家诸法度一书。

    再加上德川幕府初成,一应权力架构还不成熟。作为学问大师,林罗山在幕府的各种制度、礼仪、规章和政策法令的制定上都有极大的影响力,并且事实上参与了一应制定。可以说是幕府权力运行的设计师之一。

    作为幕府的学问大师,权力运行的设计师,林罗山眼下虽然老了,但依旧如之前一样保留着幕府将军智囊的身份。要知道,这个身份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也就是说,这位林罗山先生,已经当了德川幕府四十年的智囊了。

    说服这样一个人,再去说服德川幕府……

    成功率不止是杠杠的,更是biubiu上涨的。

    都说人老了,就难免更看重声名。朱慈如果想要用钱财利诱,那还真不一定能搞定。但朱慈拿出来一百万册图书来砸人,却是瞬间就砸晕了林罗山。

    没有人不想自己桃李满天下。

    有了百万册印着自己名字的教科书,完全可以想象,林罗山将注定青史留名。这意味着,至少这一代的幼童学子都能记住他的名字,以他林罗山为师长啊!

    几千几万两银子,对于林罗山这样不愁吃喝的望族而言,并不能算得什么。

    能青史留名,赢得百万师生尊崇,这样的名……却是林罗山怎么都阻挡不了的。

    “也许……我需要与将军再次长谈一番了。”林罗山回到了自己的屋子中,久久思索,一番书信写完,又不满足,当即决定喊了下人道:准备启程江户!

    ……

    江户的大奥里,阿万正在给德川家光揉着肩膀敲着背。

    这会儿正是午后让人感觉放松的时候,德川家光难得的心情不错。刚刚松平伊豆守信纲来汇报了京都的事情,而结果听完了以后,却是让德川家光吃吃发笑良久。

    “我的这位九叔呀,这么多年了,没想到,却还是这样的成色。真是……让人感觉轻松呀。阿万,你说呢?”德川家光笑容放松,前所未有的舒展。

    “长辈的事情,阿万可不敢议论呢。”阿万说:“但将军的心情开怀,却让阿万也开心不已。”

    “哎呀,你就是太谨慎啦。那个九叔,这些年来,一直想的那点小心思,真当我不知道么?哼……但可惜呀,他还是太笨了一点。甚至还不如水户的那位家伙。至少,他还知道盯着大奥里跑出去的医生。”德川家光得意地说着,又忍不住叨叨絮絮了起来。

    也只有在最亲近的人面前,他才能敞开心怀吐露这些平时没有人分享的事情。

    “我想,那位大明皇帝,一定很疑惑,以为尾张的九叔在想着什么阴谋吧?哼,但真相,有时候就是这样……无聊呀。我的那个九叔,真的是简单的以为让天皇与幕府对立起来就足够了呢。真的以为,明国皇帝会支持天皇,然后与幕府两败俱伤呢。哼,这么天真的想法……也敢尊王。天皇那边,也的确只剩下一群歪瓜裂枣啦。哈哈哈……”德川家光大笑。

    原来,尾张家的德川义直想要尊王的倾向,就连德川家光也知晓了。

    但是,不愧是稳坐了数十年将军之位的德川家光。他同样也清楚知晓德川义直的图谋。

    朱慈疑惑不解,为什么德川义直是御三家,是幕府一系的大名,却还要尊王支持天皇。难道不知道天皇是绝对不会容忍幕府掌权吗?

    权柄的掌握者是独一无二的,天皇如果亲征掌权,那么无论如何都无法容忍幕府依旧握有权柄。

    这是根本的冲突。

    但朱慈毕竟初来乍到,不管王夫之与锦衣卫如何努力,都不能彻底了解德川义直。

    没错,御三家是德川幕府的支柱不假,但作为都有将军继承权利的御三家都隐含着对幕府将军的渴望。

    如此一来,关系就变得微妙了。

第五十一章:百货大楼

    作为三家的老大,名义上继承权最大的一位,德川义直虽然掩饰的很好,但还是被德川家光在数十年的观察之中察觉到了。

    显然,尊王的名义是假,希望让天皇与德川家光争斗得两败俱伤才是真。

    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又是哪里那么好推动的呢。无论是德川家光、政仁亦或者朱慈都不是傻子。

    在三个高明之人的面前,想要渔翁得利,那是在玩火。一个不慎,就只能引火**,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也怪不得德川家光看不起德川义直,数十年的了解之下,他很清楚德川义直没有那个玩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