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撑点。而宁远、锦州等一系列遍布辽东的堡垒城池,便是当年孙师亲手推动的宁锦防线。这是大明对建奴战争的基本盘!从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起一直到松锦大战,都是围绕着宁锦防线在做努力。可惜的是……”

    倪元璐顿了顿,每个人脸上都浮现了一些黯淡:“这些努力都失败了,这意味着这些曾经我们用来对付对手的现在都成了我们自己的难关。宁锦防线在锦州失陷后就溃烂了,现在,山海关被吴三桂投献意味着长城防线,大明最后一道生死底线就此崩溃。”

    “眼下,战略势态就是如此了。诸位起身看沙盘。”倪元璐说完,朱慈烺便站起身,凝望着沙盘上犬牙交错的形式,呼吸粗重。

    “局势十分困难,也正因为困难,才必须了解更加清晰,这才能让我们不遗漏任何一个有效的信息,从而做出最有利于我们的选择!”倪元璐轻轻呼出一口气,道:“接下来,便是由我来讲解军机处提供的战略方案。”

    “第一,便是防守方案。调集武昌的傅如圭部、开封的王燮部、安庆的黄得功部北上勤王保卫京师。同时,重新调整在朝大明的军队在南浦集结回国回援大明。回国选择登陆点。目前,军机处认为首要的停靠点是登州。”倪元璐介绍着,忽然被朱慈烺打断。

    “登州太远了,陆路援京时间不够。”朱慈烺道。

    倪元璐面色有些艰难,道:“次选之中距离京师最近的是天津卫大沽。但天津卫军机处没有后勤转运机构,天津卫大沽港口设施亦是老旧狭小,战时之用实在勉力,上下没有完备处置,恐怕有些艰难。”

    说完。倪元璐顿了顿,道:“军机处上下会重新调整此方案。竭力准备齐全。如此,第一方案全面防御便是移朝鲜皇家近卫军团主力至天津卫大沽。截断山海关攻向京师之来犯建奴,从而与京师勤王之师形成互为犄角之势。如此,或可应对清军全面来犯之势。”

    朱慈烺微微颔首,看向谢洪运。

    谢洪运见此,轻咳一声,道:“南京方面的回应已经由猎鹰飞报传来了。目前国内的情况对我们很不妙,京师危难,大明最强大的主力军队却在海外藩国之中。若不是前期黄州沙里院大捷的影响还没有消退,我们此刻恐怕反而成了罪魁祸首。”

    众人纷纷沉默。没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

    “不仅京师之中纷纷盼望殿下回国,就是南京……”谢洪运原本想说南京将官全体都想朱慈烺回国主持大局,但突然想到军机处的杨文岳没有吭声、南京内阁也还算安稳,便话头一转道:“南京士绅不少大臣也对此格外微词,认为此刻应以勤王京师为要。”

    “我知道谢卿的原本想说的是什么。内阁与军机处那边私信来的也是希望本宫回国,意思却是都不放心京师那一帮子人能够组织好勤王之战。甚至,都没几个人敢去守至关重要的通州。到时候,漕运一断,京师也就不攻自乱了。”朱慈烺苦笑了一下。

    朱慈烺用人的眼光还是很好的。内阁的李邦华军机处的杨文岳都稳固住朱慈烺的基本盘,而且纷纷看出了京师无可用之才这一层。

    这个时代,有理的组织核心很多时候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大明够格与多尔衮交手的人不是死了投降就是没有足够的权势,死掉的孙承宗投降的洪承畴不说。没有权势的自然就是孙传庭。

    眼下,大明唯一有实力也有本事可以与多尔衮交手的就只有朱慈烺了。而且事实上,朱慈烺一直在与建奴交手。只不过对手从原本区区一个牛录章京变成阿巴泰,最后变成多尔衮。

    “第二……是新任军师李定国提出来的方案。”倪元璐再提这一点的时候微微犹疑了一下。推出这一点。此前的倪元璐可是思虑良久,这才下的决定。

    李定国就是当年那个张献忠的义子。战败投降后获准加入了大明陆军学校学习。陆军学校的课程主要就是战技训练与兵法训练。前者对于一个久经作战的老兵而言入门简单,缺的只是系统性的联系,很快就率先完成学业。后者对李定国稍稍有些难度,但分解开来也就是文化课程以及条例背诵与兵法理解,李定国毕竟不负这个名字,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课业的考核。

    这般神速的天才自然不会被埋没,战事频繁的皇家近卫军团可不会错过这个人才。主持陆军学校的傅如圭也十分明白,陆军学校的存在本来就是为了解决军官缺乏的问题,当然不会将这么一员英才空耗。虽然从军校的角度来说,继续深造更利于军校,但……

    李定国主动要求加入皇家近卫军团,尽快实战。

    恰此时,军务司的最顶层机构军机处开始在南京组建,李定国被陆军学校推荐位见习军师加入了南京军机处。当朱慈烺决定跨海远征后,李定国又应征进入随军军机处赶到朝鲜,最终在汉城的五日突击战中发挥出色,崭露头角,为倪元璐所认可。

    所谓五日突击战便是军机处在短短五天时间内为大军迅速北伐制作出了作战计划保障后勤转运的运转。

    李定国在其中发挥了中坚骨干的作用,证明了其统筹组织的强大能力。

    这一次,当李定国提出这一方案后,倪元璐决定冒一次险。

    “这一个方案,军机处认为十分冒险,但具有参考价值。”倪元璐拿出了首官的担当,宽慰地朝着李定国点了点头,道:“方案结合了此前从南京与京师获得的辽东军略图册以及地理山川水运等所有资料,规划了一个……突袭沈阳围魏救赵的计划!”

    这时,李定国站示意倪元璐,希望自己开腔。虽然李定国心中感受到了倪元璐的爱护之心,明白这一个冒险的计划将对李定国造成多大的非议。但李定国清晰坚定地明白这一战略计划的价值。

    倪元璐看到了李定国眼中的坚定,又看着一直在苦思冥想仿佛神游天外的朱慈烺,沉思一下,见朱慈烺这空隙里没有开口,他长长呼出一口气,决定让李定国开口。

    “多尔衮策反吴三桂,突破宁锦防线与长城防线说到底还是为了围魏救赵,解决朝鲜问题。其越是来势汹汹,越是勇猛,便越是证明建奴在乎朝鲜,在乎建奴左翼的安危,以至于不惜倾巢出发也要将我们逼回国内!”李定国此刻站了起来,站立如松,留下来一个不错的印象分。当李定国说到围魏救赵,建奴左翼安危的时候,在场不少人都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十分认真地倾听。

    唯有谢洪运凝眉道:“多尔衮是倾巢而出,但这至对于多尔衮而言。建奴的内部情况还是颇为复杂的,根据此前情报,多尔衮会借助这一战削弱豪格,所以他是不会将豪格带上去的。如此一来,豪格就还是国内。奴酋多尔衮或许可能将两黄旗以生死存亡之由带走一大半,但豪格只要没走,就会留在京师一部分,加上豪格本部的正蓝旗,沈阳不是空虚之处。突袭,风险可能超乎我们想象地沉重。”

    倪元璐没有开口,在场的一干将官彼此对视,不少人都是缓缓颔首。

    为将者,先虑败后虑胜。盲目进攻突击贪功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信任自己的部属不负责。

    这时,张镇忽然不顾众人的侧目走了进来,他神情焦急,显然代表着这一次来此要说的事情非同寻常。只见张镇在朱慈烺耳边轻语几句,随后拿出一封战报,这才化作隐形人一样站到角落里不起眼的地方。

    朱慈烺见此,朝着众人摆摆手,示意讨论大家讨论继续。

    当众人恢复过来打算开口的时候,却忽然又注意到了朱慈烺掩饰不住的惊异。

    朱慈烺刚刚解开保密封皮便愣了。

    “清国摄政王多尔衮,致明太子朱慈烺亲启。”

    多尔衮给朱慈烺的信!(未完待续。)

    ps:  【正版是,搜索几字微言、大明最后一个太子都可支持正版。更恳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几字微言。刚刚发了朱慈烺、崇祯皇帝、周皇后等人的画像照片,还有飞剪船的实物图片,爱心读者给朱慈烺的画像,玄武湖的配图,柳如是、钱谦益张溥的人物图像,以及还有很多和殿下以及这个故事相关的有趣内容~赶快来微信公众号关注我吧!】

第二十九章:而我的任务是送他见阎罗!

    义州的军议厅里,看着信封上苍劲有力的字迹,朱慈烺心中微微有些不妙的预感,拆开微微看了一眼便不着痕迹地收了回去,面目不动,神情依旧。

    虽然朱慈烺心中已然嫌弃一番惊惧的惊涛骇浪,但面上,朱慈烺反而笑了起来,仿佛是遇到了老朋友一样,感觉到了一股亲切的味道。

    他明白,这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的感慨。双方都下出了精妙的一着,就等着对方出手了。

    “山海关失守这一招,的确真的厉害,全盘打乱了我的布局。”朱慈烺凝神心道:“但这样的影响,也到此为止了。”

    说着,朱慈烺将信封手中袖中,面目平静地看着在场的将官们:“继续。”

    场面哗啦啦地恢复了自然,只有在座之人自己才会明白,多尔衮的来信带给了众人怎样的心理压力。

    无论是倪元璐、谢洪运还是徐彦琦、虎大威等将官心中都是猜测着那封信上的内容。更关键的,是多尔衮这个时候寄信一封前来蕴含着怎样的挑衅味道。

    只是,朱慈烺既然不提,也没人敢勉强。

    唯有站立起来的李定国毫无影响,恢复最快,平静地道:“谢大人所言没错。风险是巨大的,但风险并非是空洞的巨大。通过细致的分析、更多的信息量与思路,依旧可以将风险精细认知,最大化可控。”

    朱慈烺有了兴趣,目光闪闪地看着李定国。

    这无疑是一种强烈的鼓舞。

    李定国平静的心理掀起了一番激情,继续道:“通过细分划定我们的战略目标就可以重新解析风险。以及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难度!当难度适当的时候,风险也就随之降低不再成为问题。综合看。只要达到战略预期的收益,这便是值得的。”

    “具体到我们眼下的战略规划上。远征突袭沈阳如果以攻克沈阳为目标,那无疑是风险巨大,难度巨大的任务。以最好情况估计,攻克沈阳的成果固然显著,风险和难度却已经攀升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但是!这也意味着,如果将目标限定在还施彼身,以围魏救赵对围魏救赵上,只需要歼灭建奴有生反击力量,制造沈阳极可能被攻破的战略优势。我们便足以达到战略预期目标,获得整个战略上的胜利。我们不需要攻克沈阳,只需要深入腹地,消灭建奴有生力量,宣示拥有攻克沈阳的足够危险便能够让多尔衮不得不回师。”

    “如此,远征突袭的风险大降,达到战略目标的难度大降,而围魏救赵迫使多尔衮回援解开京畿之围的战略目标依旧可以达成!”李定国说完这些,微微喘了口气。显然。这么一长串的话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更重要的是,这一战略方案将决定整个皇家近卫军团的进军。决定明清你死我活的结局。

    这样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与使命感让他胸中热血流淌,情绪震荡。

    怀着这样一种情绪。李定国将目光落到了朱慈烺的身上。

    他想到了朱慈烺在陆军学校上的讲话,胸中一股烈火燃起,让他充满激情。无畏于一直以来的疲惫,亦是不惧这个冒险方案可能对他造成的麻烦。

    此刻。一干将官们也是被李定国这一番新奇与逻辑严密的理论所惊讶,纷纷开始思量。一番沉默。众人都不由发现,李定国说得很对。

    但同样,这些人也不是什么新兵小卒了,各个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一番思虑,便纷纷想到了这个计划里的难点。

    虎大威轻咳一声,道:“若要围魏救赵,通过威胁沈阳逼迫多尔衮回师,那定是我皇家近卫军团带少数粮米也轻兵急进。可如此,重型火炮是不能想了,如此一来,攻城的手段就太稀少了。沈阳城再如何简陋,那也是辽东首要大城,轻步兵想要攻克是极难的,指望在炸药包上太不靠谱,建奴不是朝鲜人,攻入城内近身作战就失去了战斗意志。建奴在近身厮杀上勇猛不下于马战,很容易便封堵城墙,总而言之,我部想要突袭沈阳作战,攻城难度的确极大。想必,这也就是李军师提出的,通过消灭建奴有生力量从而造成威胁沈阳之势的成因吧?虽然能回避攻克沈阳的难度,但你也回避攻城的问题。”

    李定国沉默了一下,也忽然间明白了自己计划里的缺漏:“虎朗将说得是,我的想法的确是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