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有种种传闻,说今年的发解试会有重大改革,李延庆心中更加担心。

    “现在去还来得及吗?”李延庆急问道。

    “已经开始一会儿了,我就是没见到你才赶来找你。”

    李延庆便将马匹托给岳飞,跟着张显匆匆向文思堂奔去。

    文思堂是县学最重要的讲堂,一般只有大儒级别的教授才有资格登上讲坛,今天是州学首席教授郭百颂来汤阴讲学。

    郭百颂是进士出身,一直在国子监为官,曾担任太学博士二十年,退仕后回到家乡安阳县,被聘为州学首席教授,最近几届发解试都是由他担任主考。

    郭百颂虽年过七旬,白发苍苍,但精神很足,声音洪亮,他讲课妙趣横生,不时引来生员们一片笑声。

    数百生员济济一堂,连很多上了年纪的老生员也赶来听课,不过大家的心思显然不在听课上,大家都关心今年的发解试,传闻会有重大改革,郭大儒今天极有可能会透露一点今年发解试的改革内容。

    郭百颂年事已高,讲课时间不长,只讲了半个时辰便结束了,下面是答疑时间,按照惯例,他会回答三到四个问题,大家都想知道的内容就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这时,一名坐在前排的老生员问道:“请问老前辈,今年解试会怎么安排,听说有重大改革,不知传闻是否真实?”

    所有生员的耳朵都竖了起来,大堂里鸦雀无声,大家都摒住呼吸,唯恐听漏一句话便误了前程。

    郭百颂呵呵一笑,“我估计大家都是冲着这个问题来听课的,若不给大家透露一点消息,估计我今天的晚饭都没有着落了,好吧!就给大家简单说两句。。。。。”

    这时,有个生员忍不住咳嗽了几声,顿时所有人都向他怒目而视,吓得他连忙捂住嘴,低下头。

    郭百颂又继续道:“大家都知道,今年的科举是恩科,去年太子病重,今年年初豁然痊愈,天子认为是天意,所以便决定今年开恩科,发解试各州的具体录取名额礼部已发配,还没有送往各州,但我已得到一个很不幸的消息,今年相州只有十五个名额。”

    这句话一出,堂下士子一片哗然,去年相州的名额是三十人,今年名额居然只剩一半了,那还考什么啊!

    郭百颂见大家情绪激动,便摆摆手道:“重头戏在后面,如果还想听,就请安静下来。”

    大堂内顿时鸦雀无声,大家心中激动难耐,却又要听重头戏,不得不强行忍住内心的焦虑。

    郭百颂又继续道:“这次名额被减,不仅仅是我们相州一地,北方各州的名额都被减了,一方面是南方各州闹得很凶,象江宁府、常州、苏州、湖州、宣州、越州、杭州等等,这几个州的发解试录取比例已到了三百比一,而且最近几十年的省试,绝大部分进士都被南方士子考走,南方实力远超过我们北方。

    另一方面,也是天子对北方各州的办学水平很不满,今年借恩科的机会,朝廷决定对北方各州的发解试进行三大改革,削减名额只是其中之一。”

    众人摒住了呼吸,心惊胆战地听郭百颂继续说其他两个改革,他们都有一种不妙的感觉,今年的改革恐怕凶多吉少。

    “第二大改革,朝廷要求北方各州效仿南方,发解试要进行两场考试,第一场叫县试,第二场叫州试,什么意思呢?通俗点说,就是削减发解试的参考人数,用县试来淘汰一部分,这两场考试都由州府负责,县试定在九月,州试在十一月,具体时间很快就会定下来。”

    大堂上的议论声越来越响,生员们惊恐万分,发解试居然要实施淘汰制了,这就意味着今天大堂上至少一半的人都没有机会参加最后的正式考试。

    议论声压过了郭百颂的声音,郭百颂索性停止说话,让大家尽情议论,他这次并不是来汤阴讲课,而是下来给各县敲警钟,提前把发解试改革的消息告诉大家。

    这时,一名县学教授大吼一声,“给我安静下来!”

    大堂内顿时静了下来,郭百颂看了一眼众人,这才开始讲第三大改革。

    “第三大改革就是增加发解试难度,增加公平性,从今年开始,各州发解试改由朝廷出题,由朝廷派翰林学士去各州主考,同样,第一场县试也由州府出题,由州府派官员来各县主考。

    另外,我再告诉大家一个很让人心焦的消息,从今年恩科开始,朝廷将废除明法科和诗词科,将这两科的内容并入进士科中,所以今年的发解试就要增加诗考和刑律,我觉得这才是今年最大的难点,只剩下五个月了,没办法,大家都拼命努力吧!”

    大堂内顿时一片哗然,所有生员都惊呆了,自从王安石变法后,进士科就废除了诗考,几十年没有考过诗,所有人都在拼命研读三经新义,诗基本上荒废了,现在又要重新考,怎么拾得起来?

    还有刑律,那是明法科才考的内容,怎么也加到进士科上来了,关键只有几个月时间了,让他们怎么准备?

    所有的生员都急得要跺脚骂娘了。

    郭百颂已经讲完课回去休息了,但两百多名生员还迟迟不肯离去,这时,有人大喊一声,“我们去给教谕说说吧!”

    众人纷纷响应,大家浩浩荡荡向学政院走去。

    李延庆心中也一阵发慌,五年来他把三经新义背滚瓜烂熟,却从未做过一首诗,现在居然要考诗了,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啊!

    ‘莫慌!莫慌!大不了再抄几首诗应对一下。’李延庆暗暗安慰自己。

    他急着赶回去整理复习资料,却被张显拖住,也只得跟着大家一起去参加请愿。

    “老李,你的作诗水平好像不错,问题不大,我可就惨了。”

    张显心中十分懊恼,他就是因为科举不考诗,所以他把写诗放弃了,连写诗的业余爱好都没有,没想到发解试居然也要考写诗了,还要考刑律,他也从未看过,这下怎么办?

    旁边秦亮道:“现在距离发解试还有五个月,临时突击一下写诗,还是会有效果,刑律倒是大头,我觉得要花时间去背,或许还有案例,我们根本就无从着手,县学应该帮助我们。”

    “但愿时间还来得及,老李,你要教教我怎么写诗啊!”

    李延庆心中苦笑一声,他自己都不知道该找谁教他写诗。

    文思堂距离学政院不远,两百多生员很快就来到了学政院大门前,他们纷纷大喊:“请姚教谕出来说话。”

    教谕也就是校长,一般都是由县学正兼任,汤阴县也不例外,县学教谕便是汤阴学正姚万年,他正在和几名教授说话,忽然听说大群生员在大门请愿,他吓了一跳,连忙从房间里出来。

    院门外聚集了两百余名生员,他们最初只是想来询问一个确切消息,但随着情绪酝酿发酵,大家心情便越来越激动,脸上充满了焦虑,就仿佛他们的前途都要因此而断绝。

    姚万年对众人道:“大家先冷静下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名生员便将郭百颂所说的话复述了一遍,姚万年呆了一下,心中不由暗暗埋怨郭百颂,不是说好这件事暂时不泄露吗?就算他忍不住要说,但至少应该先和自己沟通一下吧!结果给学生泄露了,却让自己来收拾烂摊子。

    有助教搬来一张桌子,姚万年便站在桌上,对两百余名生员高声道:“大家安静一下,听我一言!”

    姚万年连喊了两遍,众人才渐渐安静下来。

第一百章 形势严峻

    姚万年这才对众人道:“我只说三个要点,大家不要打断我,等我说完,大家的情绪相信就会平静下来,第一个要点,这次改革并不是针对相州,而是涉及天下所有州县,大家都在一个起点上,实际上是公平的,只要大家抓紧时间复习,我想还是应该来得及。”

    这句话也算是一种安慰,众人想想也对,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刑律和诗考,作诗小学堂都多少学过一点,也不是说不会,只是水平不高而已,至于刑律,属于死记硬背的东西,只要多花时间,也能应对,想通这一点,大家的焦虑的情绪稍稍平静下来。

    姚万年又继续道:“第二个要点,是关于发解试分两场考,其实我们县在九月份本来就有一场资格考试,也就是每年的县学大考,只是现在改成了由州府来主持,形式不同罢了,大家不要害怕。”

    姚万年的这个解释没有说服力,每年的县学资格考试,大家基本上都能通过,没有难度,但这次可是发解试的县试,最少要淘汰一半以上。

    这时,有士子举手问道:“如果我们通不过发解试的第一场县试,那上州学还有没有希望?”

    这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毕竟大部分生员都要去读州学。

    姚万年笑了笑道:“这位生员问得非常好,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要点,这次改革是科举改革,并不是太学改革,所以科举改革并不影响州学,大家想一想,每年的发解试,你们中有几个能考中举人?

    我不是在打击大家,每年汤阴县学直接考上解试着不超过十人,也就七八人左右,绝大部分人都是去了州学,而州学本身就要学习写诗,等你们从州学出来再参加发解试,那时还担心考诗和刑律吗?”

    姚万年思路很清晰,他知道众人担心什么,也知道这种担心根本没有必要,他继续安抚众人。

    “我现在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为了让大家抓紧时间复习,今年九月原定的县学大考取消,只要是县学正式生员,都可以直接去参加今年州学的入学考试,从明年开始,县学大考改在每年一月,这也是知县的正式决定。”

    听说今年县学大考取消,很多生员都松了口气,不过更多生员却心中焦虑,县学大考根本就不足为虑,甚至花点钱还可以免考,但发解试的第一场县试才是真要命。

    一名生员又举手高声道:“我们都想参加发解试,县学能不能给我们补一补写诗和刑律?”

    姚万年点点头,“大家放心吧!等县里接到正式通知,我就会安排课程,县学一定全力支持大家的前程。”

    在教谕的一再保证下,众人的惊惧之心渐渐平息,这时,张显低声问李延庆道:“你听懂教谕三个要点的意思吗?”

    李延庆点点头,姚万年三个要点说了半天,其实就是一句话:大家可以弃考发解试,转而去考州学。

    看来今年科举的形势相当严峻。

    。。。。。。。

    回家后,李延庆便将已经收箱的书重新翻出来,再一遍细细研读,这次他主要是研读诠释部分,他听懂了郭百颂的话,这次科举改革的本质其实是朝廷要收回各州的发解试权力。

    夜色深沉,远处隐隐传来的更夫的打更声,已经两更时分了。

    外面下起了小雨,屋檐上的雨滴淅淅沥沥,敲打着窗户,房间里的闷热被一扫而空,变得凉爽而舒适。

    这样的凉夜最适合睡觉休息,一盏盏灯相继熄灭,连正在苦读兵法的岳飞也破天荒地早早入睡了。

    李延庆的书房依旧亮着灯,他还在勤奋埋头苦读,他原来对考上发解试有很强的信心,但随着今年发解试施行改革,他又不得不从头开始。

    从前考发解试并不需要他们理解诠释,只要背熟便可以了,但今年不行了,今年的解试将和南方各州接轨,对北方的士子会更难。

    李延庆今天通过士林源书坊的关系搞到了一本江南十州历届解试题集,通过对南方解试题的研究,他就能掌握今年解试的脉络,从而有针对性的复习。

    这是前世留给他的宝贵经验,学习要有针对性,要从解题中学会举一反三,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去前的江宁府解试中曾有这样一道论述题,题目的大概意思如下:

    周礼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三省六部制也参考了周礼中的六官而设置六部,但为什么刑部被定为秋官?又为什么礼部被定为春官?这里面有什么含义?

    又及唐光宅元年,武则天曾将六部改名为六官,为何到了神龙元年又恢复原名?试论述两次改名的原因。

    这道解试考题不仅要求考生能精准地回答周礼设六官的释义,还要求考生对唐朝的历史及政治有着深刻的理解。

    从这道题中,李延庆就找到了学习方向,他必须掌握本朝发生的各个重大事件,这极可能就是今年发解试出题的方向,

    他想要考上举人,就必须出奇兵,充分发挥他强大的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前世所留下的宝贵经验,这是他的致胜法宝。

    夜色愈加深沉,夜雨越下越大,空气中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