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6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卑职在这里!”

    声音是从后面传来,李延庆回头,只见一艘小船刚刚停下,两名官员从船上跳上岸,一个便是原县丞杨菊,现人鄂州通判,而另一个正是自己的老部下刘方,现任鄂州知事。

    李延庆大喜,从前的旧人居然都来了,如果莫俊能从平江府赶来,就真的齐全了。

    久别重逢,众人见面都格外欢喜,李延庆又让儿子李璞给众人行礼,这才在众人的簇拥下,前往嘉鱼县内而去。

    这时,嘉鱼县城外已是人山人海,百姓们听说李延庆重游故地,纷纷出城迎接老县令归来。

    当李延庆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欢呼声顿时如山呼海啸,数万百姓激动地向李延庆大喊,李延庆笑着和众人一一握手,望着一双双充满了期待的目光,李延庆心中也充满了感动,自己在嘉鱼县只呆了两年,百姓居然还能记住自己。

    李延庆带着众人来到了久别的县衙,一切都没有变,还是那么熟悉,让人心生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李延庆让手下搬来椅子,让所有人都坐下,儿子李璞也有了一个小位子,就坐在自己身边。

    李延庆看了一眼众人,淡淡道:“今天我感觉有点异常,不管你们迎接我,还是百姓迎接我,都有一种期望,我就想知道,你们对我的期望是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一丝尴尬,李延庆又看了看众人,最后目光落在刘方身上,“刘方,你来说吧!”

    刘方不敢违抗李延庆的命令,只得苦笑道:“其实还是洞庭湖的事情,黑心龙王被剿灭后,安静了几年,可从去年开始,又是一帮乱贼占据君山,开始兴风作浪,附近州县都被波及,年初这帮乱贼还杀到了鄂州,大家都苦不堪言。”

    李延庆凝思片刻,问道:“可是杨幺、钟相?”

    刘方点点头,“正是他们!”

    原来这两人还是出现了,李延庆暗暗思忖道:“这两人应该是岳飞的菜。”

    想到岳飞,李延庆又问刘方道:“岳飞的军队就驻扎在荆襄,难道他就没有率军下来剿匪吗?”

    刘方连忙道:“前几天卑职还和岳都统谈论过剿匪之事,他率军剿匪没有问题,关键是朝廷没有给他剿匪令,他不能擅自率军南下。”

    李延庆顿时又惊又喜,“岳飞在江夏?”

    “他几天前来江夏探望母亲,不过很不巧,昨天一早他离开江夏去京城了。

    岳飞已经走了,这让李延庆略略有些失望,他想了想便对众人道:“洞庭湖闹匪之事我知道了,回头我给官家说一说此事,请官家关注此事,尽快安排剿匪。“

    众人大喜,一起躬身道:“多谢殿下关心!”

    李延庆笑着摆摆手,“不必客气,我们好不容易才剿灭了黑心龙王,给百姓过上几年平稳日子,绝不会再容许别的乱匪重新搅乱长江。”

    。。。。。。。。。。

    在嘉鱼县休息了一夜,次日一早,李延庆的船队又再次发出,数万百姓赶到江边送别,在一片依依惜别的喊声中,船队缓缓启动,顺流向长江下游驶去。

    船队从润州进入江南运河,折道向南,七天后,船队抵达了临安府,在仁和县的赤岸口镇停泊下来,这里距离钱塘县约三十里,按照规定,李延庆带来的军队只能驻扎在京城三十里外,这里就是边缘地带了。

    船队是夜里抵达,当大船刚刚停稳,李延庆立刻派出两百名士兵在大船附近警戒,这时,张顺带着几名手下也赶到了赤岸口镇,张顺是五天前抵达临安府,他的三百名手下已经分布到临安城的各个角落,这几天张顺也收集了不少情报,急赶来向李延庆汇报。

    张顺带着一名情报虞候来到大船下,士兵上去禀报了,片刻,士兵下来道:“张将军,都统请你上去。”

    张顺回头给情报虞候使个眼色,两人快步向船上走去。

    此时,李延庆正在船舱内看书,门外有士兵禀报:“启禀都统,张将军来了。”

    李延庆点点头,“请他进来!”

    片刻,张顺一阵风似的走了进来,单膝跪下行一礼,“卑职参见都统!”

    “这几天辛苦了。”

    “谢都统夸赞。”

    李延庆又问道:“现在临安城情况如何?”

    “启禀都统,现在临安城上上下下都在为册立太子大典做准备,但卑职还是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

    “什么异常情况?”

    张顺迟疑一下道:“能否让情报虞侯亲自给都统汇报,他比卑职更清楚情况。”

    “他现在何处?”

    “就在船舱外等候召见。”

    李延庆点点头,“那就让他进来吧!”

    片刻,亲兵领进一人,是个三十余岁男子,身材不高,看起来一脸精明。

    男子进来跪下行礼,“卑职杨曲参见都统。”

    “我似乎见过你?”李延庆觉得他有点面熟。

    “回禀都统,卑职曾经是宝妍斋的管事,都统几年前在汴梁确实见过卑职。”

    “原来如此!”

    李延庆笑了起来,“难怪眼熟,那杨管事是什么时候成为情报虞侯?”

    “就在两年前,那时都统还在太原,张虎将军便将卑职发展成情报虞侯,不过现在卑职已经不在宝妍斋,而是西湖船运押司,负责管理西湖上的船只,因为职务便利,一直在暗中观察隐龙山庄的情况,发现了不少线索。”

    “说说有价值的线索。”

    杨曲呈上一本册子,“这是卑职的一份详细报告,请都统过目。”

第九百七十八章 最后一环

    李延庆接过册子看了看,又放在一边,笑道:“你就先简单说说!”

    “卑职发现太上皇在走文攻武略两条路,以西夏灭国消息传到临安为分界线,之前太上皇是要走文攻路线,也就是得到朝廷大部分官员支持后,直接废除当今天子,这条路本来走得很顺,知政堂一半相国支持他,还有很多重要省台的官员,但西夏灭国消息传来后,形势立刻逆转,大臣纷纷支持当今天子,只有不到一成的官员还继续支持太上皇。”

    “还有哪些重要官员支持他?”李延庆插问道。

    “卑职观察多时,基本可以肯定黄潜善、汪伯彦和杜充三人是他的心腹,另外昨晚秦桧来过,但太上皇没有见他,具体原因不明,他很快就走了。“

    李延庆负手来回踱步,估计秦桧是首鼠两端,两边都想押宝,最后两边都不敢相信他,赵佶不肯见秦桧,显然是赵佶不想在这个时候生乱,那就说明现在已经是关键时刻了。

    从这件小事上,李延庆便敏锐地察觉到,赵佶极可能会在册立太子期间动手,当然,李延庆早就有这个警惕了,否则他也不会带兵进京。

    “继续说!”李延庆又让杨曲继续说下去。

    杨曲又继续道:“现在太上皇明显转向了武略,据卑职观察,前去隐龙宫拜见太上皇的武将已经能和灭夏之前的文官潮相比了,而且越来越频繁,甚至昨天在秦桧之前,苗傅也从隐龙山庄出来。“

    “苗傅!”

    李延庆一惊,“你是说九门都统制苗傅?”

    “正是他!”

    李延庆开始意识到问题严重了,如果赵佶只控制外围军队倒也罢了,可现在连城内军队也控制住了,那宫廷政变基本上十拿九稳了。

    既然如此,赵佶还在等什么?

    李延庆走了几步,他忽然明白过来,赵佶是在等自己进京。

    沉思片刻,李延庆拾起桌上的报告递给张顺,“抄录一份,立刻交给相国高深,让他转交给天子,此事不可耽误,今晚就要送到高深手中。”

    。。。。。。。。

    在靠近临安府武陵门附近,有一座占地约两亩的小宅,这里是殿前副都指挥使刘正彦的府邸,不过就算这座两亩的小宅,价格也涨到了四万贯,凭刘正彦的收入是绝对买不起。所以这座小宅也是他花钱租赁,每月耗费他近一半的俸禄,使他家中生活十分拮据,雇不起佣人,甚至他妻子都要自己浆洗衣服。

    刘正彦父亲是西北名将刘法,死在西夏战役之中,他在西北军中十分有威望,正直廉洁,爱兵如子,这样的父亲虽然给刘正彦带来很大的声望,但另一方面,却无法给子女留下什么财产,使他儿子在宋朝的官场上处境十分艰难。

    在刘正彦的书房内此时坐着一名高官,正是尚书右丞黄潜善,他将一封信放在桌上,推给了刘正彦,“这是太上皇给你的亲笔信,你自己看看吧!”

    刘正彦没有打开信,但也没有退回去,他现在处于一种极度矛盾之中,他很清楚太上皇为什么要找自己,就是为了他手下三千名皇宫侍卫军。

    宫内一共有五千名宫廷侍卫军,由两名大将统帅,一个是副都指挥使张威,另一个就是自己,而他们的上司都是同一个人,那就是殿前都指挥使王渊。

    王渊是天子赵构的心腹,是太上皇绝对挖不动的人,那么太上皇挖走自己和张威,就是釜底抽薪了,一个无一兵一卒的王渊又有什么意义?

    当然,王渊是禁军首领,统帅临安府及其外围的十余万新禁军。

    刘正彦之所以没有接桌上的信,是因为他更关心信件以外的东西,比如同僚张威现在是什么态度?比如现在太上皇拉走了多少人?还有就是太上皇给自己开出什么价钱?

    刘正彦把价钱放在最后一位,看似不重要,事实上却恰恰相反,现在他比任何时候都渴望钱。

    今天中午房东找到他,要加两成的房租,这就意味着他家中的最后一个仆人要被送走,意味着家里的餐桌上不会再有肉食了,对于一个男人而言,给不了妻儿最起码的生存尊严,那实在太失败了。

    黄潜善看出了刘正彦的犹豫,他抬头打量一下房子笑道:“这房子还是太小了点,不符合刘将军的身份啊!不如把这房子卖了,再添点钱在城北买座大点的宅子,住得也比较宽敞些。”

    刘正彦的脸胀得通红,半晌道:“这不是我的房子,我也是临时租住。”

    黄潜善的眼睛瞪大了,“堂堂的殿前副都指挥使居然连自己的宅子都没有?”

    刘正彦脸上挂不住,连忙解释道:“也不是买不起,主要是想申请官宅,所以暂时租住两年。”

    黄潜善呵呵一笑,“申请官宅很难啊!据我所知,连四品文官都还申请不到,更不说武将了,就算轮到武将,也是外地的都统制优先吧!”

    刘正彦沉默了,说申请官宅本来就是自欺欺人,这个问题确实无法再谈下去了。

    这时,黄潜善见时机已成熟,又取出一个厚厚的信封,放在桌上推了过去,“这是太上皇的一点心意,里面是西湖边的一座占地二十亩的宅子,另外还有五万两银子,事成之后,再赏一万两黄金,封凉国公,加封熙河路经略使,这可是你父亲的官职,如何,太上皇的诚意应该足吧!”

    刘正彦沉默片刻,最终颤抖着手拾起了桌上的信件,他无法拒绝这样的条件,每一个条件都刺中了他的要害,房子、钱财、地位以及先祖的荣耀,而这一切当今天子根本就没有打算给他。

    黄潜善眼睛笑眯起来,他终于取出了武将拥护太上皇复位的效忠申明,他打开申明书放在他面前,这就是条件,在上面签字并画押,这样,刘正彦就无法再下船了。

    刘正彦默默看了一遍上面的名字,足足有二十四人,临安府周围的大将基本上都包括了,他在上面找到了副都指挥使张威的名字,居然排在第三个。

    刘正彦忽然发现,自己竟然临安府周围最后一个没有效忠太上皇的实权将领,他有点惊讶地望着黄潜善,黄潜善笑着点点头:“你确实是最后一环,其实你签不签字,太上皇复位都已成定局,只是太上皇希望更完美一点,让官家看一看,什么叫做众叛亲离?”

    刘正彦叹了口气,“官家对我们这些武官确实是太忽略了。”

    他终于不再犹豫,提笔在效忠申明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摁下手印。

    黄潜善大喜,刘正彦的投靠就意味着兵变的最后一环扣上了,无论如何,赵构这一次翻不了身了。

    。。。。。。。

    高深再一次在深夜时分来到了皇宫,侍卫早已经得到命令,只要是高相公来觐见天子,不管多晚都必须汇报,立刻有侍卫奔进了皇宫。

    此时已是一更时分,天子赵构刚刚睡下,这几天他为册立太子之事也是忙里忙外,累得筋疲力尽。

    不过听到高深紧急求见,赵构还是立刻起身,他估计应该是有李延庆的最新消息了。

    暖阁内,赵构轻轻打了个哈欠,看着高深呈给他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