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5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顺和阮氏三雄进入了位于西夏西南部的西寿保泰军司境内后便潜伏起来,耐心等待出手的机会。

    这天下午,在会州北面的柔狼山西麓,五百宋军正在一片树林内休息,这里距离黄河约十余里,站在矮岗上便可以清晰地看见黄河内的情形,而且两边地势复杂,军队难行,使得五百水军在这一带神出鬼没,至今没有被西夏军发现。

    在树林中间的一块大石前,张顺指着地图对阮氏三雄道:“我们已经看到三次空皮筏北上,应该就在今明两天,西夏的物资船队会南下,这一次应该是大规模补给,也是我们的立功机会。”

    阮氏三雄都赞同张顺的判断,阮小二沉吟一下道:“最近西夏军主力都在兰州,他们会不会把补给后勤大营从会州迁去兰州?”

    “有这个可能,我们下一步就要转移到会州境内,盯住西夏军的一举一动。”

    三人正商议着,这时,一名上前禀报,“启禀张将军,三位阮将军,我们派出的探子已经回来了!”

    张顺就在等探子的消息,他闻言大喜,连忙道:“快让他过来汇报!”

    不多时,一名斥候士兵快步走了过来,单膝跪下行礼,“卑职参见张将军,参见三位阮将军!”

    阮小七上前一把将斥候提起来笑道:“我们只关心你的情报,不想听你叙礼!”

    斥候挠挠头道:“确实有好消息!”

    “可是敌军的船队南下了?”张顺急问道。

    “正是!”

    斥候详细解释道:“大约有八百余艘大型皮筏满载着物资南下,现在应该已经到三十里外,随时会经过我们这里。”

    阮小五一拍桌子,“那还等什么,按照计划行事就对了!”

    “等一等!”

    张顺叫住他,“我们再把计划重新理一遍,看看还有没有什么漏洞?”

    四人又低声商议片刻,把计划中几个可能性都探讨了一下,这才按照原计划分工而行。

    。。。。。。。。。。

    从兴庆府南下的皮筏队是逆流而行,需要人工拉纤,而这一带的黄河东面北有零波山,南有柔狼山,数百里都在山中蜿蜒,拉纤只能在黄河西岸,这就使皮筏运输队必然是靠西岸航行,明确了这些细节,五百宋军便有了清晰的计划。

    柔狼山西南一角深入黄河内,形成一座半里长、七八里宽的半岛,岛上密布着参天高的黑松林,黄河边矗立着一堆堆礁石,从陆路进入这片半岛十分艰难,要越过柔狼山,至少走两天才能抵达这里,但走水路上岸却轻而易举,这一带数百里都没有人烟,深林中生活着大量的野兽和麋鹿。

    入夜,山风疾速从水面上掠过,浪花拍打着礁石,山风随即扑进松林,松林起伏,发出呜呜的怪啸声,张顺和阮小五率领三百名士兵潜伏在松林内,耐心等待皮筏队驶来,他们是今晚行动的主力。

    另外,阮小二和阮小七各率一百人部署在南北各十里外,他们负责拦截漏网的运输皮筏。

    宋军并不焦急,根据经验,皮筏在夜间不会航行,此时应该停泊在二十里外,大约到五更时分开始出发。

    半岛内的士兵除了十几名哨兵轮流站岗外,其他都裹着厚厚的毛毯在松树下睡觉,地上是厚厚的松针,不知积累了几百年,十分柔软,士兵们都睡得十分深沉。

    大约四更时分,一名躲在松树上观察河面情况的哨兵终于发现了远处驶来的船队,在月光下格外清晰,他立刻窜下大树,叫醒了张顺和阮小五,“将军,船队来了!”

    张顺一跃而起,当即下令道:“让士兵统统起来!”

    士兵纷纷被叫醒,他们早已准备就绪,扔掉毛毯,每个人身上都穿着黑色的水靠,两边腿上各绑缚着一把锋利的匕首。

    此时船队还在三里外,张顺将众人召集上前,高声道:“我再重申一遍,我们不是来抢夺物资,而是来摧毁物资,让粮草物资坠入黄河中,我们就完成任务,对付皮筏很简单,只要让皮筏失去平衡,皮筏就会倾翻,但物资落水时大家一定要尽量远离,防止被水涡拖进水底,要注意保护自己,大家听明白没有?”

    “明白!”众人齐声回答。

    这时,有不少士兵脱去了水靠,赤着上身,下身只穿一条短裤,他们觉得赤身入水更加自在,张顺也不勉强,让他们按照自己的习惯行事。

    众人匍匐在松林边缘,这时,船队出现在一里外,下面是巨大的皮筏,皮筏上货物堆积足有两丈高,主要是粮草、兵器、盔甲、火油和火器等物资,张顺一挥手,宋军士兵纷纷从松林内奔出,躲在一堆堆礁石背后。

    从兰州到兴庆府的黄河属于上游,宽约三十余丈到百余丈,半岛这一带稍窄,黄河只有四十余丈宽,但水很深,最浅处也超过了两丈,士兵入水就便直接进入了水深处。

    四十余丈宽也就相当于一百二十米左右,对于这些能横渡长江的士兵而言,这点距离根本不在话下,每个人都能游十几个来回。

    皮筏队由八百余艘超大皮筏组成,延绵十几里,当皮筏驶过半岛五六里后,士兵们开始无声无息地下水了。

    每艘皮筏上都有十名士兵押运,但西夏士兵做梦也想不到,这一带荒无人烟的黄河两岸会出现宋军水鬼,士兵们都坐在皮筏上闲聊,两边皮筏较高,使每个人后背都有倚靠,除非站起身,否则大家都看不见黄河内的情形。

    此时,天还没有亮,黄河两岸一片漆黑,隐隐可以看见东岸的山脉和岸边松林的影子,西岸则是戈壁滩,数千名纤夫正佝偻着腰,艰难地拉拽着纤绳。

    河面上原本是黑漆水波,但被月光映照,使河面上泛着粼粼白光。

    张顺率先下水,他深呼一口气,一个猛子便向最大的一条皮筏扎去。

    一个猛子扎出了数十丈,当张顺从水底冒头时,巨大如小一般的皮筏便出现在他眼前,这是一条超大型的皮筏,满载着三百袋粮食,每袋粮食重达一石,使整条皮筏承载着数万斤之多。

    张顺仔细研究过皮筏,他知道皮筏最大的软肋在底部,这种超大型的皮筏,底部至少有十几层皮革缝制,非常结实,但再结实也抵不住锋利的匕首切割。

    这时,不远处的西夏士兵爆发出一片恐惧的大喊,张顺一回头,只见阮小五满脸得意洋洋地从一艘皮筏下钻出,他已经得手了,他身后皮筏上如小山一般的粮食忽然凭空消失了,显然全部坠入水中,使得水面开始剧烈荡漾。

    张顺潜入水底,双臂轻轻一划,便如一条鱼一般出现在皮筏底部,他拔出锋利的匕首,一刀刺进了皮筏中,奋力向前游去,只听一阵豁拉拉的声音,皮筏底部被他彻底划开了,皮筏上面的数万斤粮食顿时撑破了皮筏底部,就俨如沙漏一般,一袋袋粮食开始扑簌簌落入水中,沉入河底。

    这时,张顺已经迅速游远,又向另一条皮筏底部游去。。。。。。。

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迫谈判

    到天色大亮时,装满了八百余艘皮筏的粮草军资全部消失在黄河中,连同着数千士兵,都一并死在黄河之中,一些士兵抓住羊皮囊游到岸上,成为这次宋军水鬼突袭的幸运者。

    数千西夏士兵站在岸上,呆呆地望着水面上打转盘旋的皮筏子,所有皮筏都是底部破裂,物资坠入黄河中,短短一个多时辰,包括二十万石粮食在内的所有物资都损失殆尽。

    黄河物资坠水事件成为压倒西夏的最后一根稻草,以战养战已经不太现实,除非西夏全面掠夺羌人的牛羊,否则他们根本无法依靠熙河路汉人的粮食养活军队,但掠夺羌人牛羊的后果也十分严重,意味着西夏就算夺取了熙河路也无法立足,这是西夏的国策,争取羌人,掠夺汉民。

    而西夏运来的粮草物资也被宋军破坏,西夏军的粮食最多只能支撑十天,李察哥万般无奈,只得下令向北撤军,这并不仅仅是他的意思,在此之前,天子已经两次下手谕令军队北撤,应对西平府的危机。

    李察哥却舍不得占领的大片土地,硬顶着不撤,但现在没有粮食补充,他也不得不撤退了,不过就算撤退,他还是令一万军队占据兰州和会州,如果全身而退,李察哥着实不甘。

    随着西夏大军北撤,李延庆也放弃了占领西平府的念头,而是令张卫稳守韦城和踏割寨一线,李延庆并没有在西夏过于贪心,而是留八千人守住韦城踏割寨赏移口等三大战略要地后,便率领其他军队全身而退,至于西夏兵力空虚的白马川、夏州等地,他也毫不犹豫地放弃了。

    李延庆心里很清楚,他们现阶段的真正敌人是金国,而不是西夏,只有稳住西夏,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金的大业中去。

    九月初,西夏户部尚书焦彦坚作为李乾顺的特使来到了京兆府,和李延庆谈判双方撤军以及交换民众事宜。

    “都统,这个李乾顺倒是很务实,直接派人来京兆和都统谈判。”

    说话的是主薄唐凯,自从莫俊出任平江知府后,李延庆身边却一直缺一名得力的幕僚,种师道便将自己的幕僚唐凯推荐给他,李延庆任命唐凯为经略府主簿,唐凯看人很有眼光,又是京兆府本地人,李延庆也多听从他的建议。

    李延庆笑着点点头,“话虽这样说,但我们还是要及时和朝廷联系,向官家汇报,取得官家的授权,才能和西夏展开谈判。”

    旁边王贵放下茶碗道:“官家不是很信任都统吗?对都统言听计从。”

    王贵说这话是有所指,李延庆进京兆府时给天子赵构上书,建议调走开封府尹杜充,任命宗泽为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赵构随即批准了李延庆的奏请,调杜充回临安专任太常寺卿。

    李延庆另外又建议让李纲前往京西两路任安抚使,坐镇山东,赵构也同样从善如流,批准了李延庆的建言,加封李纲为御史大夫、京西两路安抚使,坐镇济南府组织京西两路民众防御金兵入侵。

    正是这两个建议使朝廷百官都认为李延庆倍受眷宠,王贵当然认为不需要再费时费力向天子禀报。

    旁边唐凯笑了笑道:“王将军,虽然禀报天子很耗费时间,但这件事还不能越过天子,毕竟是国与国之间的谈判,我们未经天子授权便擅自谈判其实是一种僭越,李乾顺派焦彦坚直接来京兆府和都统谈判,未必没有居心叵测的想法,挑拨都统和官家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冷静,不要让朝廷有心人抓住都统的把柄。”

    王贵连忙摆手,“我只是随口提个建议,这种费脑之事不要问我,你们自己决定。”

    李延庆便对唐凯道:“你去好好接待焦彦坚,我就不出面了,告诉焦彦坚,请他耐心等候,最多十天,朝廷的授权书就到了,如果他实在等不了,那他也可以去临安谈判。”

    “卑职明白了,这就去接待焦彦坚。”

    李延庆又嘱咐道:“记住了,不管焦彦坚提出任何建议,你都不要回答,就说需要朝廷的态度,不要被他误导了。”

    “卑职心里有数,请都统放心!”唐凯行一礼便匆匆去了。

    李延庆坐下来喝了口茶,这才笑着对王贵道:“你找我有什么事?”

    “是关于训练新军之事。”

    王贵苦着脸道:“现在军心有点不太稳,士兵们都担心家人的生活,都统能否尽快安置?”

    王贵所说的新军就是宋奴军,宋军这次在西平府解救了三十万宋奴回大宋,又从矿工中招募了三万青壮训练新军,由王贵全权负责,但这三万新军的家眷目前居无定所,暂时安置在京兆府北部的几座难民营内,新军士兵训练不安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李延庆想了想道:“你回去告诉新军士兵,我打算将这批解救南下的宋民安置在耀州、华州和同州三地,目前官府正在丈量土地,很快就会有具体方案出台,让他们安心训练,官府不会让他们的家人再受苦。”

    王贵连忙起身行礼道:“卑职明白了,这就回去告诉士兵。”

    。。。。。。。。。。

    王贵告辞走了,李延庆负手在大堂内来回踱步,西夏战事已渐渐进入尾声,但由西夏战事带来的诸多烦恼之事也浮出水面,目前最头疼就是难民安置,一部分难民是从熙河路和秦凤路逃来,大概有四五十万人,聚居在凤翔府一带,这些难民倒问题不大,等西夏撤军,他们自然会返回自己家乡。

    关键是从西夏解救回来的宋奴,现在光西平府救回的宋奴就有三十四万余人,还会再和西夏交换平民,至少还有二十万之众,这五十余万回归人口自然是宝贵资源,但要把他们管理好才能发挥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