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5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夏军在走出蒺藜刺密集区后,便爆发出一片大吼声,“杀”他们不顾一切地向百步外的寨门杀去。

    踏割寨内,两千名宋军早已枕戈以待,宋军分为三排,两千张神臂弩冷冰冰地对准了冲来的敌军,张顺面沉如水,眼中闪烁着冷厉的光芒,他完全可以在三百步外打击敌军,但经过一天的鏖战,他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他要让这支进攻军队一个都逃不回去,全死在寨门前。

    西夏军士兵越来越近,已到寨门六十步外,余晖下,可以清晰地看见他们狰狞的面孔。

    张顺终于下达了命令,“射击!”

    第一排的八百支箭如暴风骤雨射向正奔来的敌军,紧接着第二排射出,很快第三排也射了出来,密集箭雨射进敌群中,顿时惨叫声响成一片,西夏士兵纷纷栽倒,尸体迅速堆积,死伤十分惨重。

    这时,数十颗震天雷从侧面山顶上凌空飞下,在西夏士兵的头顶上连续爆炸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仿佛连大山都在颤抖,宋军士兵纷纷捂住了耳朵,一时间,硝烟弥漫了整个山头。

    待硝烟散尽,山道上出现了极其惨烈的一幕,到处尸横遍地,残肢断臂洒满了山道。

    在队伍前半部分的千余人几乎全部阵亡,不仅如此,山道在多次爆炸后彻底坍塌了,形成了一条三十余丈长的坍塌地陷带,山道消失,西夏军也无从攻山,只得被迫后撤,不少士兵在仓惶后撤中踩中的蒺藜刺,山道顿时响起一片凄厉惨叫………

    高庭义亲自率领五千士兵列队在山道起点处,准备随时上山支援攻打踏割寨,这时,山道上传来一连串的爆炸声,爆炸声之猛烈,高庭义猛地抬头注视着山上的硝烟黑云,心中有了一种不妙之感。

    不多时,有士兵逃回来禀报,山道已坍塌,无法再继续进攻,惊得高庭义目瞪口呆,副将李云密上前劝道:“将军,攻山不利,不如先撤回罗城!”

    高庭义心中着实不甘心,他回头对两名心腹士兵令道:“你们上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山道坍塌到什么程度?给我查仔细了。”

    “遵令!”

    两名士兵行一礼,飞奔上山去了。

    高庭义虽然事先已想到攻打踏割寨会遭到宋军抵抗,但以自己两万人的军队最终还是能攻下敌寨,最多是代价大一点,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宋军的阻击竟如此犀利,使他们毫无机会。

    这次他们攻打踏割寨属于远程偷袭,没有携带粮草辎重,携带的干粮仅能支持三天,现在已经过去两天,如果还攻不下踏割寨,他们最迟天亮前回撤,否则军队就会断粮。

    高庭义暗暗叹了口气,虽然他还抱了那么一丝希望,但他心里也明白,山道被炸毁,攻打踏割寨的可能性不大了。

    果然,一刻钟后,两名亲兵奔回来禀报,“启禀将军,山道确实被炸毁,至少有三十丈的山道消失,暂时无法再攻打踏割寨。”

    “可能修复山道?”高庭义不甘心地追问道。

    “只能搭建栈道,但…。。至少也需要三四天时间。”

    “三四天?”

    高庭义彻底绝望了,军队的粮食只能支持一天,哪里还能等三四天,半晌,他只得长长叹息一声令道:“收拾行装,撤回罗城!”

    西夏军士兵早已没有战意,听到撤军的命令,士兵们纷纷振作精神,迅速起身列队。

    两万军队战了一天一夜,已经损失了六千余人,收拾部分轻伤兵,大约还有一万五千人。

    一刻钟后,大军已集结完毕,高庭义调转马头,率领军队向罗城方向撤退,来时气势汹汹,现在却士气低迷,每个人都只想迅速离去,返回罗城好好休整。

    好在罗城不远,只有五十里路程,明天天亮时就应该能抵达。

    从踏割寨到罗城一带属于地形比较复杂的盆地,有低缓的丘陵,有延绵数十里的荒漠,唯一缺少的就是森林和河流,到处是光秃秃的岩石和干枯的荆棘丛。

    一万五千西夏士兵在茫茫的荒原中行军,北方隐隐可见巍巍大山的身影,越过北方的大山,就进入了西夏的腹地,直接对西夏的核心利益形成威胁。

    到目前为止,只有刘法一支军队杀进了西夏腹地,不过最后他也不幸遭遇强敌而溃败。

    这一次宋军连过两道险关,杀到了最后一道险关韦城脚下,能不能再跨过这道大山,目前还没有人敢下这个结论。

    但宋军却做好了准备。

    皎洁的月光下,李延庆亲自率领两万军队埋伏在一片低缓的丘陵背后,在他们前面约六十步外是通过罗城的官道,所谓官道其实就是一条稍微平整一点的道路,一样的石块满地,不过对于匆匆赶路的军队而言,这条道使他们脚底很舒服,没有人愿意去走坎坷不平的荒原。

    渐渐的,西夏军队伍俨如一条黑色长龙,出现在数里外的月光之下,正迅速向这边行军而来。

    “都统,他们居然没有派探子在前面探查!”曹猛在一旁忍不住兴奋地低声喊道。

    李延庆冷笑一声,“他们压根就没有想到西夏境内会有伏兵,否则他们也不会只留一千军队守罗城。”

    说到这,李延庆又回头令道:“去通知王将军,没有我的信号,骑兵不准出动!”

    王贵率领的八千骑兵隐藏在两里外,这一带地形复杂,高低起伏的土坡正好遮挡住了西夏军的视线,使他们无法发现数里外的骑兵。

    “传我的命令,军队准备射击!”

    李延庆一声令下,五千弓弩手刷地举起了神臂弩,等待着最后的命令。

    西夏军越来越近,已经走进了宋军的埋伏圈,李延庆耐心地等待机会,由于士兵的体力差异,西夏士兵的行军队伍很长,一万五千人足足有十里。

    对于伏击的军队而言,最佳位置是打敌军腰部,将敌军一截两断。

    当西夏军的帅旗出现在伏兵正前方时,时机终于成熟了,李延庆猛然下达了命令:“射击!”

    ‘邦!邦!邦!’清脆的梆子声骤然响起,五千弩手同时发射,五千支弩箭如暴风骤雨般地射向前方六十步外的敌军………。

第八百六十章 两战韦城

    西夏士兵行军疲劳,士气低迷,在宋军猛烈的袭击下,西夏士兵一片大乱,队伍很快便溃不成军,这时,随着两支火药箭在天空炸裂,远处顿时尘土飞扬,大地开始微微颤抖,很快尘土便遮天蔽日,王贵率领的八千骑兵正从两里外铺天盖地杀来。

    “列阵交战!”

    “列阵交战!”

    位于前军的高庭义大声吼叫,喝令士兵列阵抵抗,但此时军心已彻底动摇,士兵开始四散逃命,竟只有千余人响应他的号召。

    “将军,是骑兵!骑兵杀来了!”一名士兵指着席卷而来的骑兵恐惧大喊。

    高庭义头皮一阵发麻,他回头看看军队,军队早已四散溃逃,只有千余人跟随自己,他心中长叹一声,大喊道:“跟我撤退!”

    他调转马头,便带着一千余士兵向罗城方向仓惶奔逃。

    王贵的骑兵没有顾及他们,他们四下散开,开始在月光下无情地追杀西夏士兵,荒漠上到处是被砍死的西夏士兵尸体,一时间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刺鼻的血腥之气弥漫着整个荒原,远处隐隐传来狼群兴奋地嗷叫。

    战争在一个时辰后便结束了,西夏士兵绝大部分被宋军骑兵斩杀,只有少数士兵逃离战场,宋军稍微收拾了战场,李延庆率一万余士兵返回韦城大营,王贵则率八千骑兵赶往罗城,接应牛皋的军队。

    这时,高庭义已经得知罗城被宋军偷袭攻占的消息,他心中又惊又怒,但又十分害怕,也不敢多呆,他派一名士兵偷偷前往韦城送信,自己则率领千余士兵向东面数百里外的夏城逃去,至于半路上怎么解决军粮问题,他自己也不知道了。

    ………。。

    韦城的守军是在次日下午得到两万援军全军覆灭的消息,这个消息惊得察卡目瞪口呆,他立刻用一只信鹰紧急向兴庆府报信,同时下令守军严阵以待,他心里清楚,宋军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韦城。

    夜幕再次降临,李延庆远远注视着黑夜笼罩的韦城,不知今晚是否能叩开韦城的大门?李延庆心中对今晚的战役充满了信心。

    任何城池都会有防御上的漏洞,攻城的首要因素并不是你拥有多么强大的攻城武器,而在于你是否找到了城池防守上的漏洞。

    韦城修建在半山腰上,坡高城陡,易守难攻,看起来似乎无懈可击,但对于经验丰富的李延庆而言,他第一眼看到韦城,便发现了韦城防御上的最大软肋,那就是城池太小。

    韦城的城池周长还不到四里,东西南北各不到一里,这样的小城意味着没有战略纵深,难以抗击敌军的饱和式打击。

    早在李延庆抵达西夏的同时,十架重型投石机便以拆散零件的方式运到了前线军营内,百名工匠仅用一天的时间便将十架重型投石机安装完毕。

    借助夜色的掩护,十架重型投石机开始缓缓向韦城方向前行,这种重型投石机高两丈六尺,抛杆长五丈,可以将百斤的重物抛射到两百步外,如果重物减为五十斤,而射程便可达三百五十步。

    尽管韦城城头上也有十几架微型投石机,但这种投石机的目标主要是攻山的敌人,投掷距离最多五十步,完全威胁不到远处的重型投石机。

    除非西夏军动用床弩,可就算西夏军动用床弩,宋军也有完善的应对之策,更何况西夏并没有床弩这种最远程的打击武器,最多也只有射程在一百五十步的军弩,在宋军远距离打击面前,西夏军可谓束手无策。

    宋军将十架重型投石机的位置定在两百步外,在这里仰射,可以轻松地将五十斤的重物投入城内,虽然知道西夏军对两百步外的进攻无计可施,但大将刘子羽依旧下令修筑围挡,所谓围挡就是用沙袋在投石机前面垒起一座沙袋墙,高两丈,长达一里,宋军向上抛射毫无阻碍,但城头向下射击却会被沙袋墙有效阻挡。

    刘子羽主动请缨,他率领五千军队成为今晚攻打韦城的主力,不过整个攻打方案是由主帅李延庆拟定,刘子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既定方案。

    十架重型投石机在沙袋墙背后吱吱嘎嘎拉开了,投掷钢兜内放进了十枚震天雷,震天雷只是进攻的第一步,目的是摧毁城内的所有石制建筑,真正的打击却是第二步。

    ‘咚!咚!咚!咚!’随着一阵激烈的鼓声敲响,宋军士兵点燃了火绳,投石机发射了,抛杆如长臂一般挥出,十颗黑黝黝的震天雷腾空而起,从守城士兵的头顶上飞射而去,分别落入城中。

    十颗震天雷在城内接二连三的爆炸了,爆炸声震耳欲聋,灰黑色的硝烟腾空而起,在天空连成一片,将整座城池笼罩。

    紧接着,第二轮又是十颗点燃的震天雷向城内抛去,城内轰隆隆地爆炸,俨如云端中的闷雷从韦城上空滚过,刺鼻的硝烟弥漫了全城,仅仅两轮爆炸,各种用石头和木头搭建而成的房舍便已坍塌了大半,数千士兵惊慌失措,纷纷向墙角奔去,只有躲在墙角,才不会被倒塌的房屋掩埋。

    宋军足足发动五轮震天雷的攻击,五十颗震天雷几乎将城内所有建筑都夷为平地,连烽火台也在第三轮爆炸轰然坍塌,五轮炸完,西夏守军伤亡近千人这时,宋军开始了第二步打击,火攻韦城。

    宋军火攻自有其章法,要比金兵火攻东京时聪明得多,三千名弩手手执神臂弩和举盾奔到距离山脚百步外之地蹲下,用巨盾掩护自己,同时用火折子点燃了箭头上的火油,一支支火箭开始燃烧起来,这时,十架投石机迅猛发射了,将十只火油罐向城内投去。

    这种火油罐是用一种薄皮陶罐,装满火油后重五十斤,这种陶罐最大的特点是不结实,就算从三尺高落地也会碎裂,更不用说是从城外高空抛射。

    就在十只火油罐腾空而起的同时,三千名弩手一起向城内发射了火箭,这个方案是李延庆制订,他主要是考虑城内或许会有专人负责灭火,当然火箭和火油同时落地,就算有专人灭火也来不及了。

    就在火油罐向城内飞去的同时,射击的梆子声敲响了,三千士兵纷纷举弩,向城内发射了三千支火箭,大军随即如潮水般向后撤去。

    三千支火箭俨如夏夜里的萤火虫群一般,铺天盖地地向城内扑去,随即在城内引起了一片火海,城内到处碎裂的陶片和四溢的火油。

    至于李延庆担心的专门灭火士兵,根本就没有踪影,且不说他们能否在连番爆炸中存活下来,更重要是专门灭火士兵只有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