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5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宠统帅,曹性因为背景深厚的缘故,目前是从四品明威将军,也是京兆军副都统。

    孙傅点点头,“这个要求应该不过份,相信官家会同意。”

    “第二个要求,就是希望将京兆军暂时驻扎在洛阳,如果京城有险,京兆军能及时赶来救援。”

    “如果放在荥阳,不是距离京城更进一点?”孙傅笑道。

    李延庆摇摇头,“还是洛阳比较好,我担心金兵会封锁崤关,使西军无法及时来援。”

    “好吧!我去和官家谈,另外,你个人的官职有什么要求?”

    “我无所谓,留在朝廷也好,在外地为官也好,我服从朝廷的安排。”

    孙傅对李延庆这个表态非常赞赏,不管他最后去了哪里?但有了这个表态,朝廷中一些居心叵测之人就很难抓住李延庆的把柄。

    “时间不早,我这就回去向官家禀报!”

    孙傅起身告辞而去了,待孙傅离去,李延庆冷冷对亲兵道:“你们速去军营,召刘和王贵来见我!”

    。。。。。。。。。。

    当天晚上宫中传出消息,拟任命李延庆为御史大夫,宣抚荆湖两路。

第七百六十四章 民意胜天

    一更时分,张虎匆匆赶到军营,找到了暂时藏匿在军营内的太学生陈东和贾观二人,他急对二人道:“事情不妙,李都统要被赶去江陵府。”

    两人吓了一跳,“发生了什么事?”

    “朝廷和金人妥协,答应了金兵的无礼要求,革除李都统军职,调离京城。”

    陈东和贾观顿时面面相觑,掩饰不住脸上的震惊,陈东脱口而出,“李都统被赶走,东京怎么办?”

    “所以李都统绝不能走,我们需要将他挽留下来。”

    “那由军队来挽留最合适!”贾观在一旁道。

    张虎目光古怪地看了他一眼,笑道:“用军队来挽留,那就是兵谏了,把它称作军队哗变也不为过。”

    贾观吐了一下舌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这时,陈东沉静地问道:“张参军来找我们,是都统的意思吗?”

    张虎摇摇头,“都统没有这个想法,是莫先生的意思。”

    听说是莫俊的安排,陈东便点点头,“都统什么时候离京上任?”

    “计划是后天清晨离京,明天下午京兆军要离京开赴洛阳,所以我今晚要把你们带出军营。”

    陈东点点头,“我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们现在就回太学。”

    张虎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闪烁着赞许,“需要我什么帮助,尽管开口。”

    陈东微微一笑,“暂时不需要,相信经过上次的失败,我们吸取足够多的教训了。”

    “那走吧!”

    张虎带着两人走出军营,翻身上马,催马向太学方向奔去。

    。。。。。。。。。

    次日一早,朝廷下达了一系列的任命,包括提升刘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出任京兆都统制;升王贵为壮武将军、左骁卫大将军,出任京兆军副都统;同意李延庆辞去东京防御使之职,并卸任都统制,改任荆湖两路宣抚使、校检御史大夫,而东京防御使一职由相国孙傅兼任。

    当天下午,刘和王贵率领三万京兆军离开了东京汴梁,沿官道向洛阳方向进发。

    当天下午,李延庆卸任防御使,即将调离京城的消息象长了翅膀一样,在京城迅速传开了,这个消息俨如滚油中泼入冷水,瞬间便在京城中炸开了。

    李延庆在京城的地位已是神一般的存在,听说李延庆要被调走,京城百姓怎么能不群情激愤。

    在距离大相国寺不远的东大街一家酒楼内坐满了客人,平时冷冷清清,今天却顾客盈门,这让掌柜又惊又喜,欢喜得嘴都合不拢,不过很快他便知道,这种生意火爆只是昙花一现。

    这些顾客都是为打听消息而来,不仅是他的店,几乎所有的酒楼、茶馆、妓馆都坐满了人,所有人都在谈论一件事,李都统要被调走了。

    “我有确切的消息,李都统是被朝廷投降派和金人勾结逼走的,金人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名年轻男子愤怒高声喊道:“金人以谈判为诱饵,其中一个条件就是李都统必须削除军权,调离京城。”

    “李都统走了,京城怎么办?难道也要像太原一样被金兵攻陷屠城吗?”有人恐惧得大喊起来。

    “我们该怎么办?”

    只是短暂的沉默,酒楼便被一阵阵愤怒的吼声淹没了,“绝不能让李都统离去!

    。。。。。。。。

    天刚亮,李延庆乘坐马车从曹府驶出,在百余名骑兵的护卫下缓缓向南门方向驶去,李延庆并不知道,防御使军衙门口有上千百姓在连夜守候。

    就在马车和骑兵抵达内城朱雀门时,终于被闻讯赶来的近万京城百姓围住了,这着实出乎李延庆的意料,他打开车窗,怒视张虎道:“我的行程安排是你传出去的?”

    李延庆的出发时间比较隐秘,只有张虎和莫俊知道,现在整个京城都知道了,只能是张虎泄露出去。

    张虎也有点傻眼了,他只是让太学生去宣德楼静坐请愿,却没有想到惊动了京城百姓。

    “卑职。。。。卑职知罪!”

    李延庆狠狠瞪了他一眼,不用说,一定是莫俊出的主意,否则张虎不敢背着自己做这件事,李延庆心中不由暗暗埋怨莫俊,在京城把事情闹得这么大,这不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吗?

    李延庆原计划是用在荆州募兵的方式逼朝廷将自己请回去,但莫俊做得更绝,直接让自己出不了京城。

    尽管莫俊向他暗示过,可以利用太学生来向朝廷施压,他也没有反对,但在天子脚下动员全城百姓挽留却不是李延庆的初衷,这种方式虽然一时风光,但后患无穷,这会在他的仕途上永远打上一个欺君的烙印。

    无奈,李延庆只得打开车门,向众人挥手,“各位父老乡亲,我虽然暂时离开京城,但如果京城有难,我一定会赶回来!”

    李都统,留下吧!京城不能没有你。”

    “李都统,求求你留下吧!小老儿给你磕头了。”

    一名颤颤巍巍的白发老人给李延庆跪下,砰砰磕头,马车外顿时跪倒了大片百姓,很快,百姓们开始失声痛哭,哭声响成一片,数百名守城士兵也忍不住背过身去抹拭眼泪。

    朱雀门前被围得水泄不通,闻讯赶来的百姓越来越多,短短时间内,朱雀门前和御街上的百姓便超过了十万人,还有无数人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涌来,十余万百姓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李延庆留下,李延庆的热泪早已流满了脸颊。

    朱雀门是御街的南面,而御街的北面便是皇宫的宣德门,宣德门前四千太学生在陈东和十几名太学生领袖的率领下敲打锣鼓,喊着口号,他们打着无数横幅,横幅上写着:‘勾结金人,陷害忠良!’、‘自毁长城,国破家亡!’等等标语。

    随着御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半个时辰后便超过二十万人,城内的声势浩大的集会终于惊动了正在上早朝的文武百官和天子赵桓,赵桓惊得手足无措,连忙宣布散朝,带领数百名大臣向宣德楼方向赶来。

    赵桓以及数百名文武大臣站在宣德楼上,二十几万京城百姓在御街上聚集,其声势之浩大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原本只是挽留李延庆,但到最后却演变成一场对朝廷妥协求和的抗议集会。

    “陛下,这一定是李延庆暗中鼓动,否则这些百姓怎么会知道他离京的时间?”白时中有些气急败坏道。

    “陛下,此风不可长,若不加以严惩,他日还会有更多人效仿,都拿百姓来对朝廷实施要挟!”

    白时中又继续挑拨赵桓的怒火,“让数十万百姓都支持他,他哪里还把陛下放在眼中?”

    但出人意料,此刻除了白时中表达了愤怒外,其他大臣都沉默了,包括白时中最亲密的盟友李邦彦也没有跟随他应和。

    白时中终于发现了不对,回头怒视众人,“你们怎么都当了看客?”

    这时,一直对白时中不满的何栗冷冷道:“白相公,还是先把今天的危机解决了再说吧!你要严惩李延庆,恐怕会激起全城百姓造反,这个后果你承担得起吗?”

    赵桓也知道自己低估了李延庆,他叹了口气,“别的事情先不提,大家先说说该怎么解决眼下的麻烦?”

    他回头看了一眼众臣,见众臣都不肯说话,便问孙傅,“孙相公说说吧!”

    孙傅虽然此时不想做出头鸟,但既然天子点了自己的名,他也无法沉默了,无奈,他只得躬身道:“陛下,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根子是出在李延庆身上,要解决眼前的麻烦,还得从李延庆着手,微臣建议改封李延庆,把他留在京城。”

    赵桓点点头,留在京城金人也同意的,“那改封什么职务比较好?”

    “这个。。。。。微臣建议还是让知政堂商议一下。”在关键问题上,孙傅还是回避了。

    赵桓又望向白时中,“白相国主管吏部,你说说吧!”

第七百六十五章 无奈妥协

    白时中也明白,严惩李延庆恐怕不现实了,只有像孙傅说得那样,改封李延庆,把他留在京城。

    白时中毕竟在官场浸淫了数十年,一转念,他便顿悟了官家让自己表态的意思,何栗曾经提过,让李延庆接高深的位子,主管枢密院,赵桓显然是不想把这个位子给李延庆,所以才让自己出头。

    想通这一点,白时中心中一阵舒服,自己硬怼李延庆并没有错,官家可记在心中呢!

    “陛下,既然和金人的协议中有明确规定,李延庆不能涉军,微臣建议封他礼部尚书,以彻底堵死金人之口。”

    白时中用金人为借口,轻描淡写地将李延庆打入了冷宫,荆湖两路宣抚使至少还有点事情做,而礼部尚书完全就是一个闲职了。

    赵桓点点头,又问道其他几名相国,“各位爱卿的意见呢?”

    李邦彦已经察觉到白时中对他刚才保持沉默的不满,他连忙亡羊补牢,躬身道:“白相国说得对,太原谈判在即,我们不能金人抓到一点把柄,微臣同意白相国的方案。”

    紧接着吴敏也表示了赞成,何栗和孙傅交换一个眼色,这哪里是白时中的意见,分明就是官家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他们也不想让官家再下不来台,何栗表示不反对,孙傅也躬身道:“微臣没有意见!”

    “好吧!既然知政堂通过,那就这么定了,取消李延庆校检御史大夫、领荆湖两路宣抚使,改封为礼部尚书,何相国、孙相国,眼下的乱局朕就交给你们二人处理了。”

    说完,他转身便走了,官员们也纷纷跟着撤退,宣德楼上只剩下何栗、孙傅以及十几名他们的下属官员,两人面面相觑,居然把这个乱摊子交给他们,为什么不让白时中去处理啊?

    孙傅苦笑一声道:“既然官家看得起咱们,咱们就勉为其难吧!李延庆那边我去说,太学生这边你来劝服,如何?”

    这个方案还算合理,几次和李延庆打交道就是孙傅去,而何栗经常去太学开讲时局,在太学生中颇有威望,他去劝说太学生比较合适。两人便各自带人下楼去了。

    此时,御街上聚集的百姓已近三十万人,将数里长的御街挤得水泄不通,孙傅根本无法从御街通过,他只得绕道从朱雀门东面的保康门出了内城,再从朱雀门进来,这样便找到了李延庆。

    “李都统!”孙傅拼命向李延庆的马车挥手。

    虽然李延庆已经不再是都统,但他昨天才任命的宣抚使也取消了,新职务礼部尚书还没有正式落实,当然,李延庆还是太子少保,叫李少保也可以,只是这个称呼估计还没有人叫,想来想去,还是叫李都统更顺口一点。

    李延庆被困在马车内进退不得,百姓们也没有刚开始的激动,但就是不放他走,李延庆也无可奈何,只能坐在马车里耐心等候朝廷来解决此事,这件事闹得实在太大,已经不是功高震主那么简单了,已经有点‘君臣错位’的意味,也只有赵桓这个新皇帝拿自己无可奈何,要是赵佶,他绝对不会放过自己。

    这时,张虎骑在马上,一眼看见了孙傅,他连忙对李延庆道:“启禀都统,孙相公在外面!”

    解决问题的人终于来了,李延庆连忙打开车门,不料他一开车门,四周百姓顿时欢呼起来,纷纷大喊,“李都统不准走!”

    人群激动,声音震耳欲聋,李延庆无奈,只得向孙傅指指城头,让他上城去说,孙傅会意,连忙转身上了城。

    “给我擂鼓!”

    孙傅一声令下,士兵们敲响了城头大鼓,‘咚!咚!咚!咚!’

    鼓声震动了城门内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