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5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纲暗暗叹了口气,只得躬身道:“臣遵旨!”

第七百五十三章 背后捅刀

    斥候最终传来明确的消息,金兵主力已渡过黄河,返回大名府,返回大名府和驻军黄河北岸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驻军黄河北岸,相当于弓已上弦,不得不发,而回归大名府则是宝刀收鞘,箭矢归壶,至少暂时不会发生战争了。

    当然,黄河北岸的黎阳县还是驻扎了一支万余人的军队,但这支军队改变不了大局。

    李延庆当即下令将战时状态改为临战状态,开启新曹门、新郑门、南薰门三座城门,每天只开启四个时辰,每座城门驻军一千,进出城都要接受严格的检查。

    不仅是城门开启,城内的各种约束规定也渐渐放开,除了亥时以后实施宵禁没有改变外,其他禁止事项皆已放开,原本死气沉沉的京城也开始出现了活力,最明显是开门营业的酒楼茶馆增多了,人们也纷纷走出家门,呼唤三五好友去茶馆酒楼小聚。

    不过开启城门也导致一个隐患明朗化,正如李延庆的意料,京城内掀起了一股南撤大潮,这是继去年权贵南撤潮和大商人南撤潮后的第三次南撤风潮,不过这一次的主角却出乎人意料,既不是京城的中产者,也不是京城的贫民,而是数十万北方过来的逃民。

    本来这些逃民从河北逃来,只是想寻找一个更安全、能吃饱饭的地方,京城当然是最理想的落脚地,不料金兵却杀到了京城,围城近五十天,使城内的北方逃民们担惊受怕,度日如年,这些逃民对京城本来就没有归宿感,也没有什么产业和牵挂,他们说走就能走,所以一旦金兵北撤,城门开启,立刻在逃民中掀起了大规模的南撤潮流。

    城门还没有开启,三座城门内便已是人山人海,数百牛车和驴车更是将城门拥挤得水泄不通,逃民们扶老携幼,挑着担子,背着大大小小的包袱,老人的抱怨声、孩童的哭喊声,青壮男子的怒骂声,使得几座城门前都充满了焦躁的气氛。

    李纲已赶到南薰门前,站在城门口,嘶哑着声音大喊道:“各位乡亲,战争已经结束,朝廷正在恢复秩序,东京很快就会重现昔日的繁华,这里机会会更多,请大家安心留下来,不要盲从。”

    但任凭李纲喊破了嗓子,却没有任何效果,他的声音早已被不满开门迟缓的吵嚷声淹没了,只有他身边的几个家庭听到,但这几个家庭都无一例外地对李纲投来了白眼,说一堆空虚的东西,没有任何实际好处,谁愿意留下来?

    其实李纲也很是无奈,其实他的本意也是希望难民尽量南下,减少京城的治理压力,但官家却更多考虑维护皇权的威望,不希望百姓南迁,但又不肯让渡任何实际利益,这让李纲只能硬着头皮劝说,拿一套干巴巴说辞,做一锅无米之炊。

    “各位父老乡亲,此去南方路途遥远,路上盗匪横行,非常不安全,还在留在京城,朝廷一定会给大家一个很好的安置。”

    李纲终于祭出了路上不安全的大杀器,但依旧没有任何效果,城门已经打开,激动的喊叫声完全淹没了他嘶哑的声音,倒是激动万分的百姓一拥而至,使站在城门边的李纲险些被人群冲倒,几名手下连忙将李纲拉到一边。

    城门口顿时叫声、骂声吵成一团,这时,城门守将无奈地摆摆手,“不用检查了,放人出门!”

    城门口的士兵不再检查出城之人,闪到了一边,城洞内的百姓一涌而出,跌跌撞撞向城外奔去,就俨如泄洪一样,城门处的拥堵顿时缓解下来。

    这时,一名手下对李纲道:“李相公,这样劝说不是办法,还是去找一下李都统吧!”

    李纲叹了口气,官家让他劝阻百姓离去,却又不给他任何资源,这还是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况且在这方面,自己并不算巧妇。

    “好吧!去见一见李都统。”眼看人群如泄洪般向城外涌去,李纲也着实没有什么信心了。

    。。。。。。。。

    李延庆在解除战时状态后反而更加忙碌了,一个旧体系结束,必然会有新体系建立,在新体系完全建立之前,是极为耗神耗心,李延庆手中有千头万绪的事情要解决,京城内巡逻机制,反金兵探子的情报司运作,这一块原来是李纲负责,现在又交给了他,还有黄河融冰的监控,沿途警报烽燧的建立,河北情报斥候的派遣等等,繁多的事务压得李延庆几乎喘不过气来。

    李延庆的防御使军衙就在北城附近,刚刚结束战争,赵桓还是不敢太大意,所以没有解除李延庆的东京防御使的临时差事,再加上现在赵桓在忙于巩固皇权,要和太上皇争权,赵桓暂时还不能得罪李延庆,也顾不上他,朝廷干涉军务的手还没有伸进来。

    此时,李延庆正坐在桌案后细看王贵写来的报告,王贵率领骑兵已经从濮阳渡河南下,正在赶来京城的途中,也算是完成了自己布置他的任务,功成而返。

    但李延庆更关心王贵报告中提到的岳飞,岳飞在配合王贵攻打河北西路各县中也得到了丰厚的收益,他得到了五百匹战马和几万头毛驴以及大量的盔甲兵器,兵力也从三百人扩充到两千人,目前岳飞的军队退到了河东路隆德府,也就是上党县一带,几万头毛驴在河东路卖了一个好价钱,使他有了扩军的资本。

    李延庆点了点头,历史上,岳飞能力极强,整合了河北路各州抗金义军,奠定了岳家军的班底,不过由于自己的介入,历史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岳飞也因此更早地得到了第一桶金,不过究竟是不是好事,现在还为未可知。

    “莫先生,王贵的功劳簿报上去了吗?”

    “已经报给枢密院了,是单独成册上报,三天前就报上去了,明天我再催催。”

    “还是我私下问问高知事吧!你就不要催促了,省得知政堂那帮家伙整天说我们邀功心切。”

    “那帮家伙是我见过最无耻之人,居然把金兵北撤的功劳都算在他们头上,还要不要脸了。”

    莫俊忿忿不平道:“关键官家居然还支持他们,真的让人寒心。”

    “战争结束了,又到了权力斗争的时刻,官家是想得到文官集团的全力支持和太上皇对抗,所以才会一再迁就知政堂,你以为官家心里不明白吗?”

    “话虽这样说,但也不能牺牲军队士兵的利益。”

    这时,门口有亲卫禀报道:“启禀都统,小李相公求见!”

    “快请他进来!”

    李延庆站起身,不多时,李纲快步走进了官房,拱手笑道:“李都统,好几天不见了。”

    “难得一见李相公,快快请坐!”

    李延庆热情地招呼李纲坐下,李纲也笑着向莫俊招招手,“莫先生也一起坐吧!”

    李纲和莫俊的关系很好,他想请李延庆帮忙,还得莫俊在一旁美言几句。

    三人分宾主落座,两名从事给他们上了茶,李延庆笑问道:“我这几天太忙,没有时间去拜访李相公,阻迁之事办得如何了?”

    “哎!一言难尽。”

    李纲苦笑一声,对李延庆道:“这两天我天天堵在南薰门前,拼命劝说百姓留下来,但生意都说哑了,就没有一个人愿意听我的劝。”

    李延庆一怔,有些不可思议道:“李相公不会在开玩笑吧!这种事情还要亲自去城门口劝说?堂堂的相国,难道没有别的手段吗?”

    “我倒想听一听,如果是李都统办这件事,李都统会怎么着手?”

    “我会让开封府出面,将北方各县的流民首领请来,应该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请他们到开封府座谈,听听他们目前的担忧,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然后尽量替他们解决,这样一来,估计一半流民都不会走。”

    李纲点点头,“这是个好办法,其实我也打算请开封府帮忙,怎奈开封府的人说他们太忙,一口回绝了我,然后官家那边也不给我任何资源,我真的无计可施了。”

    李延庆喝了口茶,不慌不忙道:“这件事有点蹊跷,李相公有没有在朝中得罪什么人?”

    李纲摇摇头,“我这人虽然耿直,但也不是愣头青,我们没有得罪什么人,如果一定要说得罪,那就是我反对议和太激励了,让主和派普遍不满。”

    李延庆沉吟一下,淡淡笑道:“或许李相公挡住了某些人仕途,只是李相公自己不知道罢了!”

    李纲一怔,“李都统这话是什么意思?”

    “让莫先生告诉你吧!”

    李纲目光又投向莫俊,莫俊沉吟一下道:“今天上午我得到一个消息,之前官府安置北方逃民的官房都是只收半价房租,但从今天开始,房租全部恢复了原价,一间房子月租五百文,而南方一间房子月租才一两百文,如此,北方逃民怎么可能还肯留下来!”

    李纲愣住了,他只感觉后背一阵恶寒。

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访吴宅

    今年大年初一,值此新春佳节,老高恭祝各位书友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

    入夜,一辆马车停在了第二甜水巷吴敏的府宅前,从马车里出来一人,被厚厚的冬衣包裹着,夜色中看不清他的面容,这时,吴敏已在门口等候多时,他连忙迎了上去,“太宰辛苦了!”

    “这里不是说话之地,我们进屋再细谈!”他的声音霍然正是右相白时中。

    吴敏连忙道:“太宰请进!”

    两人快走进大门,大门轰然关上。

    来到贵客堂,白时中脱去了外袍,微微笑道:“我刚从宫里回来,有些事情我想和吴相公预先沟通一下。”

    “太宰请坐!”

    两人分宾主落座,一名侍女进来给他们上了茶,吴敏歉然道:“家人都已迁去杭州了,府中就我一人,恐怕有招待不周,请太宰见谅!”

    “没事,我两个儿子也去了杭州,府中也只有我和老妻,大家彼此彼此。”

    两人会心一笑,白时中又道:“我刚才和官家讨论了战功封赏之事,当然,我们都承认军队是立了一些功绩,该有的封赏不能少,但凡是得有一个度,还有朝廷财力能否承受的问题,我主张量力而行。。。。。。。”

    吴敏的脸上保持着礼貌的微笑,今天白时中的到来多少有点突然,直觉告诉吴敏,白时中不是来闲聊,而是带着某种目的而来。

    吴敏笑了笑对白时中道:“我记得之前就已经达成共识,以土地来奖励军功,包括抚恤,军方也一致同意了这个方案,这次奖励军功,应该和财力无关吧!”

    “原则是这样,我也赞同,但我觉得在奖励具体方案上还有待斟酌,之前确定的方案似乎太高了一点,官家也没有反对,只是希望知政堂能达成共识。”

    吴敏心中有些鄙视白时中的小肚鸡肠,只因为他和李延庆的关系不和,便在军功褒奖上处处设卡,他今晚来找自己,无非是希望自己赞同他的削减奖励方案,这种事可是要彻底得罪军方,想让自己出头当这个恶人,这个如意算盘打得倒是精明,他是把别人都当傻子了。

    “白相公,奖励军功应该是一分为二吧!一个是封,一个是赏,赏以土地为主,惠及对象是普通士兵和中下层将领,我觉得既然之前朝廷已经草拟了方案,官家也签署同意,这关系到官家的名声,我建议最好这一块不要轻易妄动,以免引起军队哗变,对谁都没有好处,至于白相公觉得某些地方不妥需要修改,我觉得应该是在升官加爵这一块上,白相公觉得呢?”

    吴敏的言外之意就是告诉白时中,针对李延庆可以,但不要得罪太多人,那样会引发众怒,白时中闻弦知雅意,立刻明白了吴敏的意思,他呵呵笑道:“我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特来和吴相公商议。”

    “没问题,我同意白相公的方案,不过要想在知政堂达成共识,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啊!”

    所谓达成共识,就是知政堂六相都要通过,即使不赞成,但也不能反对,六个相国中,白时中、李邦彦和张邦昌三人是穿一条裤子,今晚白时中来找吴敏,就算吴敏支持也只有四票,还有两票,一个是孙傅,一个是李纲,孙傅和吴敏交情很深,而且他也属于中间派,吴敏可以劝说他保持中立。

    关键就是李纲,如果他坚决反对,知政堂就无法达成共识,这一点白时中和吴敏都心知肚明。

    一时间,两人都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白时中才缓缓道:“城门开启已经有四天了,我大概估算了一下,这四天离开京城南逃的百姓至少在三十万人以上,今天官家对此极为愤怒,公开指责我们知政堂办事不力,要求知政堂承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