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4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韩世忠已经不关心院主死活,他扶起梁红玉来到李延庆面前,抱拳行一礼笑道:“给统制介绍一下,她就是我浑家红玉,姓梁。”

    他又给梁红玉道:“这就是我常给你说的李统制。”

    梁红玉盈盈行一礼,“红玉参见李官人!”

    李延庆终于从正面看见了梁红玉,基本上自己的眼光没错,梁红玉确实谈不上千娇百媚,论美貌比自己妻子曹蕴也差了好几分。

    不过她相貌也有点优点,那就是非常精致,整个五官就仿佛顶级玉雕大师的作品,高鼻梁、鹅蛋脸,眉色如黛,眉眼间英气逼人,而且她身材很高,用后世的标准大概一米七五左右。

    李延庆脑海里跳出第一个词,就是缘分,这样姿色尚可的女子,韩世忠却对她一往情深,不能不说他们之间对了眼。

    “红玉动作很敏捷,应该是练过武吧?”李延庆微微笑问道。

    韩世忠呵呵一笑,“统制有眼光,红玉确实练武世家出身,从小练武,十四岁才开始学琵琶,我对音乐不感兴趣,却喜欢看红玉舞剑,我今天上午掏到一双宝剑,就是准备给红玉的。”

    李延庆笑着点点头,“既然如此,韩将军就把红玉姑娘带走吧!乐坊这边我给马通判说一声,让他妥善处理好。”

    韩世忠大喜,低声道:“红玉,跟我走吧!”

    梁红玉也知道,出了今天这件事,她不可能再继续呆在乐坊了,既然李同知已经开了口,那么赎身的事情就不用自己再操心,她向李延庆行一礼,便回房收拾东西去了。

    韩世忠叹了口气,“其实我一直想替她赎身,但她不想离开乐坊,若不是今天出这档子破事,我还真拿她没办法。”

    “今天韩将军可不低调啊!”李延庆含蓄地批评了韩世忠一句。

    韩世忠脸上露出一丝羞愧,“让统制笑话了!”

    李延庆点点头又道:“不要让别人抓住把柄,乐坊院主和那个商人之间的事情与你无关,但你最好还是把赎身钱给院主,不在于钱多钱少,就算是一百贯钱你也得给,明白我的意思吗?”

    “卑职明白!”

    “把梁姑娘安置以后,你继续盯一下收购旧兵甲之事,时间比较紧,若收购的兵甲不够,我还得想别的办法。”

    李延庆现在对历史走势已经有点看不清了,按理,金国灭辽后得到大量的战略物资,战争准备已经充足。

    唯一不足恐怕就是军队,一个是整编辽国降军,另一个是集结各部落军队,一旦这两件事完成,金国就完成了对宋朝的战争准备,从正常时间估算,半年就应该足够了。

    韩世忠知道李延庆心中着急,便笑道:“收购兵甲的事情让曹性去盯就行了,我抓紧时间训练新军,争取三个月内让一万五千新军形成战斗力,再着手训练乡兵。”

    李延庆大喜,“那就拜托韩将军了!”

    “统制别客气,另外,我还有件事想和统制商量一下。”

    “韩将军请说!”

    韩世忠有点不好意思挠挠头道:“听说统制一直在给三娘找一名副将,你看红玉。。。。。。。”

    李延庆顿时明白了,韩世忠也想让梁红玉从军,洗掉她的乐妓身份,李延庆便微微笑道:“如果梁姑娘自己愿意,也承受得起女兵营的生活,我没有意见!”

    “多谢统制,我会和红玉商量一下。”

    李延庆心中有种怪异的感觉,难道梁红玉的从军生涯就从女兵营开始的吗?

第六百七十三章 西夏策变

    收购旧兵甲的活动五天后便结束了,效果之好大大出乎预料,他们收到各种铠甲三万四千副,长矛八万支,战刀六万多把,还有大量的弓弩、盾牌,一共耗费了五万三千贯钱,大大赚了一笔。

    这些武器盔甲若从军器监购买,二十万贯也不止,更关键是军器监也没有库存了,重新打造至少要耗费一两年,他们节约了大量时间。

    三万四千副盔甲,加上去年灭黑党项缴获的近两万副皮甲,足以装备五万乡兵了。这时,康王赵构也对陕西路各州下达了命令,要求各州府全力配合京兆军招募乡兵,新年尚未到来之前,招募乡兵的命令便发送到了陕西路的各州各县。

    冬去春来,转眼宣和六年的春天来临了,这天上午,西夏皇宫内,一次关于西夏命运的军政议事正在宏福殿内进行,十几名西夏主要官员参加了这次廷议。

    三天前,西夏接到了金国使臣送来的旨意,要求西夏出兵陕西路,为此,西夏君主李乾顺迅速召集文武重臣进行协商,按照金夏两国达成的同盟协议,西夏有义务协助金国的军事行动,无条件遵从金国狼主的旨意。

    “陛下,如果我们出兵陕西路,这等于就是撕毁了前年我们和宋朝达成的停战撤军协议,这对西夏和陛下的信用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事关重大,请陛下慎重考虑。”

    说话的是西夏尚书令李可真,他是西夏文官之首,对金国的命令,他持保留态度。

    “我们国力损失惨重,需要时间修养生息,这个时候出兵,不仅会破坏宋夏之间的贸易,也会影响我们休养生息的国策,对我们西夏伤害太大。”

    李可真话音刚落,坐在他对面的李察哥便起身道:“我们和宋朝签署了停战撤军协议不假,但我们和金国也签署了同盟协定,协议上明确要求我们服从金国的军事指令,这就和夏宋间的协议有了冲突,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遵从哪个协议?”

    李乾顺缓缓道:“虽然朕也不想自损信用,但显然同盟协定比停战协议重要得多,我们必须遵从金国的协助作战请求,这个不容质疑,朕只是想寻找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案,使各方影响降到最低。”

    这时,梁王梁安平起身道:“陛下,微臣也想说两句!”

    李乾顺点点头,“梁王请说!”

    梁安平朗声道:“按照金夏同盟约定,我们确实应该出兵,但尚书令说得也有道理,出兵不能损害西夏的切身利益,用陛下的话说,就是要寻找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案,那我考虑,如果我们出兵而不战,屯兵于宋夏边境,是不是既满足金国的要求,也避免了西夏的损失?”

    李察哥摇摇头,“梁王殿下,恐怕金国不会满足于我们出兵而不战。”

    梁安平笑道:“所以我们要了解,金国为什么要西夏出兵,他们目的何在?”

    “这还用说吗?显然金国准备大举攻宋了,我们出兵可以牵制住陕西路的宋军,配合大同府的金兵攻打太原,金国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那我们屯重兵于边境,引而不发,是不是能同样牵制住宋军?”

    李察哥摇摇头,“暂时是这样,可如果太原危急,相信京兆府的宋军还是会赶赴河东救援,除非我们大举攻宋,否则牵制的意义不大。”

    梁安平又道:“那我们能不能分两步走,首先屯重兵于边境,耐心等待宋金之战,若金败,我们收兵回府,若宋败,我们也可以趁机捞取一些土地,其实我觉得与其进攻陕西路,不如进攻河西,夺回陇右及河湟之地。”

    梁安平的意见说到了李乾顺的心坎上,他摆手止住了李察哥的话头,笑道:“朕认为梁王的建议最为稳妥,也最符合西夏的利益,就这么决定了,采用梁王的方案!”

    。。。。。。。。。

    梁安平回到府中,立刻让人去把乔仲安找来,去年京兆府抓捕奸细,梁安平的儿子梁印也不幸被宋军抓捕,梁安平便通过乔仲安向李延庆求情,最终使李延庆释放了梁印,欠下的人情,他得在适当时候还给李延庆,今天军政议事,他主张屯兵不战,继而绕开陕西路吞并陇右河湟,这些其实都是他还人情的一种方式。

    当然,梁安平不能损害西夏的核心利益,他很清楚金夏之间签署的同盟协议,使西夏没有选择余地,出兵不可避免。

    梁安平负手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事实上,西夏出兵不仅影响宋夏之间的关系,也损害到了他的个人利益,他是宝妍斋在西夏的代理商,同时也将大量牛脂卖给宝妍斋,每年获利三十万贯,如果宋夏边境紧张导致贸易中断,这个损失他承受不起。

    这一点他必须要和李延庆沟通好,尽可能地避免贸易中断的后果。

    这时,家人在门外禀报:“乔东主来了!”

    梁安平精神一振,连忙道:“快请他进来!”

    片刻,乔仲安快步走进了房间,乔仲安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西夏,现在的乔氏商行已成为宋夏间第一大商行,拥有上千头健骡,将瓷器、茶叶、丝绸、布帛、化妆品等等各种宋朝的手工业品贩运到西夏兴庆府,又将西夏的毛皮、药材、矿石、牛羊肉、脂肪、瓜果等物品运到京兆府,每年的销售额数十万贯。

    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使乔氏商行在西夏拥有很高的地位,尤其是特别通行证使他们在宋夏边境畅通无阻,虽然也有人指责乔氏商行存在细作行为,但国力大损的西夏还是对能带来巨大利益的乔氏商行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参见梁王!”乔仲安抱拳行一礼。

    “乔东主请坐!”

    乔仲安坐下便急切地问道:“听说今天上午朝廷做出了重大决策?”

    宋夏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了乔氏商行的生存,乔仲安已经得到西夏即将出兵的风声,他怎么能不着急。

    梁安平苦笑一声道:“乔东主的消息还是灵通啊!”

    乔仲安心中顿时揪紧了,“这么说,传闻是真的?”

    梁安平点点头,“朝廷没有办法,金国特使送来旨意,要求西夏出兵陕西路,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出兵!”

    说到这,梁安平将一封信递给乔仲安,“这是金国具体出兵要求以及西夏的最终决策,是重大绝密情报,切不可让第三人得知!”

    乔仲安情绪顿时低沉下来,他默默接过信塞进怀中,低头不语。

    梁安平看了他一眼又道:“西夏虽然在陕西路边境部署重兵,但并不准备立刻发动进攻,你们的特别通行证依旧有效,不会影响到正常贸易。”

    乔仲安叹了口气,“只能说是西夏一侧可以通行,但宋朝一侧就未必了,边境一旦紧张,宋军就会封锁边境,这是惯例,肯定会影响到正常的贸易。”

    梁安平想了想道:“要不然就走西线水路,利用大型运货皮筏南下,在金州转陆路运输再进入渭河。”

    其实走水路是很便利的最佳方案,但陇右的官府及军方对西夏抵触强烈,不允许与西夏通航,这一点乔仲安心知肚明,他沉默片刻便摇摇头道:“走水路不现实,我还是去和李同知商量一下,走延安府到州的商队或许可行。”

    梁安平笑道:“你说得对,李同知同时兼任延路总督,他应该有变通的办法。”

    乔仲安起身道:“我这就回京兆府,把商道安排妥当,尽量不要影响到双方贸易。”

第六百七十四章 紧急情报

    京兆府灞上军营是一座年初才建立的新军营,这里在两汉以及隋唐时代便是军队的驻扎重地,拥有很多驻扎军队优良条件,比如广袤的旷野,丰富的水资源等等,尤其是水资源,不仅有灞水流过,而且在原野上打井,基本上都能出水,这是军队驻扎的最先决条件。

    新年过后,京兆军便在灞上圈了一片占地两千亩的军营,搭建了数千座大帐,拥有宽广的训练场,四周建有营栅和壕沟,每隔数百步就有一座眺望塔。

    灞上军营又叫做新兵营,是陕西路各州的乡兵训练基地,陕西路和秦凤路各州的共计五万乡兵,在四月下旬集结此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强化训练。

    广袤的训练场上修建了一座长达一里的城墙,城墙处喊杀声震天,两支军队正在进行激烈的攻城实战演练,两支军队都身穿皮甲,但头盔颜色不同,一支为两千人的红头盔,一支为五千人的黑头盔,分别表示红军和黑军,目前的状态是红军守城,黑军攻城,城墙下是齐胸深的水塘,即使从城头坠落也不会伤到性命,不过轻伤难免,每次实战都会有数十人受伤。

    李延庆站在一座高达三丈的木台观战上,居高临下地望着两支军队攻防选练战,每次实战训练要进行两个时辰,红军必须在两个时辰内顶住黑军的猛烈进攻,守住会得到赏赐,失败则跑步受罚。

    五万乡兵的训练都指挥使是韩世忠,监督为汤怀,李延庆只是前来视察训练情况,并不干涉具体训练。

    韩世忠在高台上喝令道:“投石机上!”

    高台挥动了蓝旗,远处的二十几台大型投石机轰隆隆开来,在两百步外一字排开,这时,退兵的钟声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