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李延庆的一个大胆决策,用红宝盒都是西夏的豪门巨富女人,她们对价格不敏感,甚至越涨价,反而越受欢迎,在李延庆记忆中,红宝盒几年前还曾经卖到每盒两百两银子,后来随着战争结束,大量小商人涌入西夏,才使红宝盒价格迅速被打压到每盒九十贯,但现在宋夏关系趋紧,便有了涨价契机。

    “现在红宝盒每月销量多少?”

    “大约一千二百盒。”

    李延庆点点头,他们是以六十两白银价格卖给乔氏商行,后面的利润乔氏商行和西夏代理商一家一半,但对于京兆军,每个月就有七万两千两银子的收入,中低档胭脂还有大笔收入,另外还有银矿每月八万两银子的收入,如此充沛的军费足以让李延庆的军队有了可靠的保证。

    乔仲安沉吟一下道:“被抓捕的那批西夏情报人员现在还在吗?”

    李延庆点点头,“目前还关押在军营内。”

    “那朝廷是什么态度?”

    “朝廷没有什么态度,让我们自行处理。”

    李延庆笑了笑问道:“乔东主怎么关心这件事?”

    “同知,这件事对我很重要。”乔仲安小声道。

    李延庆神情变得严肃起来,缓缓道:“一个月前我们把报告递交给枢密院,但朝廷对这件事并没有兴趣,也没有任何回复,我们后来又向枢密院和兵部询问,兵部没有答复,枢密院表态可以自行处置,以后类似事件不用再向朝廷汇报。”

    “那同知打算如此处置这批情报人员?”

    李延庆警惕地看了他一眼,“你为什么关心这件事。”

    乔仲安苦笑一声,“我这次急急匆匆赶回来,其实就是为了这件事。”

    李延庆喝了口热茶,没有说话,等着乔仲安继续说下去。

    乔仲安显得有点紧张,他咽了口唾沫,又继续道:“其实我主要是关心那个西夏的情报高官,他叫李印对吧!”

    李延庆点点头,“是这个名字。”

    “他有两个名字,李印这个名字是李乾顺的赐名,他实际上是姓梁,叫做梁印。”

    “姓梁?”

    李延庆露出一丝笑意,“他不会和梁安仁有关系吧!”

    梁安仁是西夏皇帝李乾顺的舅父,是梁太后的兄弟,官封梁王,是西夏的实权派外戚,李延庆之所以猜到这个人,是因为宝妍斋在西夏的代理人就是梁安仁。

    乔仲安点点头,“梁印就是梁安仁的独子,是西夏的情报副主管,现在梁安仁非常焦急,恳求同知无论如何留他儿子一命。”

    李延庆笑了笑道:“你回府就可以发鹰信去西夏,转告梁安仁,我暂时没有杀他儿子的打算,而且时机成熟,我会把他放回西夏。”

    乔仲安接到的第二个拜托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把梁印送回西夏,但乔仲安心里明白,所谓劫狱之类的手段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求李延庆特赦,听了李延庆的话,乔仲安顿时精神一振,连忙问道:“不知同知说的时机成熟是指什么?”

    “很简单,就是西夏在宋金爆发战争后能恪守中立,如果西夏能做到这一点,所有情报人员我都会礼送出境。”

第六百七十章 收购兵甲

    “同知,听说乔仲安回来了?”

    李延庆一走进军营大帐,莫俊便笑着迎了上来。

    “是刘方告诉你的吧!”李延庆笑道。

    刘方是军中的财神爷,几十万贯新兵军费都捏在他手中,银矿和贸易也由他负责,刘方应该已经和乔仲安见过面了。

    “听刘方说,这次乔仲安回来是有特别任务?”

    李延庆坐下道:“我们抓获的那个西夏情报头子李印,实际上是梁安平的儿子,他想把儿子救回去,便托乔仲安回来活动。”

    “那同知的意思呢?”

    李延庆微微一笑,“先生不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吗?”

    莫俊知道,同知一直想在西夏高层打进一根楔子,但总找不到这个机会,而这次梁安平来求帮忙,便使同知看到了机会。

    莫俊沉吟一下道:“就怕他在西夏高层没有太大的发言权。”

    李延庆笑道:“我已经问过乔仲安了,梁安平虽然是汉人,但他主管西夏军队的后勤,重大军事行动李乾顺也会听取他的意见,虽然不是最好的人选,但至少他也在决策圈内。”

    莫俊点点头,“与其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既然有这个机会,我们当然是要抓住。”

    李延庆摆摆手,“乔仲安的事情就暂时交给刘方去做,先生说说操练乡兵之事,进展如何了?”

    虽然李延庆现在手上有近四万军队,但考虑到一旦金兵南下,西夏很可能会出兵牵制,那时军队就会不够用了,韩世忠想到了一个办法,发放训练补贴来让各州训练乡兵,集腋成裘,需要的时候,各州乡兵集中起来至少也有数万军队。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康王赵构的支持,交由莫俊来制订详细方案。

    莫俊点点头,取出一张地图铺在桌上,“卑职和两路转运使刘商量过了,刘答应每月补贴乡兵一万五千石粮食,然后京兆军每月拿出三万贯钱,以每名乡兵每月补贴一贯钱和五斗米的标准训练三万乡兵,另外秦凤路还有两万乡兵,一旦西夏军南下,这五万乡兵就能在短时间内集结起来。”

    “一贯钱和五斗米的补贴够吗?”

    莫俊微微一笑,“这可不是同知的长训乡兵,这就是普通乡兵训练,河北路那边的乡兵训练每月补贴只有三百文钱,而且参加乡兵训练还可以免劳役钱,相信这些补贴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李延庆长训乡兵只是名义上的乡兵,实际上就是新募禁军,和莫俊所说的乡兵不是一回事,莫俊所说的乡兵是由各州自行组织,打着京兆留守军衙的名义,将需招募的乡兵名额和钱粮补贴统一发放到各州,再由京兆军抽调精锐士兵下去负责训练,每月训练十天左右,如果战争爆发,也能迅速集结。

    李延庆点点头又问道:“有什么困难吗?”

    “困难主要是缺乏兵甲,朝廷又不愿支持,这确实是个难题。”

    李延庆负手走了几步,缓缓道:“和西夏打了那么多年战争,我想民间应该有大量兵甲,我们可以拿出一笔钱,向民间有尝收购兵甲,相信能收购到不少上好的铠甲,还有我们去年剿灭黑党项造反,也缴获了一万八千多副皮甲,我记得是放在庆州仓库内,再有边境各军也有不少淘汰的旧盔甲,把这些资源集合起来,兵甲不足问题就能解决了。”

    莫俊欣然笑道:“还是同知考虑得周全,卑职这就着手,尽量在新年来临之前筹备完毕!”

    。。。。。。。。。

    莫俊既然承诺新年前完成筹备,在李延庆同意了他的方案后,他便雷厉风行地执行既定方案,次日一早,在京兆府各地摆放了数百个摊位,有偿收购民间兵甲。

    应该说,莫俊这个时机选得非常好,距离新年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家家户户都在急着采办年货,也是一年之中,手中钱最紧张之时,一些没有用,又舍不得扔掉的物品能换来急需的银钱,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一时间,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堆积旧物的房间里翻腾。

    在李延庆距离府宅不远处的河岸旁,也摆出几张收集兵甲的桌子,这里是女兵营的收购地,十几名女兵围坐在桌前忙碌地分辨一堆送来的皮甲。

    她们经过特殊的培训也能大致识别兵甲的好坏了,不过经验还不足,还是出现了漏网之鱼,扈青儿正拿着一面盾牌批评几名女兵的不细致。

    “这张盾牌表面看起来很光洁,就像没有用过,但盾牌不能靠眼睛看,还必须用手摸,你们自己摸摸盾牌背面,这面盾牌里面已经破裂了,一支弩箭就可以把它洞穿。”

    几名女兵摸了摸盾牌,都脸红了,明显手感能摸到裂痕,扈青儿又问道:“这面盾牌多少钱收进来的?”

    女兵首领朱凤红着脸道:“算八成新,四百文的价格收进来。”

    “这个教训要记住了,这种盾牌只能用于乡兵训练,不能用于战场,钱是小问题,若士兵在战场上因它而丧命,那就影响太大了。”

    这时,一个老妇人拎着一只大包袱走过来,胆怯地问道:“我有副盔甲,这里收不收?”

    “大娘,盔甲收的!”

    老妇人把包袱放在桌上,“这是我老头子留下来的,他去年病故了,家里就只剩下我这个老婆子,眼看过年了,家里也没有钱,你们看看这副能值多少?”

    一名女兵把包裹打开,顿时惊呼一声,几名女兵都围了上来,包裹里竟是一副朱漆山字甲,这是大宋的第一将帅甲,也是有史以来盔甲制造的顶峰之作,扈青儿走上前,眼睛也闪过一丝异彩,好一副做工精湛的铠甲。

    “把它撑起来!”

    女兵们带来专门的撑甲挂钩,一幅盔甲只有把它完整撑起来,才能看出好坏,很快,女兵们把盔甲撑起,这是一副大号的朱漆山字甲,保存的非常完好,胸甲、身甲以及兽首护腹都完整无缺,也系带也异常结实,没有年久腐坏的迹象,看得出它的主人很善于养护。

    “大娘,它还有一个头盔吧!”扈青儿笑道。

    朱漆山字甲一般是和凤翅兜鍪配套的,不会只有一副盔甲,老妇人连连点头,“有头盔,还有一把刀,我想留下来做纪念的。”

    听说老妇人要留作纪念,扈青儿也只能算了,这时,老妇人又问道:“姑娘,你告诉我,这甲值多少钱?”

    “如果只是这副铠甲,我们可以给你十两银子,但如果把头盔和刀一起给我们,那就是完整的盔甲了,我可以给你二十两银子。”

    大宋的朱漆山字甲本来就不多,如果是崭新的一套盔甲,至少价值百贯,但这是收购二手盔甲,肯定不能按照原价支付,不过二十两银子已经是这次收购兵甲的最高价。、

    老妇人原本只想卖几百文钱过年,没想到居然能卖二十两银子,自己的养老钱都有了,她连声道:“头盔我给你,家里还有一把大枪,怪沉重的,一起送你们吧!”

    扈青儿立刻令道:“朱凤,你带两人去帮大娘把头盔和铁枪拿来!”

    “遵令!”

    朱凤两名女兵赶一辆驴车带着老妇人去家里拿盔甲了,这时,李延庆从府中出来,来到收购点,李延庆看着竹筐里的各种兵甲笑道:“生意不错嘛!”

    “大哥,你看这个!”

    扈青儿将山字甲摊开来,李延庆眼睛一亮,“飞龙卫的朱漆山字甲,好东西啊!”

    “大哥,我觉得你的身材配这副山字甲好像正合适。”

    “我已经有两副山字甲,就不用了,给阿贵吧!他一直想搞一副上好的盔甲。”

    李延庆又笑问道:“只有铠甲吗?凤翅兜鍪呢?”

    “去家里取了,大哥,最高收购价只有二十两银子,似乎少了一点。”扈青儿有点不安。

    李延庆笑道:“打造这副盔甲光工钱就远不止二十贯,军器监的标价是一百一十贯钱。”

    这时,朱凤带着老妇人回来了,驴车有一顶凤翅兜鍪,一把战刀,一杆大枪。

    “将军,我们拿回来了。”

    扈青儿接过兜鍪看了看,和铠甲一样保存得非常完美,一点铜锈都没有,擦干净了,在阳光熠熠闪光。

    战刀也标准的将帅制式刀,非常锋利,估计老妇人的丈夫是一员宋将。

    这时,李延庆却被大枪吸引住了,他走到驴车前,抄起这支通身乌黑的铁枪,它竟然是一支全钢钩镰枪,长一丈,重约五十斤,用上好的镔铁打造,通身乌黑,枪尖极为锐利,李延庆一眼便看中了这支镔铁钩镰枪,这已经不是普通兵器了,而是一件名贵收藏品。

    “大娘,这副盔甲连这把刀,我给你五十两银子!”

    “太谢谢姑娘了,没想到老头子竟然给我留下了宝贝!”老妇人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老家人,你丈夫给你留下的宝贝在这里呢!”

    李延庆挥了挥长枪笑道:“这支枪我个人要了,给你五百两银子!”

    老妇人一下子惊呆了,她用来顶屋梁的粗笨铁枪竟然值五百两银子,她半晌道:“官人,你哄我吧!”

    李延庆呵呵大笑,“五百两银子我都占便宜了,这可是你丈夫的镇家之宝啊!”

    =====

    【再向大家求求月票!】

第六百七十一章 冲冠一怒

    下午时分,王贵和汤怀来到了李延庆的府中,王贵是听说李延庆得了一副好盔甲,汤怀则是听说李延庆得了一杆钩镰枪。

    收购旧兵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淘宝的过程,一些昂贵的兵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