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3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氏喝了口茶,又笑问道:“听说延庆已经纳了一房妾?”

    旁边曹选大急,拼命给妻子使眼色,怎么能说出这种无礼的话,但王氏就像没看见,依旧笑眯眯望着李延庆。

    一般都是说娶妻纳妾,娶妻在前,纳妾在后,妾是妻子的一种补充,为了子孙兴旺,为了起居照顾,不提倡先纳妾主要是考虑要防止长子不是嫡生的情况出现,娶妻之前纳妾是有点不太妥。

    可事实上哪个豪门人家子弟在娶妻前没有自己宠爱的女人?就连太子在定太子妃之前就已经有好几个宫妃,没人把这种礼仪当回事,曹评压根就不提此事,偏偏王氏问起来,当然,这也是她心疼女儿,情有可原,她若不问,估计也就没人再问了。

    李延庆早已心理准备,他欠身道:“晚辈家中是有一妾,主要是有特殊情况。”

    “哦,什么特殊情况?”

    “伯母有所不知,晚辈的父亲没有兄弟,而母亲见背甚早,晚辈也没有兄弟,晚辈两代单传,前年晚辈考中进士后进入河东军,要参加即将爆发的宋夏之战,那一战宋军阵亡了数万将士,父亲极为担心,为了给李家留一脉烟火,所以父亲就给晚辈先娶了一房妾。”

    旁边曹选再也忍不住道:“我觉得延庆纳妾情有可原,毕竟战争太残酷了,谁也不能保证从战场上生还。”

    王氏狠狠瞪了丈夫一眼,曹选不敢再说话,只得悻悻低下头。

    “那你父亲的心愿达成了吗?”

    王氏心机很深,这才是她要问的话,她不准丈夫纳妾,却管不了别人,李延庆纳妾木已成舟,她能说什么?还能反对这门婚事不成?她其实只是想知道李延庆现在有没有儿子,这才是关键,关系到她女儿将来的夫家的地位。

    绕了几个圈子,她才问到要害。

    李延庆心中也略微有些不悦,他回答本来就已经很勉强,王氏应该见好就收,偏偏还在继续追问,这时李延庆也意识到自己未来丈母娘是个很厉害的角色,在关键问题毫不含糊。

    他只得摇了摇头,“晚辈的小妾的身体不太好,父亲的心愿至今尚未达成。”

    王氏心中顿时松了口气,笑了起来,“真是遗憾啊!”

    这时,门口一名侍女道:“太老爷传过话来,客人要告辞了。”

    李延庆起身道:“晚辈下次再来看望伯父伯母,先告辞了!”

    王氏笑眯眯道:“好好回去准备,我们家已经准备起来了,欢迎你随时过来!”

    李延庆告辞走了,曹选领他回前院,路上向他道歉:“你伯母就是这个脾气,刀子嘴豆腐心,其实人是善良的,今天说话有点过,贤侄别放在心上。”

    “我完全理解,哪个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儿女,我不会在意!”

    “那就好,哎!她那个刀子嘴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李延庆离开曹府,在马车上,他迅速看了一眼曹娇娇之前给他的纸条,‘后天黄昏,在大相国寺门口相见’。

    这不是曹蕴的字迹,字迹很稚嫩,应该是曹娇娇写给她的,李延庆有点奇怪,这个小娘约自己做什么?

第五百二十二章 人约黄昏(上)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

    上元节便是今天的元宵节,也是全民狂欢的花灯节,从隋唐时代起便长盛不衰,到了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宋朝,上元节更是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最**,拥有两百万人口的东京汴梁,上元节的热闹喧嚣更是繁华到无以复加。

    如果说新年是祭祖以及宗族之间联络感情的日子,很多店铺都关门闭户,大街上冷冷清清,那么到了上元节就截然相反了,上元节的法定节日是十四、十五和十六三天,这三天将不关闭城门,让城内城外民众彻夜狂欢。

    到了初十后,各条主要大街上便开始出现了花灯的身影,一种激动的气氛在京城内迅速发酵,各大商家更是憋足了劲囤货,都准备在上元节大显身手,狠狠大赚一笔。

    上元节最吸引人的无疑是花灯,但京城的花灯并非无序摆放,而是有规定的范围,皆摆放在宽大的街道上,其中以御街、潘楼街、长庆街和大相国寺为四大中心,另外还有州东宋门外,州西梁门外,州北封丘门外以及州南一带也都是花灯的海洋。

    沿街沿铺搭满了各种彩棚,各种商品诸如冠梳、珠翠、胭脂、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器等等,可谓应有尽有,各种各种的小吃摊更是摆起了长龙,若玩累了看累了,可以去各个大棚听歌看舞,欣赏各种各样身怀绝技的高人杂耍。

    上元节是从正月十四开始,一大早,京城便被装扮成灯的海洋,大内宣德楼前搭起了山棚彩灯,各家各户都挂起了灯笼,有钱人家则是用五色琉璃甚至白玉做成灯笼挂在家门口,灯上绘制了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图案。

    从下午开始,大街上便人潮涌动,人们迫不及待地上街先睹为快,无数小摊小贩更是在抢占地盘,各个彩棚开始备货,喜庆的气氛在大街小巷涌动,再穷的人家也会出门看灯,享受着一年一度难得的喜庆。

    今天不是上元节的正日,明天的正月十五才是最热闹之时,天子会带皇妃出现在宣德楼上与民共乐,并大量抛洒金钱。

    虽然不是看灯正日,但扈青儿也心痒难耐,她终于说服了思思,她们两人拉上喜鹊和杨氏母女一起去潘楼街和长庆街看灯,李延庆会则在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五陪同她们去御街及大相国寺观灯。

    当然,她们看灯时会和大多数权贵女眷一样坐在牛车内赏灯,上元灯会的登徒子实在太多,一有机会就会伸出咸猪手,这也是自古以来无法杜绝的顽疾。

    很多民间故事中出现的花灯节强抢民女之事也不是没有,但极为罕见,就算有强抢民女之事发生,也绝不会出现在大街上,原因也很简单,若激起了民愤,十几个人在数万人的围攻之下,很容易会象蝼蚁一样被踩死,还找不到凶手,只能是白死。

    李延庆在下午便被父亲叫去帮忙了,今年宝妍斋花了几千贯钱在京城各处租下十几座彩棚,还搭建了一座巨大的嫦娥奔月花灯,一轮圆月上就写着‘宝妍斋’三个大字,格外地吸引人眼球。

    李延庆其实来宝妍斋也没有什么事情,他父亲李大器只是找个借口让他过来商量一下婚事。

    “我和种老将军谈过了,这次曹家给的嫁钿是二十万贯钱,五千亩上田,还有一座三亩的宅子,这比当初高家给周知县的嫁钿多了一倍,据说是曹家嫁女中最高的一次,咱们也不能小气啊!”

    世家虽然有钱,但也经不起婚嫁时的肆意挥霍,周春是因为娶了高深的亲女儿,又是进士捉婿,所有才得了十万贯钱、三千亩土地的嫁妆,一般像嫡孙女之类出嫁也就万贯钱的嫁妆,偏房庶女或者远房女儿出嫁则会更少。

    曹蕴出嫁之所以得到二十万贯和六千亩地的嫁妆,主要是李延庆是探花出身,再加上李大器是宝妍斋东主,给唯一儿子娶妻也肯定不会小气,所以曹家这次才拿出了厚嫁的条件。

    “这件事父亲看着办,就不要问我了!”

    李延庆转身想溜,却被李大器一把抓住,“是你娶妻搞没搞错,什么都要我操心怎么行?”

    “那父亲打算给多少聘礼?”

    李大器伸出一个指头,“我打算给一万两黄金的聘礼。”

    李延庆暗暗咋舌,居然一万两黄金,宝妍斋到底赚了多少钱?

    “你别小家子气,一万两黄金也就市值二十万贯左右,给曹家的嫁妆差不多,咱们在地位上比不上曹家,但在财产方面不能比他们差。”

    “我没有小气,这件事爹爹就看着办吧!”

    “另外你们房子有点小了,我想最好再另租一座十亩的大宅,面子上好看一点。”

    李延庆摇摇头,“这就没必要了,曹家是几百亩的大宅,我们就算租五十亩的宅又能怎么样,我现在住的宅子还空了一大半呢!”

    李大器想想也对,在房子上和曹家争面子是没有任何意义,他叹息一声,“如果是钱塘县,我一点都不惧他。”

    “爹爹在钱塘县买了多少宅子?”

    “至少有上千亩吧!都是你这个混小子怂恿的,买了这么多宅子,结果被方腊攻占了,这下官府认不认还不知道呢!”

    “怎么可能不认,官府那边有记录的,就算记录被烧了,我们手中有房契,又担心什么?”

    李大器点点头,“我准备定下你的婚期后就去一趟杭州,把房宅的事情办妥了,等回来后就开始忙你的婚事。”

    曹家这个月底要迎娶帝姬,曹家上下格外忙碌,所以嫁女的婚期最快也要到二月中旬。

    这时,吴掌柜在外面叫东主,李大器便起身道:“这两天我就不管你了,事情太多,我要去忙了,你就自己安排吧!”

    说完,李大器便快步走了出去,吴掌柜迎上来道:“货物都备齐了,东主看看怎么分配。”

    “就按照去年的方案配货,但御街那边少一点,潘楼街多一点,现在就可以运过去了。”

    李延庆也走出了客堂,只见院子里堆放上百只大木箱,像座小山一般,箱子上都贴着宝妍斋的标识,但箱子上却用墨笔写着‘李记胭脂’四个字,他看了看,几乎所有的箱子都是李记胭脂。

    李记胭脂是宝妍斋的低档产品,虽然利润远不如宝妍斋,但销量却很大,刚开始宝妍斋绝不承认李记胭脂和自己有关系,对此讳莫如深,但后来渐渐曝光后,也并没有影响到宝妍斋的美誉,却使李记胭脂销量大涨,最后宝妍斋也只能承认李记胭脂是自己的亲兄弟。

    “怎么都是李记胭脂?”李延庆不解地便问旁边的一名管事。

    管事呵呵笑道:“少东主有所不知,前两年我们都是李记和宝妍斋一起卖,后来发现宝妍斋在上元节不好卖,反倒是李记胭脂卖得火爆,一连几年都是这样,所以今年的上元节就不再卖宝妍斋,全部卖李记胭脂。”

    “为什么不好卖?”

    “因为是在彩棚里卖,廉价的东西才卖得火,真要买宝妍斋胭脂,一定会去店里买,大家怕买到假货。”

    李延庆点点头,确实如此,一瓶上好宝妍斋香水要五贯钱,一瓶李记香水只要一两百文,奢侈品当然要在奢侈的店里卖,而且逛花灯的大多是普通百姓,卖得起宝妍斋的不多,只能靠薄利多销赚钱。

    这时,李记胭脂的大掌柜杨平跑了进来,大喊道:“船到了,大家上货吧!”

    众人纷纷抬着大箱子向后面的码头走去,李延庆也扛起一大箱送了过去。

    正月十五时很多河流都已经解冻了,尤其是京城内的河流已经可以行船,码头上停泊着十几艘小船,一只只大箱子堆上小船,开始向宝妍斋设在京城各处的二十座彩棚送货。

    李延庆今天没有什么事,几个手下都去护卫思思及青儿她们赏灯去了,他索性也上了一艘船,向城内的大相国寺而去。

    。。。。。。。。

    大相国寺是京城的商业中心之一,今晚这里也是彩灯中心,官方和各大商家的彩灯以大相国寺为中心,向四面大街延伸而去,有灯楼、灯树、灯棚以及各种大型花灯,光大相国寺前广场上的大型花灯就有数百盏之多,中间是一座高达三丈的灯楼,是矾楼花了几千贯钱搭建的彩灯小矾楼,占地足有一亩,十分壮观。

    在西面则搭建了一座鳌山巨灯,由皇宫出资建造,这是京城的第二大灯,第一大灯也是鳌山灯,不过是放在御街最北面的宣德楼下。

    广场四周则是里外两排密集的彩棚,将近三百家京城有名的店铺都有自己的彩棚,光宝妍斋就租下两座,紧靠在一起。

    李延庆走上前,只见铁柱正带着几名手下在安装一面大木牌子,木牌子上由数十盏小五彩琉璃灯拼成了‘宝妍斋’三个大字,四周还有一圈彩灯。

    “铁柱,你现在就把彩灯固定好,晚上你怎么点灯?”

    顾铁柱是宝妍斋的保安头子,手下有二十几名大汉,专门负责做各种体力杂事,也负责维持店铺治安,铁柱笑道:“小东主就不知道了,点灯在后面,很方便的。”

    李延庆走了过去,才发现背后有一架迷你巢车,就是一座木架子,上面安装了两个轱辘,架子下面是一只可容一人的大木箱子,木箱上有两根长绳,长绳另一头穿过轱辘,人站在箱子里,下面两人一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