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延庆笑了笑道:“每个人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我刚领兵攻打西夏水库时,也犯过轻敌的错误,导致弟兄损失惨重,关键是要吸取教训,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我想所谓名将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训中磨练出来的。”

    “都指挥使说得对,卑职一定会吸取教训。”

    李延庆点点头,“你这次损失了不少士兵,我在齐州有一批战俘,已经整编成后备军了,我会给你三百士兵,让你军队补充完整,到时好好训练他们吧!”

    顾长春大喜,“多谢都指挥使替卑职考虑周全!”

    顾长春行一礼走了,李延庆来到骑兵的休息地,刘带着王贵和牛皋迎了上来,“怎么样,有士兵和马匹受伤吗?”李延庆笑问道。

    “还好,轻伤十几名弟兄,损失了三匹战马,不过我们从敌人后军缴获了二十几匹战马,完全得到弥补。”

    “那就好,回去好好休整,下一次出击,恐怕需要你们扛大梁了。”

    刘连忙低声问道:“我们下一次出击的目标是哪里?”

    李延庆微微一笑,“现在要须城分兵出来很难了,不过不是没有办法,只要我们攻其必救之地,他们就不得不出兵了。”

    三人顿时若有所悟,他们知道李延庆指的是哪里了?

    。。。。。。。。

    两年前,宋江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梁山军的统治中心从梁山迁移去了须城县,这是梁山军从山匪向割据政权转变的重大决定。

    但梁山作为梁山军的聚义之地,依然在梁山军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梁山将领们精神上的圣地,至今梁山军的聚义堂依旧放在梁山上,为了保护梁山的安全,宋江也下了大力气,打造了三道防御线,其中一条水路,两条陆路,水路是指梁山泊内诸岛,梁山水军有八千士兵,数百艘船只,牢牢地控制着梁山泊,这也是梁山最稳固的一条防线。

    另外两条陆路防线都在西面,又分为内线和外线,内线就是梁山本身的防御,梁山上依旧有四千驻兵,控制着上梁山的各条通道。

    而外线则是两座县城,一座是北面的寿张县,一座是南面的郓城县,其中寿张县距离梁山三十里,属于郓州,而郓城县距离梁山约四十里,属于济州,这两座县城各驻防三千军队,事实上,梁山军在梁山防御上投入了两万军队,保护着梁山的安全。

    寿张县位于梁山西北,本身是一座中等县城,城墙周长只有十余里,数千户人家,在梁山军进入战争状态后,寿张县的管控也变得十分严格,对进出城都严格盘查,尤其是外地客商进入寿张县更是严格,不仅要彻底搜查,而且必须要有城内店铺的担保。

    这天清楚,北城门刚刚开启,等候在城外准备进城卖菜的农民便向城内一拥而入,士兵们慌忙拦住他们,“别急,一个个来!”

    进城卖菜的农民都有县衙颁发的腰牌,可以识别身份,这时,一个老农赶了一辆满载着冬瓜和萝卜的骡车走到城门前,他身后两个后生各挑着一担蔬菜。

    守城的士兵认识老农,是专门给县衙送菜的老张头,比别的送菜农民地位高一点,可以不用检查直接进城。

    “老张,他们两人是谁?”士兵指着身后两名年轻人问道。

    “他们是我的两个侄子,张三和张四,在须城当兵,我兄长前几天不幸去世了,他们回来奔丧,今天顺便帮我挑菜。”

    听说也是梁山军士兵,守城士兵的态度好了一点,问两人道:“你们是谁的部下?可有军牌?”

    两名年轻男子各取出自己的军牌递给守城士兵,“我们是王都统部下,这是我们军牌。”

    两人说了一口地道的郓州话,带着寿张县的土音,士兵看了看他们的军牌,张三顺和张四顺,其中张三顺居然还是队头,守城士兵不敢阻拦,放他们二人进了县城。

    老张头并没有直接送菜去县衙,而是来到距城门不远处的一座民宅,这是他在县城内的房子,进了院子,老张头关上门,张三和张四立刻从大车抬出两个沉甸甸的冬瓜,去掉外面的一层冬瓜皮,里面竟是两个黑黝黝,外形如冬瓜般的铁疙瘩,还有两把锋利的匕首。

    两名士兵正是李延庆派来的斥候,来寿张县执行特殊任务。

    “张老丈,多谢了!”两人向老张头抱拳行一礼。

    “不用客气,你们俩就安心住在这里,这里不会有人来的,我等会儿从南城门出去,恐怕就帮不了你们了。”

    “不必担心,我们自己会安排!”

    老张头开门赶着牛车走了,两名斥候又关上门,小心翼翼地将两枚震天雷擦拭干净,他们看了看天色,天色还早,他们要耐心地等到天黑才行。

    。。。。。。。。。

    寿张县只是梁山的外围防线,本身也从未遭遇过任何战争,城内的三千守军并不是主力,甚至连二线兵力都谈不上,都是各军挑剩下的老弱之军,放回家园又可惜,就放在战略地位不重要的城池守城,象齐州的军队也是属于三线兵。

    夜里三更时分,整个寿张县城都处于熟睡之中,县城内一片漆黑,北城门附近也十分安静,城头上有军队在来回巡逻,但城门旁边的十几名守军都各自蜷缩在角落里熟睡了。

    这就是李延庆要派士兵进入城内行动的原因,在城外行动容易被城头守军发现,而城内就不一样了,城内几乎没有什么巡逻,或许大街上偶然会有一队治安巡逻,但城门处却没有什么士兵巡逻了,这就是梁山军防外不防内的特点。

    此时李延庆已率领六千军队埋伏在县城北门一里外,耐心等待着城内的动静。

    “会不会出什么意外?”刘有点担心地问道。

    李延庆摇了摇头,“他们既然已经平安进入县城,老张头又正常从县城里出来,那就应该没问题,除非他们干不过几个守城的士兵,可依他们二人的身手,每个人都可以同时搏杀十人,我觉得不会有问题,耐心等候就是了!”

    “为什么选择寿张县?”

    顾长春在李延庆身后声音低沉道:“我觉得或许直接攻打梁山更好一点。”

    李延庆回头看了他一眼,平静说道:“选择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须城县的守军明白我们的意图,选择攻打梁山是更激烈一点,但只会引来寿张县和郓城县的救援,而不是须城县的救援。”

    “如果攻下寿张县后,须城县依旧保持沉默呢?”顾长春又问道。

    “那就再干掉郓城县,逼他们出兵!”

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其必救(下)

    寿张县城沉睡在最深的夜色之中,三更时分,所有的士兵和平民都已熟睡,除了城楼的一队巡逻士兵和象木偶一样准时出现的更夫,当然,还有一些无法入睡的特殊人物。

    两个黑影出现在北城门旁边,就像两个悄然出现的幽灵,城门旁,十几名士兵正歪东倒地靠在墙根下熟睡。

    两人对望一眼,又迅速分开了,很快,两人分别出现在城门的两边,他们正是白天混入城内的两名斥候,只不过他们干掉两名在城内巡逻的士兵,换上了他们的盔甲,看起来就是两名守城士兵。

    两人坐在墙根下,紧靠着十几名熟睡的士兵,很不断移动身体,身后熟睡中的士兵已被无情地割断了喉咙,他们走进城洞没有多久,便又出来了,短短片刻时间,二十名守城门的士兵已全部死在他们手中,都是干净利落地一刀毙命。

    一名斥候快步跑出暗处,很快便抱来一只震天雷,他们将震天雷顶着城门,迅速打燃火镰,点燃了引线,两人转身便疾速奔跑,从一棵树下抱起另一颗震天雷便向数百步外军营方向奔去。

    但只跑出不到两百步,身后便传来的惊天动地的爆炸声,‘轰!’巨大的爆炸将城门炸得粉碎,木屑飞出去数十丈远,吊桥也被巨大的冲击波重击断裂,重重地砸在护城河上。

    城门上方的城墙被炸得坍塌了一个角,城头上睡觉的数十名士兵当场被身下爆炸的震天雷活活震死。

    从远处望去,城门一道赤焰闪过,紧接着巨大的浓烟吞没了城门,这就是最好的信号,李延庆立刻大吼一声,“杀”

    “杀啊!”

    两千骑兵一马当先,率先向城门处杀去,后面四千骑兵跟随着狂奔,如潮水一样,涌向被炸开的城门。

    城头守军还没有从爆炸中清醒过来,直到骑兵杀到了城门边,他们才终于反应过来,开始惊慌失措,拼命敲响警钟,更多士兵则奔下城头,向县城内逃匿。

    事实上,不需要什么警钟,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早已将全城民众都惊醒了,军营中熟睡的两千多士兵也被惊醒,他们异常慌乱地奔出营房,大部分人都没有披挂盔甲,甚至不少人是光着脚跑出来。

    夜里还是一片漆黑,但训练场上却人声鼎沸,两千余士兵们密密麻麻挤在一起,几名将领正在破口大骂士兵,命令士兵回去披挂盔甲。

    就在这时,从军营围墙外面忽然抛进一个黑黝黝地物品,向训练场骨碌碌滚来,上面闪烁着星星火光,几名巡逻士兵连忙跑上前查看。

    但不等他们靠近,这枚震天雷轰然爆炸了,赤焰腾空,铁片迸射,数十名士兵被炸飞起来,四周响起一片哀嚎惨叫声,滚滚浓烟弥漫着训练场,巨大的爆炸声令无数士兵肝胆皆裂,双耳失聪,士兵们纷纷蹲下,脸上痛苦万分地捂住耳朵。

    就在这时,大街上传来密集的马蹄声,军营内士兵和将领都还被巨大的爆炸引发的恐惧笼罩着,更多士兵甚至什么都听不见,但还有一些靠近军营大门的士兵发现了异常。

    “骑兵来了!”

    他们刚刚大喊出来,只见军营大门轰然被撞开,一股骑兵洪流冲进了军营,长矛和战刀裹夹着滔天的杀机向训练场上的士兵席卷而去。

    。。。。。。。。。

    自从柴进率领的八千军队进入须城县后,使须城县总兵力达到了一万一千余人,须城县面临的危机终于得到缓解。

    不过危机虽然缓解,但一些新的矛盾却出来了,一些矛盾还可以解决,比如士兵居住拥挤,原来四人一间营房,现在变成十人一间屋子,根本就住不下,军队不得不搭建帐篷,几个训练场上搭满了帐篷。

    就算如此,军营还是显得拥挤不堪,为了解决士兵居住,郓州州学和两座寺观也被军队征用了。

    还有就是吃饭问题,由于大量从各州运来的粮食都屯集在城外码头仓库内,没有来得及运入城内便被突然杀来的官军一把火烧毁,城外存粮只能够两万军队吃三个月,虽然距离夏粮收获只有三个月时间,粮食本身并不是问题,但一个很现实的矛盾,使居住和粮食都成了大问题。

    那就是须城县谁来做主的问题,目前须城县有两名主将,一个是原须城县主将王英,另一个则是援军主将柴进,按理,柴进是率两万大军北上,而留守须城的王英只有三千守军,主将应该是柴进。

    但王英自诩为宋江心腹,他怎么可能听从柴进的命令,他便以柴进被伏击,兵败为理由,要求柴进将军队交给自己。

    王英人品卑劣,残忍好色,在梁山诸将中人缘极差,梁山诸将大多瞧不起他,就算柴进肯把军权给王英,两名副将史进和石秀也不干,也正是这个缘故,柴进始终不肯把军权交给王英。

    只是这样一来,掌握着军营和物资资源的王英就免不了给柴进手下士兵穿小鞋了,无论居住条件和饮食条件都极为恶劣。

    为此,柴进一怒之下写信给宋江,要求宋江主持公道,解决士兵的吃住问题。

    这天中午,须城县一连接到了两封快信,一是宋江写来的调解信,其次便是梁山留守大将刘唐发来的紧急鸽信,寿张失守,梁山形势危急,要求须城县立刻出兵增援梁山。

    柴进的军衙设在州学内,因为战乱的原因,州学早已停学,学生要么加入了梁山军,要么遣散回家,州学一直空关着,不过现在州学内却住满了士兵。

    房间里,柴进将宋江的来信递给了史进和石秀,“你们自己看看吧!

    史进接过信看了一遍,有点愣住了,他把信递给石秀,小心翼翼道:“谁为主将怎么能自己商量,他一句话就决定了,为什么要下面的大将商量着办?”

    柴进叹了口气,“我估计大哥是想要我主动把主将之位让给王英,否则他这封信就不会写给我,他只是不好明说,才让我和王英商量。”

    “可是他有何德何能出任主将?”石秀十分不满道。

    “他有粮食啊!弟兄们现在都吃不饱,他不肯拨粮,大哥拿他也没有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