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给我提什么军功,说到军功我就是一肚子气,刚刚王员外告诉我,他儿子王贵因西夏战功升为正九品仁勇校尉,你说自己在西夏立下大功,那你升的官在哪里?还是从七品嘛!我以为能升到多高,结果还是原地踏步,我还怎么能支持你去打仗?”

    “爹爹,梁太傅亲口答应过我!”

    李延庆提高声音道:“如果这次我去剿匪,前后两次军功一起算,他会让太子向天子请功。”

    李大器也提高了声音,“我不稀罕你什么军功,我只担心你的性命!”

    “很抱歉,我已经答应种大帅了。”

    房间里顿时沉默了,良久,李大器终于叹了口气道:“我也不想劝你了,这么多年都是你自己做决定,那么这次也是一样,爹爹只希望你平平安安的,你答应我!”

    “我答应爹爹!”

    李大器点点头,“好吧!你需要我帮你什么?”

    “我希望爹爹去须城开一家宝妍斋分店,很紧急,我明天就要出发!”

    李大器低头沉思片刻,“可以先把店铺租下来。”

    。。。。。。。。。

    下午时分,身份肥胖的郑荣泰在一名宦官的引领下走进了东宫,尽管宋朝在限制皇子方面比唐制稍微松懈一点,但皇太子也不能随意接见朝官,干涉朝廷政务,朝官更不能轻易去东宫觐见太子,不过规定是规定,很多事情总是有空子可钻。

    比如太子的外戚可以偶然进东宫探望太子妃或者其他偏妃,郑荣泰是来见自己的偏妃胞姊,并不是来见太子,所以也不算违规,况且他只是一个从八品小朝官,实在无足轻重,也引不起什么是非。

    郑荣泰名义上是来见自己的胞姊,最后却被领进了太子的书房内。

    太子赵桓对自己这个小舅子也格外关照,入仕不到一年便升了一级,由九品儒林郎升为从八品的承奉郎,主管香药局供奉,官职虽小,但权力很大,香药属于朝廷专卖,天下各香药店进货都要得到香药局的货引,是一个油水极肥的部门,短短一年郑荣泰便发了大财,但具体捞了多少钱却无人知道。

    郑荣泰走进书房,见姊夫正负手站在窗前,他连忙躬身行礼,“荣泰参见姊夫!”

    赵桓回头看了他一眼,淡淡笑道:“三郎好像瘦了嘛!”

    “回禀姊夫,最近两个月应酬少了很多,父母也不准我多吃,所以就瘦下来了。”

    “应酬少是好事,你现在是朝官,得注意自己的言行,有的事情若做得太过份了,恐怕连我都保不了你。”

    “荣泰明白,荣泰做事很有分寸。”

    赵桓点点头,又道:“今天找你来,是有一件事想问问你,我记得你曾经给我说过,你和李延庆是好友,是吗?”

    郑荣泰吓了一跳,姊夫怎么提到了李延庆,他连忙道:“他是我的好友,不过他去了西夏后,我再也没有见到他,倒是和他父亲常打交道。”

    赵桓沉默片刻道:“我想见见他,明天你在矾楼订间雅室,我请他喝杯酒。”

    郑荣泰心中暗暗吃惊,姊夫很少这样看重一个人,李延庆这家伙这一年到底做了什么了?

    “我知道,我这就去找他!”

    “去吧!此事不要告诉任何人。”

    “请姊夫放心,我嘴牢得很。”

    赵桓笑了起来,他这个小舅子虽然做学问不堪,但官场那一套却做得得心应手,虽然谈不上很能干,但确实也是自己的一个帮手,至少很多自己不方便的事情,都可以托他去做,托他去传话,这样便可以绕过了梁师成。

    虽然梁师成全力支持自己,但赵桓也并不想把什么都押在梁师成的身上。

    。。。。。。。。。

    郑荣泰刚赶到冰柜街的李大器府宅,便迎面见李延庆从府内出来,似乎正要上了一辆牛车,郑荣泰急得大喊:“老李,等一等!”

    李延庆一下子停住了上牛车,回头望去,只见数十步外,一辆马车疾奔而来,一张肥胖的大脸从车窗露出,正拼命向自己挥手。

    李延庆笑了起来,摸出一把钱给车夫,“我不用了!”

    车夫再三感谢,赶着牛车走了,这时,马车‘嘎!’地在李延庆面前停下,李延庆打量一下马车笑道:“这车挺气派的,是你的还是你家的?”

    “当然是我家里的!”

    郑荣泰笑逐颜开道:“一年没见了,走!我们喝一杯去。”

    “我也正要出去吃饭。”

    “那就上车吧!我们去矾楼,我有重要事情告诉你呢。”

    李延庆上了马车,马车启动,向矾楼方向驶去,。

    马车内,郑荣泰低声道:“太子殿下想请你喝杯酒,你看如何?”

    李延庆愕然,“就今天吗?”

    “不!不!明天下午,还是矾楼。”

    李延庆面露难色,种大帅安排了我军务,明天天不亮我就要离开汴京,恐怕要让太子殿下失望了。

    郑荣泰满脸苦恼,挠挠头道:“这下该怎么办?我怎么向太子殿下交代?”

    李延庆想了想道:“请你转告太子殿下,我非常期待赴约,只是军务紧急,我也没有办法,要不等我回来后再见面。”

    “那你什么时候回来?”

    “最多十天,我回来后便来找你。”

    郑荣泰无奈,只得点了点头,“好吧!我晚上再去告诉太子殿下。”

第三百八十八章 夜走梁山

    次日清晨,一艘客船离开了宝妍斋的汴河码头,转道五丈河向郓州方向缓缓驶去。

    汴京距离梁山泊其实并不远,开封府向东北方向走,过了兴仁府就是济州了,距离大约是四百里,乘船走四天便可到达。

    此时虽然河冰已经解冻,但河面上依然漂着浮冰,使航道并不很畅通,河面上的船只也不多,可这并不是刚解冻的缘故,汴河上的船队络绎不绝,但五丈河的船只却十分稀疏。

    根本原因是郓州和济州已经被梁山军占领,商贾不敢前往,郓济两州和外界商业往来几乎断绝,但这并不符合梁山军的利益,梁山军手上有大量的钱财需要转换成各种奢侈品,因此一些有背景的大商家也会冒险前往郓州做生意。

    李延庆负手站在船头,迎着冰冷而强劲的河风,风向已改成东风了,不再那么寒冷,空气中带着一丝明显的暖意,柳枝也出现了新芽,两岸的梅花开得正盛,红得灿烂,白得素雅,格外的摇曳多姿。

    李延庆之所以要筹划让种师道负责进剿梁山,并不仅仅是为了报汤阴屠城之仇,当然,汤阴的仇恨也是重要原因,但不是主因。

    根本原因是他没有时间了,现在已是宣和二年,还有五年时间宋朝便要遭遇金国的大举入侵,七年后北宋灭亡,如果他不想让靖康之难变得那么悲惨,想稍微改变一下历史的方向,他就得尽快拥有一定的资源。

    如果按照正常的官场提升流程,他至少要十年后才有机会成为一州的主管,但宋朝官场也存在着一种捷径,那就是军功,如果有后台背景,再加上军功,提拔就会非常迅速,可以说破格提拔。

    他之前攻打西夏已经积累了军功,他需要再积累一些军功就能得到破格提拔,而宋江一众梁山军无疑就是他上升的最佳垫脚石。

    这时,一个中年男子从船舱里走了出来。

    和李延庆一起前往郓州的宝妍斋管事姓周,叫做周文元,济州人,年约四十岁,原来是汴京一家胭脂铺的掌柜,前年加入了宝妍斋,被聘为执事,负责开拓京东两路的生意。

    本来李大器就准备在南京应天府和青州益都各开一家宝妍斋分店,应天府宝妍斋已经在前年开张,益都原计划在去年开店,但因为梁山军的影响而推迟了,现在为了帮助李延庆,李大器便决定冒险在须城开一家分店,当然并不是真的开,一旦战争结束,他还是要将店铺迁移去青州益都,那里才是京东东路的首府。

    “小东主,我两个月前去过益都,正好乘船经过了郓州,我觉得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周文元慢慢走到李延庆身边道。

    “你原本觉得有多可怕?”李延庆笑问道。

    “我原本觉得应该是盗匪横行,明抢暗夺,一言不合就捅刀子,实际上他们也收税,只要交了过境钱,他们也不为难,我当时交了两贯过境钱,然后就很安全了。”

    “只交钱就没事吗?”

    “当然还要搜查,前提是没有兵器,如果藏有兵器麻烦就大了。”

    李延庆点点头,向正站在船尾钓鱼的杨亮问道:“你的刀没有带吧!”

    “参军。。。。那个少东主,我什么兵器都没有带。”

    李延庆心里也明白,昨天上午朝廷才决定派太子征讨梁山军,至少要三天后,旨意才会在朝野完全传开,就算梁山军用鸽信,也是在第四天晚上才会得到消息,而自己在第四天中午就抵达须城了,比消息会早一点点,沿途检查的风险也过了,这也是他急急出发的缘故。

    “到时我们借口是什么?总不能说我们是宝妍斋的人。”

    “不!不!在路上不能说我们是从汴京来,会加倍检查的,进须城后倒可以说,我们就说去须城买地。”

    “这样说可以吗?”

    “当然可以,小人打听过,须城的地价去年开始暴跌,价格只有前年的三成,有些胆大的商人就会去须城买地的,战争结束后,地价回涨,就大赚一笔了。”

    “原来如此,去须城开店也不亏嘛!”

    “亏是不会亏,主要是安全问题,东主主要担心这一点。”

    李延庆点点头,安全确实是个大问题。。。。。。。。

    第三天晚上,船只渐渐抵达了济州合蔡镇,周文元有点紧张地说道:“前面就有收费检查站,过了检查站,再走两里就进入梁山泊了。”

    李延庆笑着点点头,“来!陪我杀一盘棋。”

    李延庆支开棋盘,将象棋石子往棋盘上一倒,周文元顿时一头雾水,这个时候下什么象棋?

    他们刚摆好棋局,船只便重重一顿,岸边有人喊道:“停船检查!”

    紧接着有人爬上船将缆绳扔上岸,船只被系在岸边,李延庆走出船舱,只见岸上灯火通明,数百支火把绑在码头边的木柱上,将码头照如白昼,前面还有两艘船也被扣住检查。

    这时,一名梁山军都头率领十几名士兵上了船,喝问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周文元连忙上前躬身道:“我们是从应天府来,去须城做买卖。”

    “做买卖?是去买地吧!”

    “将军说得不错,确实是去买地,还请多多关照。”

    说着,一锭十两的银子便悄悄塞进了都头手中,梁山军都头顿时咧嘴笑了起来。

    宋江是想把恽、济两州当做自己的根基,他也想恢复商业,促进繁荣,所以他特别下严令,在郓州和济州范围内,严禁梁山军打劫商队,也包括商船,正是这个缘故,检查站的士兵也不敢乱来,所以拿到十两银子的好处,都头的脸色立刻和缓的很多。

    “我们按规矩办事,搜查一下,如果没有兵器,再交过路钱,就可以走了。”

    都头一挥手,士兵便进船舱开始搜查起来,船舱里只有一只棋盘和一副象棋,还有几件洗换的衣物和晚上睡觉的被子,别的什么也没有,银钱之类都随身携带,当然,周文元也会在船舱内放几贯散钱,给搜查的士兵一点好处。

    “禀报都头,没有发现兵器!”

    都头看了看李延庆和杨亮,都没有带兵器,他一指李延庆问道:“这是何人?”

    “在下李庆,应天府书院学生,去曲阜瞻仰圣人遗迹,再顺便去须城看看房子,”

    李延庆穿了一身读书人的儒袍,头戴平巾,手执一柄折扇,看起来文质彬彬,而杨亮就是一个小厮随从的打扮。

    “他娘的,原来是个酸儒,赶紧交过路费,船夫不算,其他每人一贯钱。”

    周文元连忙摸出三两碎银子给都头,都头一把接过,给他们三张税单,便对士兵一挥手道:“下船放行!”

    士兵们纷纷下船,船只重新出发,向两里外的八百里水泊梁山驶去。。。。。。。

    李延庆之所以乘船来郓州,主要是他想了解春天的梁山泊水文情况,包括水流水深,同时再查看五丈河沿途防御情况,这关系到他们后勤辎重的运输,高俅征讨梁山军大败,诱引就是梁山泊水军火烧了官兵的粮船,造成军心浮动,从而被击溃。

    要想不重蹈覆辙,就必须对梁山泊的情况了如指掌,当然,李延庆夜走梁山水泊,也看不出太多名堂,也就了解一下水流水深情况,至于梁山水军的藏身之地,那就不是他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