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是防止鹿山镇学堂遭到暗算,作弊和暗算一向是童子会的传统,年年都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前年是汤阴县学小学堂利用地主之便事先在考试桌子里藏了纸条,去年是汤北乡学堂集体腹泻,所以安排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尤其重要。

    不过到目前为止,鹿山镇学堂连续四届都平平安安,没有遭到任何暗算,使汤正宗暂时无用武之地。

    汤正宗上前低声对姚鼎道:“听说昨晚何振偷偷拜访了马县丞。”

    姚鼎眉头一皱,“对付我们鹿山镇,应该不至于吧!”

    汤正宗冷笑道:“大概卫南镇想进决赛吧!”

    言外之意,卫南镇学堂已经在为明天的复赛做准备了。

    姚鼎哼了一声,“就怕事与愿违!”

    走了几步,姚鼎将李延庆拉到一边,低声对他道:“如果对方抽到了对联题,你就写那幅读书对联,这一分我们就能拿到了。”

    李延庆犹豫一下,“可如果他们有指定题目呢?”

    姚鼎一笑,“当然会有指定题目,不过你既然能写出那幅读书联,那别的你也没问题。”

    李延庆心中苦笑,到时候他还能不能写出来,只有天知道了。

    。。。。。。。

    今天的擂台赛要进行四场,首先淘汰四队,明天复赛,再淘汰两队,后天是最终决赛。

    勤勉堂除了主堂外,后面还是四个副堂,今天的四场擂台赛便在四座副堂内进行,审评官由县令、县丞和学正担当,还有一个副堂缺审评官,便由三名县学的教授临时担任。

    鹿山堂被安排在丙副堂,审评官正是三名县学的教授,擂台赛是大家的通俗说法,实际上的比赛名称叫做‘辩试’,这也是文人的传统比试,早在春秋时期,这种擂台赛式的辩论就非常流行了。

    双方相对而坐,一方出题,另一方可商量后回答,具体题型现场抽取,一般双方各出三题,如果打成平手,则由审评官分别提问,直到分出高下为止。

    审评官的另一个作用是评判双方出题的合理性,如果审评官认为题目太刁钻,可以要求作废再出,连续三次作废就改由审评官提问。

    题目是由双方老师事先准备,姚鼎背了一个大包袱进县城,里面就是他准备的各种题目。

    一声钟响,双方学子进场,师父则坐在门口,不能入场,而且要背对赛场,只准听不准说,更不准有任何小动作。

    三名审评官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学究,他们坐在正北面,卫南镇在东,鹿山镇在西,四张坐榻一字排开,学子们都穿上了白色儒袍,头戴游学冠,看起来颇像正在辩论的圣人弟子。

    只是卫南镇学堂的四个少年个个挺拔俊秀,如玉树临风,他们信心十足,更显得神采飞扬,志在必得。

    而鹿山镇学堂的四个学子就年幼得多,衣服不太合身,显得有点滑稽,尤其两个学子萎靡不振,其中一人还忍不住打了哈欠,看得三个审评官直皱眉头,印象分就差了。

    师父何振得意非常,不停向坐在另一边的姚鼎冷笑,意思就是说,‘我看不用比了,直接认输,免得丢脸到家。’

    这也难怪,去年鹿山镇学堂对阵汤阴县学学堂,结果对方提出的三道题目都没有答上来,传为全县笑谈。

    姚鼎却脸色阴沉,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时,又传来一声钟响,辩试正式开始了。

    主审官站起身缓缓道:“各种规则虽然大家都已知晓,但我还是要读一遍,第一条,参赛者条件,必须为学堂正式学子,上限不超过十三岁,下限不低于六岁。”

    李延庆觉得这一条就是给自己量身打造的,估计他就是童子会创立以来最年幼的一个参赛选手。

    主审官读得很慢,足足读了一刻钟才读完了十三条规则,这时,王贵浑身抖了起来,低声说:“庆哥儿,我要憋不住了。”

    上面一名审评官眉头一皱问道:“鹿山学堂的学子有疑问吗?”

    李延庆举起手,“人有三急,请问现在能否去上茅厕?”

    堂内顿时哄堂大笑,主审官见他们年幼,便忍住笑摆摆手道:“幸亏还没开始抽题,快去吧!”

    王贵和汤怀跳起来一溜烟地跑了,连姚鼎也忍不住摇摇头,低低叹了一口气。

    片刻王贵和汤怀跑了回来,岳飞狠狠瞪了他们一眼,这种事情还是第一次发生。

    “好了,按照规则,强者谦让,请鹿山镇姚师父上前抽题。”

    这也是很丢人的一刻,明摆着何强姚弱,但也没有办法,没有这一刻的耻辱就没有来年的奋发,学业竞争就是这么残酷而充满鞭策。

    姚鼎铁青着脸走上前从签筒里抽出一支题签,递给主审官,主审官看了一眼,高声道:“默经。”

    题型一出,卫南镇上下顿时面露喜色,运气实在不错。

    题目类型有五种,包括默经、问诗、竞射、杂考和即作。

    这里面最简单是默经,最难是即作,也就是当场作诗填词,最偏是竞射,射为六艺之一,所以射箭便被知县定为其中一种题型,当然是指文射,也就是投箭壶,不过它不是必答题,抽到了也可以换签。

    四名学子各有分工,岳飞是主问,李延庆是主答,王贵和汤怀是副问和副答,这也是姚鼎一定要让李延庆和岳飞参加童子会的原因,实际上只要两个人就足够了。

    岳飞的面前摆了五种题型,每种各有三题,按难度排序摆放。

    岳飞从默经题型中拾起第一只信封,取出题目高声念道:“太史公有云,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请问,这是出自何篇,又指何人?”

第二十八章 擂台首赛(二)

    默经当然不仅是背诵经文,也可反过来,说一段经文,让对方说出作者和出处,或者说出经文中所指的对象。

    姚鼎不可能问对方《论语》、《孟子》之类的送分题,一定会问稍微冷偏一点的书籍,不过姚鼎出题还算厚道,已经明着告诉对方这道题是出自《史记》,只要读过《史记》,这道题就能答出来。

    众人向审议官望去,主审官点点头,“此题可答!”

    四名卫南镇学子不愧是挑选出的佼佼者,他们商量片刻,主答学子起身道:“这句话是出自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是指留侯张良。”

    ‘当!’一声磬响,表达答对了,四名卫南镇学子顿时激动得欢呼起来。

    下面该卫南镇出题了,何振抽了题型,他抽到了问诗,一般是说诗名,然后要求回答作者,并背诵出来。

    卫南镇主问学子抽出题目问道:“《腊日》,请对方说出作者,并背出全诗。”

    李延庆都愣住了,怎么会这么巧,昨天吃饭时他们正好说了这首诗,连姚鼎的嘴角也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

    何振却十分恼火,他准备了十几首极为冷僻的诗,但第一轮的要求是难度偏下,如果太生僻会被否决,他便找了四首稍微容易一点的,这一首他当时正好想到了腊八,便胡乱塞进了题封内,偏偏就被对方选中了。

    随着主审官表示认可,李延庆便起身道:“这是诗圣杜甫的《腊日》。”

    他随即背了起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当!’又是一声磬响,通过了,王贵顿时和汤怀一起激动得跳了起来。

    李延庆向岳飞笑着点点头,表示感谢,这首诗他真忘记了,幸亏昨天在饭堂岳飞朗读了一遍,他便记住了。

    岳飞也暗暗庆幸,若不是师父当时让自己读一遍,他们第一轮就输了,他心中兴奋,便举起手掌和李延庆重重一击。

    双方首轮战成了平局。

    按照惯例,第一轮都比较简单,从第二轮开始逐渐加大难度,第三轮最难,第二轮依旧是鹿山镇学堂先问,姚鼎抽到了竞射,他眉头一皱,给主审官看了看便放了回去,竞射不是必答题,可以换签。

    他第二次抽到了问诗,但姚鼎却没有注意到,旁边何振的目光紧紧地盯住了刚才自己放回去的那支竞射签。

    岳飞起身问道:“《西塞山怀古》请说作者名并背诵全诗。”

    这是刘禹锡的一首诗,一般而言,刘禹锡流传于世的是《忆江南》、《竹枝词》或者《陋室铭》等等,《西塞山怀古》虽然是他所作,但就稍微冷僻了,但也不算太冷僻,难度是中等偏上,符合第二轮的要求,审评官便同意了。

    这首诗让何振有点紧张起来,这首诗他在很久前给学生们讲过,时间有点久远了,就看他们中有没有谁还记得。

    他们只有一炷香的思考时间,时间一点点过去,但学子始终想不起来,何振发现墙角正好有一丛竹子,卫南镇学堂年初种竹子时,他便专门给学生们讲了刘禹锡的《竹枝词》。

    何振偷偷向后看了一眼,只见两个学子正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他便若无其事的抓抓耳朵,迅速指了指墙角的竹子,暗示学子想到刘禹锡的竹枝词。

    这时,主审官不满地重重咳嗽一声,他看到了何振的小动作,但没有指责他作弊,毕竟大家都不容易,只要不过份,审评官还是会稍稍宽容。

    但正是何振的暗示使其中一名学子想到了师父在竹林前讲过《竹枝词》,又想到了刘禹锡,便终于记起了这首诗。

    他们嘀咕几句,主答学子站起身道:“这是刘禹锡所作。”

    他也背诵道: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主审官狠狠瞪了何振一眼,勉强敲了一声磬,算是过关了。

    四名学子再次激动得抱在一起,这一关过得不容易,因为对方轻松答对第一题,他们已经没有刚开始那样轻蔑,甚至也开始有点紧张起来。

    或许是姚鼎事先真有一种直觉,他在饭堂上让岳飞背《腊日》,正好就是第一轮的题目,而当何振抽出第二轮的题型时,他也呆了一下,居然是杂考。

    杂考就是对联、灯谜、天文、地理、数学、绘画、书法等等内容,因为涉猎太广,所以童子会就只考两类,对联和书法。

    书法是学子的基本功,基本上都能过关,所以作为第二轮出题,一般是选对联,这就是姚鼎觉得很巧的原因。

    卫南镇的主问学子抽题问道:“我出上联,请对下联,补天娲神,行地母神,大哉乾,至哉坤,千古两般神女。”

    不料主审官对刚才何振的暗示十分不满,便直接否决了这个十分冷僻的对联。

    卫南镇的主问学子又连出两个极为生僻的上联,都被主审官毫不犹豫否决了,何振气得满脸通红,他知道是刚才自己的提醒被看见了,所以主审官才如此对自己不满。

    主审官冷冷道:“三题都未过,按照规则,就由我们来出题了。”

    主审官对李延庆笑了笑,我也出一个上联,“不算很难,但也绝不简单,请听题,上联是:‘以忠孝仁恕传家,无大盛亦无大衰,先世之贻谋远矣’,李学子请把下联写下来,一炷香时间。”

    主审官便对卫南镇的学子道:“为了以示公平,这个对子你们也可以对,对得上来,第三轮我就算你们提前通过了。”

    这个题目是考对联和书法,李延庆本身就十分擅于对对联,他沉思片刻,便提笔一挥而就,旁边岳飞激动得拳掌相击,“好联!”

    姚鼎虽然背对着他们,却听到了外孙的夸赞,他心中顿时一松,便知道李延庆对上来了。

    李延庆上前交了下联,主审官先不急着看,而是面带微笑地等着卫南镇学子的下联,一炷香结束,他们始终没有能写出来。

    主审官点点头,“机会给你们了,但你们没有抓住,那就不是我偏心了。”

    他这才展开李延庆的对联和其他两名审评官共赏,只见李延庆的下联是:‘于困苦艰难行善,有厚德必有厚福,后人之继述勉旃。’

    三人异口同声赞道:“好联!”

    书法是隶书,虽然还谈不大家,但也十分流畅漂亮,是一笔好字,主审官连连点头,“可惜只是第二轮,如果是第三轮的话,我也算通过了。”

    ‘当!’他拾起小锤,敲了一声磬。

    四人同时欢呼起来,这时,主审官缓缓问何振道:“我出的上联是:以忠孝仁恕传家,无大盛亦无大衰,先世之贻谋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