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6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启圣呢?姚启圣呢?赶紧给老子滚回去,刷锅!”

    队官那油腻而又令人厌恶的声音又恰在此时响起。周围人都用一种同情的目光在看着这个可怜的年轻人。

    很快,队官甩着肥硕的身子就一溜小跑了过来。

    “怎么?还不服输吗?今日看你还有什么借口不回去刷锅?”

    姚启圣愤怒的回过头去,他真想一拳将这个胖子痛打一顿,但是三卫军的军纪不允许,如果这么做,他就会彻底跌入绝望的深渊。

    围观在公示板周围的众人发出阵阵嘘声。突然鸣锣响鼓,有人在高喝道:“程军门钧命,辅兵姚启圣何在?招进问对!”

    “这呢,在这呢?”

    听到程铭九亲兵的喊声,所有人立刻都来了精神头,知道有好戏看了。

    能够得到程铭九的单独召见,说明姚启圣的试卷程军门十分满意,那么问题来了,一向爱欺负人的队官又该何以自处?

    很显然,那队官一时间不知所措,万没想到姚启圣这小竖子还能再次咸鱼翻生。

    “哎!王队官还不招呼姚先生回去刷锅?”

    姚先生是辅兵们给姚启圣所起的戏虐绰号,以讽刺他动辄的长篇大论!

    队官此时已经彻底蒙了,搞不清楚情况,不过却是个能屈能伸的人,脸上立即就是一变。

    “姚先生,您,您去见程军门要紧,刷锅,刷锅的活交给,交给俺就是!”

    人群中又是爆出了一阵哄笑。

    姚启圣真是千般滋味在心头,一时地狱又一时天上,自己在这宇宙世间如此渺小,所有的狂妄在上位者的一句话面前连屁都不是!

    仅仅三日功夫,盖着朝鲜国王印鉴的令旨就下发到了所有考试合格之人的手中。姚启圣差点被手中的令旨惊掉了眼睛。

    “兹委任上国名士为平安道黜陟使!”

    这个黜陟使可不简单,一切地方军政都可以由其节制,换言之,姚启圣在朝鲜国平安道已经是封疆大吏一般的人物了。

    在研究过地图以后,姚启圣很快就察觉出了程铭九对自己的信任与重视。平安道所处的位置在与满清仅仅一江之隔,西南面与之隔海相望的就是辽东。

    在初受重用的惊喜与兴奋消退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他很快就意识到了镇虏侯出兵朝鲜的真实意图,什么拯救被朝鲜打劫的商船与商人,这些可能都是借口,甚至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打下朝鲜就等于捅了满清东虏的屁股,说到底还是为了攻打满清做准备啊!

    八月二十五,来自南京的第一批补给船队抵达汉江,随船而来的有今年刚刚招募成军的新军一万人,有各种急需的军资弹药,其中还有三卫军刚刚批量生产的秘密武器。

    呯!

    程铭九手中的火枪震颤了一下,百步开外的一个人形标靶应声而倒。

    “这批火枪的精准度都可以与我手中的这把一样吗?”

    他上下摩挲着火枪,爱不释手,满眼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何斌刚刚从南京回来,特地带来了一名西洋人,名字叫艾伯特,据说此前一直负责三卫军的武器生产与研制,现在被派了过来,是受命为程铭九组建训练一支新型的模范火枪兵。

    艾伯特从随从手中又接过一支同样规格的火枪,又从另一名随从手中接过了一支将近二尺长,形制介于短刀和匕首之间的短刃。只见他轻巧的就讲这把短刃插在了枪口的卡槽中,又扣好专门的固定卡子,一把火枪与长枪的二合一武器就此呈现于眼前。

    “将军阁下,镇虏侯已经正式为这种线膛遂发火枪命名为崇祯十四式,几年夏天开始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首批的一万杆崇祯十四式火枪将全部装备三卫军驻朝鲜的军队!”

    程铭九啧啧赞叹,“有了这种武器,我驻朝军如虎添翼,满清东虏也没甚可怕的了!”

    艾伯特继续介绍着:“装备这种线膛遂发火枪以后,方阵的组成形式与作战战术都讲因此而深受影响,此前镇虏侯就已经命人编写好了操典手册,还请将军阁下过目!”

    艾伯特的排场很大,随从就有十几个人,其中一个人专门捧上了一本装订成册的操典。

    程铭九久历战阵,尤其是对火枪和长枪的使用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他知道,只要这种可以在枪口中装上短刃的火枪在军中普及开来,长枪兵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燧发枪令人发指的精度与大幅度提高的射程,甚至可以压缩方阵的纵深,仅以宽大的战线就能形成足够强大的火力,如此一来,无论步兵亦或是骑兵的冲击,三卫军都是他们难以绕过去的梦魇。

    他指着火枪上的短刃问艾伯特:“这短刃可有名目?”

    艾伯特点点头,“镇虏侯说了,这种短刃叫做刺刀!”

    刺刀,刺刀!果真形象而又直接的名字!

    程铭九已经迫不及待看到一支装备上这种利器的新军出现在面前。

    很快,甄选新军的工作被提上日程,程铭九在解决了分赴各地任黜陟使的事情后,就一门心思的铺在了新新军的组建上。艾伯特并不对新新军的组成招募多发一言,他的目的和任务都很直接,那就是训练!

    程铭九曾特地向李信请示,要求在朝鲜组建四个炮兵营,而李信的回复则更为激进,直接批复了八个炮兵营的名额。

    “何军门打算何时动身返回南京啊?”

    何斌对程铭九的感官不错,这是三卫军中元老里唯一一个没有架子的高级将领。

    “镇虏侯曾有令在先,命在下协助军门防备来自辽东的海上进犯!所以这次来就不走了,也是接替华莱士回去,听说镇虏侯另有重任!”

    程铭九哦了一声,这原本也在情理之中,海军的将领之间进行换防,调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至于华莱士返回南京究竟有何任用,何斌不说,程铭九也不会贸然张嘴去问。

    反而是何斌沉不住气,压低了声音道:“听说,开春派出去的船队在大海东面发现了金矿,镇虏侯准备派一支规模在五千人上下的新军去防备西洋人的抢掠呢!”

    程铭九早就听说过,李信派人往大海东方探险的事,初时还不以为然,不想现在竟然已经有了结果。如果真能一船船的运回来黄金,这种以海路探险的收益,可要比种庄稼收税要来的简单痛快多了。

    “可是美洲?”

    程铭九接着何斌的话头。

    何斌击掌赞道:“程军门所言不差,镇虏侯曾说美洲有金矿,不想派了人去,果真就发现金矿!听说,那美洲是一片不毛之地,镇虏侯用了十万两白银的价格,在弗朗机人手里买下了方圆上千里的地盘,现在发现了黄金,十万两白银比起来连这小小的指甲盖都不如了!”

    何斌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镇虏侯先见之明的钦佩之意,但同时也有几分担心。

    “弗朗机人吃了大亏,只怕不会善罢甘休,咱们通往美洲的航路,是弗朗机人开辟的,到时难免会发生海上冲突。镇虏侯说过,这一战迟早难以避免!”

    听到弗朗机人又要与三卫军开战,程铭九也是一惊。深谙战争之道的他明白,两线作战可不是明智之举。按照镇虏侯的规划,现在的重中之重应该是攻击和压缩满清东虏才是。如果和弗朗机人擦枪走火,海上大战一起,朝鲜国与南京的海上通路势必要受到影响,到时候变数岂非就增加了?

    “镇虏侯也说过,眼下不是与弗朗机人开战的时候,打算以钱买平安,至少要保海上三年无战事!”

    何斌的话让程铭九顿时浑身一阵,这等于在给了他一个期限,三年之内,平定满清东虏!

    这可能吗?满清东虏肆虐大明北部,成为有明以来愈演愈烈的边患,甚至数次兵围大明京师。就算三卫军兵精粮足,程铭九也从未想过,要在三年内就能平定满清东虏。

    镇虏侯定下这个时间表,无论如何都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程铭九的心思活了,是啊,今日的三卫军早就今非昔比,满清东虏的弓箭和马刀怎么可能是火枪与大炮的对手?造一支上好的弓箭要耗费将近一年的时间,而造一支火枪不过需要几天的时间。训练一个合格的弓手甚至要十几年的时间,而训练一名熟练的火枪兵不过需要年余甚至几个月的时间。

    相比之下,孰优孰略,孰高孰下岂非一目了然?

    汉江边响起了隆隆的炮声,这是三卫军的炮兵与步战营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协同作战演习!

第八百九十九章 讹诈!

    三卫军首批换装崇祯十四式遂发线膛枪的有八千人,程铭九挑选的都是当初参加过辽西大战的老营军卒,这些人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对这种新式武器的掌握和运用,也较那些新兵要熟练的快。

    于是,汉江两岸的朝鲜国百姓们,整日里就看着明朝的军队在江滩的开阔地,练排枪,练放炮,有时候甚至排枪,大炮齐放。最初还有人以为是天兵天将下凡,捉鬼捉妖,弄的人心惶惶。后来时间一长,人们发现除了惊天动地的声响以外,对他们并无其他影响,于是又都放下心来。

    又过了几日,就连挤在江滩上看热闹的百姓都逐渐少了。

    半个月后,进入九月份的朝鲜国漫山遍野都是黄绿的树叶,秋天的到来意味着粮食即将有了收成,而东夷蛮族也将南下打草谷。

    同时,有细心的朝鲜国百姓突然发现,一直在汉江边放排枪,放炮的明军不见了,几乎一夜之间,原本连绵数里的军营竟消失不见了。有人试图在明军营址上寻些丢弃的物什,打算贴补家用,但却个个空手而回。

    那一片江滩干净的就好像从未有过驻军一般,而那绵延数里的帆布军营,似乎也只有在做梦的时候存在过。

    姚启圣履任平安道黜陟使已经半月有余,下面的朝鲜官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约束。这些人要么倾力巴结,要么便是从父辈世袭下来的碌碌无为之辈。能够协助他理清政务的人几乎没有,但他深知自己今时今日的地位来之不易,绝不能任由政务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

    其实,所谓的地方政务,只有两点,一是治民,二是治官。

    但在朝鲜国与大明又有不同,镇虏侯全盘接管朝鲜国,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遏制满清东虏的发展,那么不论何种治政,都应当以此为基准。

    所以,只要抓住了民心,地方官再想要掣肘,就让他们尝尝什么是后悔莫及。

    姚启圣的应对策略很简单,眼看着进入秋收的农忙季节,他以黜陟使的名义颁布政令,免除了平安道百姓当年的所有徭役。这第一道政令,使得地方百姓们欢呼雀跃。

    不过,有些人却未见起一般的高兴。其时,朝鲜国的徭役并非是官衙的工程有多么急迫,而是很多地方士绅打着官府的名义,使用官家徭役,去做自家的工。

    而这在平安道本地已经习以为常,时下正是收成的季节,姚启圣一道政令颁布以后,半数的士绅甚至是地方官都失去了免费的劳动力,而他们的用工缺额,要么只能花大价钱从各乡雇佣,要么只能拖到农忙过后,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从根子上就得罪了当地的士绅,而姚启圣却不怕,因为就在他履任的同时,三卫军派驻平安道的治安队也一同进驻了平安道首府。如果谁敢公然起来闹事,那么正好可以堂而皇之的将他们以作乱的罪名逮捕下狱治罪。

    果然就有不长眼的人,趁着姚启圣赶赴滨海视察的当口,于首府兴兵作乱,他们哪里是三卫军的对手。驻扎在首府的人马虽然名义上是治安队,但那只是为了掩人耳目,实际上他们都是辅兵营中的精锐敢战之事。

    那些士绅们武装起来的家奴怎么可能是辅兵精锐的对手?

    当姚启圣听说了有人作乱以后,不但没有忧虑,反而还喜上眉梢。

    “正犯愁不知该以什么理由将这些讨厌的本地士绅署理一遍,这现成的借口就送上门了!”

    但是,姚启圣并没有立刻下令进剿,反而大有深意的对与之同来的治安队指挥使交代了几句。

    “把好城门,先让他们在城里折腾几天,把该折腾的人都折腾出来,等到时机成熟,咱们就来个瓮中捉鳖!”

    治安队指挥使心领神会,整整三天时间,他没想城里派出一兵一卒,甚至还对作乱士绅某些要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某士绅贿赂以求带些家奴友人进城等,指挥使均一一同意。

    然而,是什么也就得意了三日,第四天一早,治安队突然开上城中街道,封锁了各处路口,然后按图索骥,将作乱的所有首脑统统逮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