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6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敢于篡夺李氏江山的人,他变成厉鬼也不会放过此人。

    轰轰!

    两声巨响突然而至!

    是明军大炮的声音!李濬被陡然吓的一哆嗦,在明军攻城时,每日都不绝于耳,那时他只觉得炮声好像天籁之音,轰的那些叛臣贼兵们死无葬身之地才好。而今,再听到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炮声,竟是瞬间从头凉到了脚。

    紧接着,宫门处隐隐传来了阵阵时杀气腾腾的嘶喊声,“不好了,明军闯宫了,明军杀进来了……”

    宦官们惊慌失措的四处奔逃,李濬回身去看自己的那十几个亲信,只见他们也是被吓得面无人色,跟着大君杀闵光勋,那是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如果要掉脑袋,谁还肯卖力的冲锋陷阵?

    “大,大君,咱们,咱们避一避吧!”

    最终还是一个见过些世面的宦官说出了一个还算靠谱的建议,的确,在这种时刻留在此地就只能是坐以待毙!

    “避?避到哪去?朝鲜国都是我李氏的,岂能让这闵姓狗贼赚了去?”

    此时的李濬已经失去了理智,他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宰了这个有可能篡夺李氏江山的闵光勋,至于以后的事,他现在还考虑不到那么多。

    但是小宦官们却不能不考虑,谁也不想稀里糊涂就丢了性命,几个胆子大点的继续劝道:“大君,再不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岂料李濬陡然变脸,一挥手中的柴刀直劈在了身侧说话的宦官脖颈上,顿时鲜血四溅,眼见着宦官是活不成了,但柴刀毕竟不是武器,刀看在脖颈上,最终被颈骨所阻挡,因此这一刀只劈进去了一半。

    刀身就如此嵌在了宦官的勃颈上,嘶喊,惨嚎,疾速喷溅的鲜血,李濬骇的下意识松开了手,只见那宦官勃颈上带着柴刀,在漫无目的的奔走了几步之后,扑通一下栽倒在地。

    闵光勋趁着这个机会,从地上艰难的爬了起来,却并没有急着逃跑,反而向李濬解释着:“大君请听臣下一言,那石碑臣下的的确确不知情啊!”

    李濬哪里肯信,只不断的冷笑着:“任你说的天花乱坠,也休想本君再相信你一个字!狗贼,纳命来!”

    说罢,李濬呼的扑了上去,只是他手中没了柴刀,只好徒手去掐闵光勋的脖颈,而闵光勋由于背上有伤,动作就慢的多了,结果被李濬掐了个结结实实。

    闵光勋不想死,却也不愿伤了李濬,两个人就如此在地上滚作一团。

    这一幕到将李濬的那十几个心腹宦官看的傻眼了,有人趁机道:“此时不走还等何时?”

    “往哪走?能跑得过明军的双腿?”

    言下之意他们这回算是彻底完蛋了,而有一个宦官突然提议:“为甚非得跑?现成的投名状在此处摆着呢!”

    宦官们顿时恍然大悟,一拥而上扑向了麟坪大君李濬。

    有的小宦官去掰李濬死死掐住闵光勋脖颈的手臂,有的宦官抱住李濬的大腿就使劲向后拉。更有甚者,直接抬起脚来冲李濬的头脸踹去。

    总之,一顿群殴之后,已经陷入疯狂状态的李濬终于被一群宦官制服,以衣带将其手脚死死困住。然后又有宦官,颤巍巍的扶起了满身是血的闵光勋。

    “大使受惊了,小人们也是被大君逼的没有法子。”

    看着眼前这荒唐的一幕,闵光勋欲哭无泪,设想的朝鲜中兴在一夕之间就被残酷的现实撕的粉碎。这些还不是他最痛心的,李濬的猜忌与背叛让他深受打击。

    因此,一时之间闵光勋也无所适从,只不停的跺着脚:“唉!怎么会是这样,怎么会是这样?”

    与此同时,大队明军开进了王宫,带队的军官大声呼喊着:“闵大使,闵大使何在?闵大使可安好?”

    闵光勋并没有回答,而是他身边的宦官扯着脖子喊道:“闵大使安好,闵大使在建德殿!”

    很快,一队明军便包围了建德殿,然后又不由分说,将在场的所有宦官一股脑都抓了起来。宦官们万没想到,换来的竟是这个结果,恐惧而又不甘心的分辨道:“老爷捉错了人,是小人们制住了麟坪大君,闵大使才安然无恙……”

    宦官生怕自己话没有说服力,又转向闵光勋,“闵大使,您倒是说句话,为小人们做个证啊!”

    却听闵光勋冷冰冰丢下一句话:“这些卖主求肉的鼠辈,全部该杀!”

    一句话,等于判了这些宦官死刑。那带队的军官再不说一句话,手一挥,如狼似虎的三卫军就把这些软脚鸡一个个押了下去。但闵光勋的官袍已经被血染红了半边,那军官也被吓的不轻,此行进王宫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闵光勋周全,不曾想竟被李濬所暗算。

    “快带闵大使去医治伤口!”

    闵光勋自知虽然浑身是血,看着甚事吓人,实际上却不致命。于是,他并没有顺从军官的安排,而是来到了李濬面前,亲自为他松开了绑住手脚的衣带,刚要说话却已经泣不成声。

    “假惺惺的嚎丧吗?本君还没死呢!”

    在李濬的心里他和闵光勋的情分早就丢的干干净净,剩下的除了仇恨还是仇恨,而今一击杀之不成,纵使反被贼人所害,将来青史之上也必然会有他李濬浓墨重彩的一笔。

    想到此处,李濬竟哈哈大笑起来,笑的癫狂,笑的绝望,笑的满脸是泪,满脸是血!

    很快,王宫中便正式向朝鲜国官民发布了诏书,这是一道逊位诏书,据说乃是从死去的国王李倧身上发现的遗诏。其中所言,自称受=得上天授意,李氏王朝气数已尽,如果执意存续下去,必会有伤天和,为朝鲜国百姓带来灾难。

    李倧深明大义,不以一家一姓之利益为重心,毅然决然放弃了全部的地位和权力,将朝鲜国的君主之位,禅让给了千古不世出的名臣闵光勋,自此以后,李氏王朝将彻底成为过眼云烟。

    而朝鲜的新篇章,将由闵氏王朝所开创!

    至于,最初呼声甚高的麟坪大君李濬则因父亲李倧惨死,伤心过度而伤了脑神,神智时而清醒,又时而混乱,更加要命的是,李濬在犯病时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甚至会出现自残行为。

    闵光勋为了制止犯病自残的李濬竟被对方以柴刀砍伤……

    消息一条条的公布出来,整个汉城都陷入了空前的震惊与迷茫中。包括汉城的权贵们,他们猜了一百种结局,默数了所有可能继承朝鲜国国王之位的人选,可任谁都想不到,最终登上那王位的竟是闵光勋!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汉城里李氏一族,一夜之间就失去了王族的身份,这让他们如何甘心,一场暴乱瞬间爆发。但是,三卫军早就有了准备,仅仅一夜的功夫就将所有叛乱之人悉数诛杀!

第八百九十六章 归附大明

    一个人,闵光勋静坐无言,诺大的建昌宫中空空荡荡。

    “主上,上国将军请见!”

    小宦官的声音在殿外颤颤巍巍的响起。此时的闵光勋在世人眼中除了是李氏的叛臣,更是一个杀人魔王。他即位的第一道旨意就是下令将出卖李濬的十几个宦官悉数剥皮实草,明朝曾用这种方式处置贪污重犯和反贼,这些卖主求荣的鼠辈自然不能轻饶。

    闵光勋已经明白,这一切的一切,定然都是明朝人在幕后操纵的,他悔,他恨,引狼入室,才有了今日这般进退两难的境地。多年来的儒家忠孝教育告诉他,面临这种境地,要么死节殉主,要么拼力一拨。

    这种念头就像毒虫一样无时不刻在啃噬着他的心,但闵光勋却不能这么做,他无法从容的对父母妻子兄弟以及闵氏家族轻易放手。所以,就算是自己现在已经被架在了火上烤,也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就说我已经歇息了,让他明日再来!”

    自从明白石碑事件是程铭九一手策划出来的以后,闵光勋对他的态度已经产生了彻底的逆转,由于本能的厌恶,拒绝了他的请见。

    “怎么?没听懂吗?还愣在这里作甚?”见那宦官站在当场没有反映,闵光勋便恼怒的斥道。这些宦官因着记恨他处死了一批宦官的缘故,时常明里暗里阳奉阴违。

    “主上,上国将军已经进来了,奴婢,奴婢,拦不住啊!”

    闵光勋这才恍然,自从李濬密谋击杀自己的事件以后,明军接管了宫城内外的一切防务,程铭九就算要进来,又何须经过自己的同意。半晌之后,他只能叹了一口气,“既然如此,就请他进来吧!”

    自从被架在火上烤以后,闵光勋觉得自己已经性情大变,对人开始变得刻薄,对任何事都反复的怀疑。

    “外臣程铭九见过朝鲜国主!”

    “不知上国将军连夜求见,有何要事!”

    闵光勋很是抵触的敷衍着。

    程铭九也不虚应,而是递上了两封公文,闵光勋接过宦官转呈的公文后,分别看了两眼,便从案上捧起国玺,一一盖了上去。两封国书就此新鲜出炉。

    七月初一,大明朝廷突然接到了从海路而来的朝鲜国国书,简略的介绍了国中改朝换代的变故,并在其中引去了三卫军,表明闵氏愿继续尊奉明朝为宗主。

    看到这封国书以后,大明天子朱由检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朝鲜国重新归附等于在满清的背后又重新钉了颗钉子,忧的是朝鲜国动荡之后,又宣布归附大明,满清东虏势必不会无动于衷,届时一定会提兵征讨,那么大明做为宗主国却没有能力保护属国,这一切又终将成为镜花水月。

    朱由检捧着国书好半晌没有言语一声,又过了一会,他才抬起头来看向刚刚回京的杨嗣昌,河南大战总算见到了曙光,由于有了山西新军的配合,李自成的战线急剧收缩,很快就会重新把他们锁进关中,到时候就可以腾出手来整顿朝中上下。

    连年的在外征战,风刀霜剑在这位文臣身上留下了太多痕迹,一张脸颧骨高高隆起,皱纹犹如沟壑一般,刀劈斧凿。

    “杨卿,朝鲜国意欲重新归附我朝,可有良策应对?”

    杨嗣昌想也不想,直截了当的答道:“陛下,而今我大明内部仍旧不靖,此时若应下朝鲜国国书,必然会惹恼了建奴。而今孙承宗刚刚死了,山海关人心不稳,若为一虚名而重启北边刀兵,得不偿失!”

    杨嗣昌的想法很简单,眼看着中原剿贼战事就要接近尾声,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他不容许任何人破坏掉。如果接下了朝鲜国的国书,建奴提兵南下报复,只怕又给了李自成苟延残喘的机会,而自己毕其功于一役的设想也将就此付之东流。

    得到这个建议,显然不是朱由检最乐意听到的,丢失了朝鲜国这个藩属,对大明而言一则颜面尽丧,二则失去了夹击满清东虏的宗藩。

    其实,他十分期盼能从杨嗣昌口中听到相反的建议。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内阁大学士,刘宇亮则罕有的说话了。

    “李逆重要,边事同样重要,一旦朝鲜国能够与我大明合击东虏,奴酋势必不敢再从容叩关南侵!老臣以为,此事当慎而重之,从长计议!”

    刘宇亮的话很得朱由检的心意,但他只是个光说话不动手的阁臣,兵事上完全不如杨嗣昌有发言权,既然杨嗣昌表示不赞同重新接收朝鲜这个宗藩,那么就只能看着他自生自灭吗?

    而内阁首辅周延儒则如老僧入定一言不发,只呆呆的注视着脚面,仿佛没有看见皇帝期待的目光,也好像听不到其他阁臣激烈的争论。

    朝中大体上还是分为了实力相当的两派,一派主张放弃朝鲜国,集中精力平靖内乱。另一派则主张重新接纳朝鲜国为藩属,并对新立的国王闵氏加以承认和册封,以此来作为牵制满清东虏的筹码。

    周延儒心里明镜一般,这两个选择无论选择哪一个都将面临无穷的后患,所以此时此刻最佳的办法就是置身事外,既不参与也不主张。反正自从皇帝重新启用杨嗣昌以后,此人在内阁中已经有了隐隐然凌驾于他头上的架势。

    而皇帝似乎也更看重于杨嗣昌,凡有兵事必然会请教杨嗣昌的看法,而他这个内阁首辅则已经快沦为木胎泥塑了,既然如此,又何必急吼吼的上赶着去背这个黑锅呢。

    更何况,不论是刘宇亮倒霉,亦或是杨嗣昌倒霉,这都是周延儒所乐见的,到时候,皇帝不还是要倚重他这位内阁首辅吗?

    打定主意以后,周延儒便心安理得的站在当场,一言不发。

    朝鲜国遣使要求归附,打乱了朝中原本的计划,也使得官员们分化为倾向于接纳朝鲜,和拒绝接纳朝鲜两派。而且无论哪一派,摆出来的理由都堂而皇之,让人深以为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