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6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问出了这个问题之后,李信立刻就意识到其中的不妥,便也不再追问下去。而是转换了话题,“米琰那里今日可送回了最新的消息?”

    李达咳嗽了一声,以掩饰脸上的尴尬,躬身道:“刚刚送到,还没来得及拆封!”

    说着,他取出了一份薄薄的公文,捧到了李信的面前。

    李信打开公文的蜡封,才扫了几眼,便脸色为之一变。

    在李信身旁的李达敏锐的捕捉到了他的神情变化,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

    “难道中原局势又有了新的变故?”

    “嗯!”

    李信点了点头,并没有说出那封公文上的内容,但语气中却分明在告诉他,中原不但有了变故,而且还十分严重。

    在李达的印象里,李信从未如此卖过关子,也从未如此严肃过。虽然心中急切不已,但还是忍住了没有贸然开口动问。而这时,李信却主动将那封公文递给了李达。

    “你自看吧!”

    在接过公文之前,李达还想着应该是李自成打败了杨嗣昌的军队,但在接过的一瞬间,他又意识到如果仅仅如此,李信不可能面色如此难看。难道米琰率部与杨嗣昌在河南起了冲突?

    不过他很快就从手中这份公文中得到了他想要知道的答案。

    只是这答案却是李达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的,初看之下,他一时间还难以置信,于是又从头到尾仔仔细细一字不落的看了一遍,这才确认,究竟是什么事使得镇虏侯面色如此难看。

    山西派出了当地训练的新军南渡黄河,配合杨嗣昌的西进对洛阳发动了合击。而镇虏侯的面色难看便真是因为此吗?

    李达从未去过山西,对山西的情况虽然听过米琰的多次讲述,但仍旧是一知半解。他所知道的仅仅是留守山西的田复珍原本不过是高山卫的一个犯官,是李信将其一手提拔了起来,又为他争取到了太原知府的位置。在三卫军主力开出山西大同北上与蒙古作战,乃至又挥师东进与满清鞑子激战于辽西之后。田复珍被朝廷正式任命为山西巡抚,统管山西军政大权。

    而李信虽然离开了山西,但他在山西却留下了未及成军的新军,以及数量可观的铁厂与枪炮厂,足够他以三卫军的训练之法练出一支数量可观的新军。

    如果单单只从山西出兵这一件事上看,或许还没有什么异常。但只要深入想下去,田复珍带着山西的新军以极为高调的姿态,南渡黄河,与杨嗣昌合击李自成,围攻洛阳,这就又说明了一件事。

    田复珍并非与李信是一条心,如果这么做,说明他和整个山西的新军已经悉数成为了明朝朝廷的鹰犬。就算李信再返回山西,他也未必能和李信再站到一起。

    李达对明朝的这些文臣没有多少好感,在他的眼中,明朝朝廷里文臣除了一些草包,就是善于耍弄权术之辈。还有一种就是极为迂腐的死忠之人。这个田复珍显然不是个草包,要不以镇虏侯的识人用人之能,也不可能如此重要他。那么他一定是后两者。

    如果说这个田复珍是个死忠于明朝的迂腐文臣,李达并不相信,在他看来,此人定然是已经与杨嗣昌成了一丘之貉,才能在如此关键的时间,带着山西的新军出现在最为关键的地点。

    尽管现在的洛阳城已经远远不如前朝那么重要,但是收复被李自成占领的洛阳城,对明朝朝廷的意义,绝非是收复了一座普通的小城那么简单。

第八百九十章 海上变故

    对于大明腹地发生的骤然变化,航行于大海之上的程铭九与华莱士等人无从得知,有了台湾一战的作战经验,一干三卫军将士已经不似第一次出海时那么紧张。而且,朝鲜人也不同于西洋人,西洋人还有着船坚炮利的优势,又擅长使用火器,而今他们面对的对手不过是一群愚昧卑劣的山中野人而已。

    对于投降满清的朝鲜人,程铭九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此次能够收拾这些胆敢背叛大明的二臣,一丁点心理包袱都没有。

    甲板上海风习习,程铭九收回了单筒望远镜,这种可以将远处景物拉近的器具实在太有用了,他对于西洋人的玩意从一开始的抗拒已经在镇虏侯的带东西转为主动接受。

    “何军门,我军还有几日可以抵达朝鲜登陆?”

    他口中的何军门指的是舰队副总兵何斌,何斌在收复台湾一战中,一举奠定了自己在三卫军中的地位,就连说话也有了许多底气,不过在面对三卫军中的这几个元老时,仍旧小心翼翼,陪着一千个小心。

    “如果不出意外,再有三日总该可以抵达了!”

    何斌早年间半为海盗,半为海商,对这海上的航路与行船时间自是了然于胸,但他仍旧不敢把话说死了,如果半路刮上一场大风,下上一场大雨,舰队又不知该被吹到何处去了。

    程铭九显然有些焦虑,虽然在心理上他极为蔑视这些朝鲜的山中野人,但仍旧清楚的认识到自身是远离三卫军的大本营,进行的一次劳师远征,而且还是三卫军并不擅长的海路奔袭,几乎等同于背水一战。而南京出发时,誓师的动静不小,如果风声走漏到朝鲜,让这些人有了准备,势必要进行一场惨烈的厮杀。

    登陆作战不比完全在路上,如果朝鲜人事先有了万全的准备,他们的登陆几乎等于将自身摆在了半渡而击的不利位置。

    华莱士显然对何斌的保守估计有些嗤之以鼻。

    “何军门的判断怎么多加了一日,以现在的行船速度,再有两日两夜必然会进抵朝鲜海域。”

    对此,华莱士并非信口胡邹,他在荷兰人手下做事之前,曾参与商队前往日本沿海等地,这条海路也走了不止一次,所以对行进时间也有着自己的推断。

    “不过,听说朝鲜人有自己的海军,说不定咱们的大炮还会先开一开荤呢!”

    华莱士在中国日久,连一些平日里的玩笑话都学的模样十足,这当然也是他对朝鲜海军蔑视的另一种表现。

    但果真应了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当日晚间,原本万里无云的大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到了半夜之时又下起了瓢泼大雨。于是,整支舰队都不得不收起了船帆,任由海船在颠簸巨浪中随之起伏飘荡。

    一场大雨持续了足足一夜外加一个上午。直到次日午时,骤雨狂风才逐渐消失,海面上重新归于平静,但仍旧是乌云沉沉,一副天随时要塌下来的模样。

    程铭九从来没经历过海上的巨浪,这一夜半日的颠簸他差点将心肝肺都一股脑的吐了出来,整个人感觉就像被扒了一层皮,虽然海面已经凤平浪静,可终究是精疲力竭,甚至连抬腿迈步都觉得困难不已。

    但是,程铭九自知身为三卫军的前敌指挥官,就算身体上再痛苦,他也不能表露出半分来。逼着自己简单的吃了一口稀饭后,他又像以往一样到甲板上视察,迈着虚浮的步子,几次都有摇摇欲倒的架势,但仍旧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其他的三卫军一干将士则一个个蜷缩在各处角落中,无精打采的或躺或卧,而甲板船舱里则到处都是士兵们的呕吐物。鼻腔里冲着阵阵刺鼻的酸臭,差点没熏得程铭九将胃中还未及消化的稀粥都给呕了出来。

    看着这些被折磨的不人不鬼,没了人形的将士们。程铭九的眉头紧紧拧成了一个川字型,士兵们的战斗力被这一夜巨浪折磨的半点不剩,试问还怎么登陆作战?

    如果按照计划明日午时之前,就应当抵达朝鲜海岸,他们能在一夜之间恢复到昨夜之前的状态吗?程铭九在肚子里反复问了自己几遍,但得出的答案却每次都是否定的。

    华莱士与何斌虽然在海上久经风浪,但一样也是饱受折磨,只是虚弱的程度要比程铭九轻了许多。

    看到两个人精神还算饱满的从甲板另一侧走了过来,程铭九暗暗攥了一下拳头,他可不想让自己的狼狈相展露在这两位面前。不过,他苍白的脸色,与声音中难以掩饰的无力感还是出卖了他身体的真实状况。

    其实,甚少有航海经验的人一旦遇上昨晚那种大浪,再狼狈的状况,两个人也都见识的多了。而程铭九直到海浪一停,居然还能穿戴齐整的在甲板上照例视察,这不能不让何斌与华莱士暗暗佩服。

    仅凭他能忍受住身体上巨大的痛苦,而坚持在甲板上巡视这一点,就不简单。

    “航向可曾偏离?还有几日可以抵达朝鲜海岸?”

    这个问题让何斌一阵苦笑,“昨夜风浪太大,船队失去了控制,有几条船已经不知踪影,目前没有海岸,又看不到太阳星辰,咱们实际上已经暂时迷失了方位。”

    换句话说,他们现在已经彻底不知身在何处,也许他们在向南返航的路上也说不定呢。

    程铭九一阵心焦,脱口问道:“难道就不能想想办法,确定方向么?”

    华莱士从一旁补充道:“方法自然有,不过随船的几个指南针都在昨夜船体的剧烈颠簸中砸坏了。等等其他船上将完好无损的指南针送来,咱们自然就知道方向了!”

    听了华莱士的解释,程铭九松了一口气,只要还能确定方向,就算没有星辰作为指引,他们也能确定大致的航向,总不至于向没头的苍蝇一样在海面上瞎转。

    又过了三日,当太阳终于重新爬出海面,大船上突然暴起阵阵欢呼。

    “海岸!海岸!”

    三卫军一干将士早就在船上快被憋疯了,陡然间见到了久违的陆地,他们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和喜悦。

    听到甲板上的欢呼,程铭九从自己的船厂中快步走了出来,当然他还不忘了拿上甚少离身的单筒望远镜。

    遥遥望去,果见海平线处出现了一片陆地,隐约的绿色,让程铭九心头涌起了莫名的兴奋,能看到陆地,整个人都恨不得立刻离开这又脏又臭,又空间狭窄的海船。

    不过,程铭九毕竟身为一军的指挥官,在登陆之前,他首先要确定在那一片诱人的陆地上没有正在严阵以待的朝鲜士兵。

    在望远镜中,他的目光反复的扫视着远处那片海滩,仔仔细细来来回回,生怕漏过了一丁点东西。

    很显然,这是一片无人的海滩。很快,华莱士与何斌也做出了同样的判断。

    直到此时,程铭九再不犹豫,“全军准备,涉水上岸!”

    由于临近陆地水深越来越浅,大船航行到一定程度就必须抛锚,否则有搁浅的危险。而船上的三卫军便只能像下饺子一样,纷纷跳进大海中,游上岸边。

    此次远航为了携带足够多的人马物资,一切不必要的小船和其他物什都被从大船上卸了下去,仅有的一些小船还要撞在火药等一些怕水的物资。 所以,三卫军一干人马仅有涉水上岸这一个办法可供选择。

    三卫军军中,尤其是老营的人马,又很多都是北方人,属于地地道道的旱鸭子,不过在到了江南以后,都在镇虏侯的要求下统一训练并学会了游泳,虽然动作仍旧很生疏,但也足以应付眼前的涉水任务了。

    很快,程铭九的准备要求,便通过旗语传遍了舰队各船。

    半个时辰后,大船终于行驶到了距离海岸足够近的距离,三卫军的士兵们开始纷纷跳入海中,奋力游向久违的海岸。

    包括程铭九本人也在这数千游向海岸的人群之中。当双脚踏上坚实的陆地时,程铭九甚至还有些不适应这脚下安稳如磐石的感觉,直到半晌之后,他才确认自己已经摆脱了令他痛苦不堪的海上颠簸。

    登陆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整军,然后派出哨探侦查与海滩近在咫尺的那一片浓密林地。

    很显然,这片林地远离人烟,因为程铭九在此见不到一丝有人活动过的痕迹。

    经过对方圆十里的范围搜过后,哨探的回报,使他确信,三卫军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海滩登陆了。这对三卫军而言,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个麻烦。

    不过很快,程铭九的思绪就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炮声所打乱。

    炮声自海面上传来,当程铭九抬起头转向海面时,炮声又接二连三的响了起来。当看清楚了海面上的清醒时,他的瞳孔猛然收缩了。画面上突然又多了十几条大船,而通过旗帜和船身的形状来判断,这明显不是大明的海船。

第八百九十一章 汉城之变

    炮击很快就停了下来,在望远镜中对面的海船似乎派出了小船,双方交涉一阵之后,何斌亲自带着人上岸来见程铭九。

    “程军门,朝鲜方面派出了观察使,准备与咱们商议共同对抗满清事宜!”

    程铭九惊讶不已,冷笑两声,“他们就没解释解释因何劫掠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