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5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信身着崭新笔挺的大红军装,其后则站了一溜的军中高级军官,其中多是新近提拔起来的,原本的老将校与老军卒则都被派上了战场。其中张石头一部追击淮王叛军到了福建,而程铭九则带兵在南直隶西部肃清残敌。

    本来李信还想效仿后世弄个军乐队,但是这时代的人实在没那细胞,让这些军汉们敲敲腰鼓打出步兵前进的鼓点还勉勉强强,可是让他们吹出些音律来便是一种奢求了。

    而且这个年代的风气都认为这等吹拉弹唱的本事都是贱民所为,哪里及得上一刀一枪挣功名来的实在?因此,别说搞军乐队,就是军中的鼓手通常都招不到足够的人数,为此李信还想出了诸如鼓手发双饷等鼓励措施,这才算是吸引到了足够的人数。

    因此,火枪齐射,与火炮齐射变成了三卫军中欢迎凯旋的标准套路。

    一阵东风忽然吹来,将原本弥漫在码头上空的白色硝烟逐渐吹散,这也算是天公作美,为这次迎接凯旋增色不少。之间大船上伸出跳板搭上了码头,华莱士、米琰等指挥官纷纷出现在船舷,随即码头上爆出阵阵欢呼之声。

    突然有人忍不住指着大船惊道:“怎么下来的除了米监军,余下都是红毛番?”

    人群中这一句提醒,顿时使大伙都注意起来,果见一个个走上跳板上岸的都是身着奇装异服的红毛番鬼。就连李信都颇为奇怪,怎么平蕃舰队出兵一趟,又捉了着许多西洋人不成?但转念一想,如果是活捉的俘虏岂能随凯旋军官一通登岸?那肯定就是另有要人。

    “卑职不辱使命,太平府海战,平蕃舰队斩首千余!”

    华莱士比此前李信见他时更加消瘦,不过他那一场大病果然奇迹般的好了。双方互施军礼后,便是一番冠冕堂皇的虚应礼节。李信按照米琰和李达为此制定的一套详细规章,做了个十足十。

    这时李信身旁的牛金松实在忍不住这磨牙消磨时间的场面,压低了声音问对面的米琰:“米监军,怎么去了一趟太平府捉到着许多红毛番?”

    那些西洋人显然对李信的三卫军很是好奇,都充满了猎奇的东张西望着。米琰面色黑透,没好气的回了一句:“你自问舰队总兵去,我这个监军哪有闲工夫管这些琐碎闲事?”

    牛金松闻言嘿嘿笑了,他知道这米监军肯定是因为红毛番与那华莱士闹了不痛快,不过他虽然心有不满,却并未动用监军权力来啊限制怀来是弄来的这些红毛番,想必是被华莱士说服了。

    米琰与牛金松的一问一答落入李信的耳中,他便又笑着问一连肃穆郑重的华莱士:“这些人是?”

    华莱士赶紧汇报:“这些人可都是宝贝,是侯爵阁下急需的技术人才!”

    一番沟通之后,李信才恍然这背后居然还有一段插曲。原来魏国公在太平府时,军事情报屡屡泄露,被叛军抢了先机,这一直困扰了徐弘基很久。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忽然发现附近有不少西洋教堂,更有许多来历不明的红毛番啸聚其中。于是徐弘基就怀疑是这些异域番邦的红毛鬼在为叛军偷偷送信,甚至觉得这些人啸聚一起意图起事。

    于是,徐弘基派兵将附近几个府的西洋人都抓了个干干净净,押送往大军行辕,本来草草审讯一番后便要当场斩杀,但其麾下不少人都反对对这些西洋人大开杀戒,于是便一直拖着。直到太平府局势急转直下,徐弘基困守孤城,一时间也就将这些人给忘了,后来三卫军增援太平府,怀来是派了水兵上岸希冀能捡些步兵落下的小鱼小虾。

    谁知竟打了个难得的胜仗,一丈俘虏数千,歼敌数百,然后另一个收获就是救下了这群惶惶然逃命的牧师。

    别看这些人现在的身份是牧师,可在欧洲都是些犯了罪的能工巧匠,军官士兵,甚至还有破落贵族。华莱士知道李信急需网罗这类人,便说服他们与之一通来拜见东方的侯爵阁下。

    李信听了华莱士断断续续的讲述之后这才恍然,他粗略的数了一下,这些人大概在二三十上下,如果真如华莱士所说,其中有自己急需的技术工匠,那他立下的这一桩功劳,丝毫不亚于斩首上万。

    于是李信当即表示对这些人热烈欢迎的态度,同时又下令三卫军中专门负责接待的军官从厚优待这些西洋人,等待来日详细甄别各人所长之后,再人尽其用。简单的欢迎仪式结束后,三卫军分成数路纵队返回军营,舰队帆船则有专人负责检修保养,其余一行人则前后簇拥着李信往南京城中而去。

    半路上,米琰对李信优待这些西洋人表达了自己不以为然的态度,“镇虏侯可知,魏国公因何要将这些西洋番鬼悉数杀尽?据在下所知,魏国公指这些人通连叛军并非无中生有,这种化外番邦的红毛鬼,一个个贼眉鼠眼,又反复不定,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这倒让李信颇感意外,他自来到明朝后,对这些西洋人还是有着充分好感的,今日听了米琰的描述,不禁在心里又划上问号。看来,来日需要甄别的不禁是各人技术才能,还要甄别其是否曾勾结叛军,意图不轨。

    “恩,所言甚是,回去后,你会同朱运才一起,对这些西洋人甄别一番,如果真有心怀不轨,手负血债者当以大明国法处置,以儆效尤。”

    李信以前对西洋人的态度和给予的待遇都相对较高,这之前他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可今日和米琰交流一番之后,他忽然发现,其实这些红毛番也都是良莠不齐,很多人本身就是在西洋犯了重罪,才背井离乡来到东方。

    他们之中可能有货真价实的传教士,但也有可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假传教士,不过是希望在东方发一比横财,至于其他方面杀人放火亦不是不可能。

    除此之外,李信又问了一些太平府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程铭九率领的几个精锐营的进兵情况。说起用兵形势,米琰又一扫此前的阴霾,有些眉飞色舞。

    “程将军的策略与张将军大致不差,准备驱虎吞狼,事实上实施的也很成功。但还是除了点意外,蛰伏在宁国府的史可法不知吃了什么药,突然跳出来了。”

第七百九十章 天下大事

    在宁国府整军经武的史可法先前被叛军打的大败,一直憋着口气就等着有朝一日十倍还之叛军,而今叛军大部被三卫军打的大败亏输悉数西逃南窜,这位史部堂又如何能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可偏偏史可法败退到宁国府后重新拉起来的官军对阵急于难逃的叛军竟一战而溃,竟被叛军团团围困在石壁山而不得脱,害的程铭九只好驱师往宁国府救援史可法。叛军见到三卫军一路追击过来以后,不知从何处得来的勇气,竟然回师再战,结果被打的狼狈鼠窜。也许是史可法的不堪一击让那叛军觉得官军获胜也许是侥幸,但石壁山一战后他们则是风闻三卫军而四散奔逃。

    解围之后的史部堂一心雪耻,收拢残部以后便一路尾随叛军追击到南直隶与浙江交界的天目山,结果一战之下又被打的惨败。好在这一回史部堂脚下功夫有了长进,没有被叛军咬住。

    让米琰直咂舌的是,这位史部堂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尽管麾下尽是些士气低落的残兵败将仍旧死死的尾随着那股叛军,时间长了竟也使得叛军不敢轻易离开天目山一带,生怕万一再将三卫军引来,没有好果子吃。也正是因为此,程铭九在宁国府帮助史可法解围耗费了大约七天的时间,而程铭九之所以没有倾力围剿盘踞在天目山一带的叛军,主要原因则有两点,一是他要花费大量的经历收复池州府与徽州府等处失地,同时还要组建民防营,甄别投敌的官员士绅。由于以往,程铭九都是执行军令,有了上命之后放开了手脚打仗便是。而这次则与以往大大不同,李信给程铭九的军令极其模糊,一方面要他击敌,另一方面还要恢复地方治安。

    击敌一则自然没有问题,而恢复地方治安则让程铭九头疼不已,所以他就硬拉着米琰在池州府帮他谋划了许久,这也是米琰以及平蕃舰队因何延迟返回南京的原因之一。

    米琰简明扼要的向李信讲诉了一遍程铭九攻略南直隶西南部的情况之后,便又分析起浙江方面的形势。

    “叛军打到了浙江西北,那一帮子官员现在该如热锅上的蚂蚁了。”

    李信点头道:“前日里还曾收到了熊明遇的书信,言及在浙江查办案件履步维艰,好在有陆九在,不至于被浙江官员上下其手给做掉!”

    米琰却忧心忡忡,“利害攸关,性命要紧,浙江的官员若是被熊明遇逼得急了,没准会做出何等疯狂之事来。实话说,在下着实为陆将军担着好一阵的心,毕竟他是深入虎穴,若有一个失神没准就要着了对方的道,而那熊明遇又是个底细不清之人,虽然现在表面上倒向了咱们,可一时之间谁又能看清楚此人心底里究竟是做着什么筹谋?”

    说到这里,米琰长长呼出一口气,“现在好了,流贼抵近浙江,杭州府距离天目山不过百里,若冬季水道干涸之时,骑兵旦夕可至。重重外压之下,熊明遇与陆将军此刻当已经成了杭州城内炙手可热的人物,谁还敢害了他们?”

    米琰说的不错,浙江是李信东南开埠通海的最重要一环,只有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达成一致,开埠通海才有关键意义。福建有一个强大的半官半贼的海盗商人集团,而浙江所拥有的则是与南直隶不遑多让的官僚集团。李信收拾南直隶受了多大的掣肘和压力,不足为外人道,实际上李信身边的亲信也都将这大半年来的艰辛与荆棘看的清清楚楚,甚至本身就参与其间。如果再按照这等投鼠忌器的法子,在讲过一番全力斗争角逐之后,最终掌握局面,这又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与精力。

    而时间是不等人的,李信虽然身在江岸,但一直心忧北方局面。中原已经彻底糜烂,大明中央朝廷所能直接控制的低于仅仅剩下北直隶、山西以及山东北部的一部分地区。

    北直隶的民情经济是这三省中最差的,经过数次建奴叩关,受难最重的就是北直隶,百姓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而紧接着又是一连两年的大旱,地里庄稼颗粒无收,巨大的难民潮涌向黄河以南,这也是流窜于中原一代的李自成屡屡剿不绝的原因之一。相对来说山西的情况就好了很多,有了李信留下的底子,庄稼上有玉麦和火力提水灌溉系统作为收成的保证,而工商也在一年间的打开绿灯之下获得长足的发展,所收税银竟是往年数十倍之多。因此,李信判断,山西就此会成为北京朝廷的救命稻草。尤其是在大运河南北交通断绝之后,山西变成了北京唯一的最大财赋之地。

    朱由检启用卢象升收复运河两岸的消息刚刚传到南京时,李信曾对此抱有很大的信心。但战事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之预料。革左五营自从劫夺了淮南淮北的膏腴之地后,实力大盛,甚至还隐隐然有了直逼李自成声势的势头。

    卢象升在徐州附近与革左五营竟一连打了超过两个月的拉锯战,没有尺寸之前进。

    这让李信大跌眼镜,这还是那个身经百战的卢象升吗?他甚至隐隐然这位大明朝仅存不多的既忠且能之臣有些担心。坐在紫禁城里的那位皇帝向来以多疑善变,刻薄寡恩闻名,卢象升三两个月时间里没有尺寸之功,只怕积怨之下又容不得他。

    平蕃舰队返回南京以后,南直隶以及江西的局面就算是彻底平靖。而这时,一直在苏松等府间游山玩水的监军高时明也恰到好处的返回了南京。他此番南下乃是奉上命,提督湖广、江西地方,主要针对的就是淮王叛乱。

    而今失地一一收复,淮王以及叛军也纷纷逃进了大山里,不论高时明是否曾有一指头的参与,当属于他的那份功劳就结结实实,稳稳当当的在那里,跑不掉,也没人能夺得走。

    不过,此时此刻高时明的心态却与刚刚南下时又起了相当大的变化。初来南京时,还时时刻刻谨小慎微,处处示人以低调,这也为他迎来了不错的口碑。而高时明呢,也乐得如此,游山玩水便轻易得了一桩大功在身,何乐而不为呢?

    在高时明看来,万岁爷派了卢象升收复山东济宁到扬州的大运河沿岸,绝对是选了最合适的人。所以,在乘坐海船冒险来南京时,他还对旬月之内收复运河两岸,恢复南北交通有着九成以上的信心。但随着他在镇江、苏州、松江等地游玩日久,所得到的一切关于江北战事之消息竟没一个能让人顺心。在这种情形下,所为游山玩水,也大多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