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5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继祚脸色上挂着似乎心有余悸的模样,“怎么可能不加以反击?家兄所言,连副将丁淮都进了城,不过后来被应天府擒拿,眼下可能还关在应天府大狱中呢!”

    反了,反了!这是要闹兵变吗?大明二百多年的国公爷说囚禁就囚禁了,带兵的副将说抓就抓了,他承认自己后知后觉,消息渠道闭塞,但百官们的鼻子一个个比猫都灵,他们难道就一点风声都听不到吗?

    姜曰广知道,以朱继祚为人绝不会随便下此断言,换言之,他之所以拿这件隐秘要害的事来劝说自己,究其竟还是他也肯定了这件事的真实性。姜曰广再一次扫视了政事堂内的臣僚们,只见他们各说各的,谈笑风生之间,似乎没有半分异常之色。他觉得自己多年的认知都被颠覆了,武人作乱,正是骨鲠之臣挺身而出,振臂一呼的时候,如何这些人都像事不关己一般?

    得出这个结论的姜曰广虽感痛心疾首,但他还是掂量的出此事的轻与重。顿时被以往自己的鲁莽行为吓出了一身的冷汗,仅仅片刻之间竟如坐针毡了。

    怎么办?怎么办?此刻的姜曰广心里头不断的在问着自己这个问题,李信既然连魏国公都敢动,那么还有谁是他不敢动的?姜曰广想起了自己此前针对李信做的那些小动作,忽然间就想起了前应天府尹何可刚,此人罢职之后虽赋闲了一阵,可前些日子终究还是被寻了借口抓到大狱里去,惨不堪言。到现在官场中人说起此人来,都唏嘘不已,直道世事无常,当初此人何等风光,竟然也有今日。

    当初,姜曰广还不以为然,认为南京百官们都是鼠目寸光,只要魏国公返回南京,何可刚也必然无罪开释。到了今时今日,他才知道昔日里鼠目寸光的哪里是那些同僚,分明就是自己啊!

    而何可刚的前车之鉴更使姜曰广惶惶然,他高堂尚在,儿孙绕膝,如果真真因为魏国公的事将自己卷入那深不可测的旋窝里,岂非……到了此刻,姜曰广已经彻底后悔自己一时猪油蒙心,怎么就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所为风光权力,置身于险地之中呢?一旦,自己也被李信如法炮制,家破人亡也未必不能。

    正是家破人亡这四个字使得姜曰广狠狠的打了个寒颤,陡然间腾的弹起了身子,大步急吼吼的奔向政事堂门外。

    朱继祚被姜曰广的突然动作吓了一跳,“眼看时辰到了,你作甚去?”

    “腹中剧痛难忍,先走一步!”姜曰广胡乱找了个理由,便惶惶然而去。

    出了政事堂,初秋的风吹凉了脑门上的大汗,这才心思清醒过来。都说李信那厮睚眦必报,自己如此在背地里针对他,恐怕早就上了此人的打击名单,怎么才能扭转这种对自己的不利局面呢?

    到了今时今日,姜曰广哪里还顾及什么文人风骨,满心满脑子都是如何才能保全自身。他脚下不停,沿着甬道而去,忽然便如茅塞顿开一般,狠狠拍了自己的大腿一巴掌,竟喜极而泣道:“如何就忘了这个法子?”

    大门外的姜家家丁早就瞧见了自加老爷,赶忙抬着轿子凑上来。

    “老爷今日出来可早,这是回府吗?”

    姜曰广猛然回过神来,断然道:“不回,你好好在此处等着,老夫还有要事。”

    家丁暗暗奇怪,如何今日老爷竟好似神不守舍,甚至还有几分慌慌张张的模样?这些家丁能日日跟随自家老爷都是人精一般的家奴,察言观色是最基本的技能,所以姜曰广的心理状态在自家家奴面前纤毫毕现。

    姜曰广又决定暂且不回家,而是转身又奔翰林院而去,他在翰林院里还有一干心腹,那些翰林们当是自己最好的救命稻草。都说解铃还须系铃人,那么自己如何开罪的镇虏侯,便从何处弥合,岂非是一个绝佳的主意?

第七百五十四章 另立朝廷

    政事堂诸位大僚按制议事,尚书们姗姗来迟,官员们对此习以为常。所谓政事堂议事,早就沦为一种形式而已,而今的大明京师是北京,作为南京的留都早就远离权力中枢,所以这些象征京师权威的一整套体制旧例,也仅仅成了一种维持这象征的手段。

    不过,平时就算尚书们来的再晚也总还靠谱,而近日的气氛似乎大有异于寻常的味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众官员们也逐渐嗅到了空气中那种不同以往的味道,随之此前那种随意和懒散的气氛也逐渐淡去,忐忑与彷徨则开始在政事堂内弥漫开来。

    原本闹哄哄一片的政事堂竟在瞬息之间变得肃静一片,偶尔有人忍不住议论几句也是可以压低了声音,交头接耳一番。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其中的压抑,但让人摸不清头脑的是,这种压抑究竟来自何处?没人能够说的清楚明白。

    忽然门口有人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来了,来了,尚书们来了!”

    他口中的尚书们,其实主要指南京城中权势威望最盛的三个人。列居首位的是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其次是南京工部尚书熊明遇,再次则是南京兵部尚书高宏图。其中南京工部尚书熊明奉命去了杭州调查浙江市舶司贪墨公帑一案,所以此时南京城中两位举足轻重的尚书则仅剩下郑、高二人。

    郑、高二人的到来,让政事堂内十几位高官大僚的心都不由得悬了起来。他们之中似乎隐隐预感,今日将会发生大事。不消片刻功夫,郑三俊与高宏图联袂而至,两人落座之后,高宏图看了一眼郑三俊,清清嗓子朗声道:“近来南直隶战事迭起,先有江北失陷,再有魏国公太平府惨败……”

    政事堂内忽然起了一阵嗡嗡之声,显然,高宏图的话太过让人震惊,直接提及太平府惨败,自然也就给魏国公在南直隶目前形势中的作用与责任定下了基本调子。换言之,今日的政事堂议事已经绝不会是走个过场形式那么简单了。

    “肃清!肃清!”

    户部右侍郎毕懋康忽然站起了身来维持秩序,几句话喊下去,政事堂内才逐渐恢复了平静。

    高宏图见左右安静下来,这才咳嗽了一声,清清嗓子继续道:“若非镇虏侯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你我诸位,只怕今日也难如此安生的坐在这政事堂内议事了!”

    此言一出,诸位大僚们心思已经明镜一般,郑高二人的意图到现在昭然若揭,肯定是要“抬李抑徐”了,那么问题的关键是官员们究竟该如何选择站队?其实这一点都不难,官员们的意见远没有那么分歧,有了两位尚书的领头,余下的人想都不用想,跟随从众就是。谁要是想提出点反对意见,岂非将自己置于南京百官的对立面之上?

    官员们都是历经十数年乃至几十年大lang淘沙下来的,到了这般境地,若再对于眼前的形势发展看不明白,那这几十年可都是活到狗肚子里去了。所以,高宏图的话音刚落,便迎来了阵阵赞同之声。

    这其中有人赞贺,同时也有人沉默,但就是没有反对的声音。高宏图对眼前的局势甚为满意,但他忽然又想起了这几日极为活跃在背后搞小动作的姜曰广,心道这老家伙今日怎么没站出来找别扭?他目光在政事堂内扫视了一番之后,这才恍然,原来姜曰广今日没来。

    没来更好,耳朵边也烧了苍蝇聒噪,于是他打算继续说下去。

    今日的议题首要之议是如何恢复南直隶治安。但是,诸位也知道,南京留都对江南数省毕竟有督理之责,而今叛军蔓延遍布江西湖广福建等省,若就此坐视不理,我等岂非罔顾圣恩?又岂能对得起这一身的冠带?

    大僚们频频点头称是,这些场面话毫无油水干货,但又不可不说,所有人都等着高宏图说出他最终的意图。但是有心思活络之人已经隐隐意识到了,今日政事堂议事,没准就要议出一桩前所未有的大事来。

    高宏图明确的提出来南直隶对江南各省有督理之责,这中说法在以往是不存在的,虽然南京与北京一样,有一整套的朝廷班底,六部等各衙门一应俱全,却多是空架子。尽管,南京六部也就近负有江南一些省份兵户工吏的部分权责,但在名义上天下各省的布政司、按察使司、指挥使司都是隶属于北京的。

    高宏图今日提出来的说法,如果深究可正是与这种体制和惯例相悖的,但在座诸位不但没有为此而提出反对意见,反而更有人窃窃私喜。究其原因,如果趁此乱世,扩大南京六部的权力范围,这些都是官员们所乐见的,如此一来他们岂非也跟着受益?谁要是反对,那才是脑袋被驴踢了呢。

    有了这种意识和默认,高宏图的提议虽然没能换来,连声的赞同,却是任何人都心知肚明,今日只怕要有大动作了。

    这时,郑三俊忽然咳嗽了两声,然后接过高宏图的话头,“本来魏国公奉圣命镇守南京,今日无论如何也当请了他来以做镇,但自江北沦陷,太平府惨败,魏国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老夫与诸位商议一下,是否今日该公推一位,善于用兵之人以担坐镇之责,不但要维护南直隶治安,还要安定江南数省!而今大明江山已经乱了北边半壁,这南边的半壁可不能再乱了!”

    一番话说的诸位官员心潮澎湃,同时也清楚了今日郑、高二人的真正目的。他们所为者,难道是在为李信做铺垫?

    “不知部堂可有合适的人选?”

    政事堂内不知谁陡然间问了一句,顿时周围便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的望向了郑三俊的脸上。他们在等着这位南京户部尚书将今日的谜题彻底揭开。不过,所有人都清楚,这个人选是绝对不包括魏国公的,y因为在议事之先,郑、高二人便不止一次的强调了魏国公需要对江北沦陷和太平府的惨败负责,这就等于间接在向众人宣布了将此人排除在外。

    郑三俊却似乎并不急于将答案第一时间揭晓,而是郑重而肃穆的扫视了一眼众人。

    “兹事体大,老夫不好一人而决,所以才召集了诸位来议论一番。”

    高宏图这时又将话头接了回来,“对,诸位都议一议吧,畅所欲言!”

    尽管郑高二人极力让众人畅所欲言,但终究是曲高和寡,傻子才会在尘埃未落定之前发表意见,在座的大僚都是人中之精,谁肯率先做这个出头的椽子呢?当然了,也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服帖,比如那刚刚失魂落魄而去的老翰林姜曰广,如果此时此刻有他在,没准便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但好在今日此刻姜曰广不在,所以政事堂中气氛出奇的和谐,虽然没人主动发言,但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谜题揭晓,他们就可以交口称赞,充分做到锦上添花的精髓。

    “说说嘛,都说说,不要有顾虑!”高宏图见到没人响应,便出言催促了几句。

    就在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郑高二人脸上的同时,忽然又有一个声音在人群中响起来。

    “镇虏侯能征善战,精于农事,来到南直隶后又屡屡立下奇功,下官提议镇虏侯……”

    虽然这个提议是所有人预想之中的,但真的有人说了出来,其效果还是极为震撼的,所有人的目光又齐刷刷的扫向了那个出头的椽子。此人并非旁人,乃是暂时代熊明遇署理南京工部的郎中朱运才。

    按理说,朱运才不过是个小小的郎官,这种级别还不够资格坐在这政事堂上,但是南京工部自右侍郎甄淑被下狱后,一干高级官吏悉数受到牵累下狱,所以才使得朱运才这个小小郎官浮出水面。众人的目光穿越了几乎所有人,然后落在了坐于靠近门口角落中的朱运才。

    朱运才面对数十双高官眼睛的扫视,丝毫没有怯惧之意,反而站起来向前几步来到正中,面色肃然道:“下官以为,镇虏侯足当此任。而今天下晦暗,中原战乱不修,南北京交通断绝。两位部堂提及以南京统摄江南诸省,正是社稷之言,下官赞同之至!”

    一言既出,政事堂一片哗然,如果真这么做了,岂非是另立朝廷,与北京分庭抗礼吗?忐忑与兴奋交织在所有人的内心之中,这其中既有对未知局势的恐惧,也有难以言说的期待。

    毕竟这等另立朝廷之举实在太过骇人听闻,若是太平年景有人胆敢提出这等意见,必然会遭到官员们群起而攻之,等待他的就算斩立决也不为过,可到了此时此刻,百官们居然心中窃喜,又满怀期待和忐忑,只等着几位尚书们一锤定音。

    所有人的目光又再一次齐刷刷的望向了郑高二人!

第七百五十五章 翰林发飙

    在众人瞩目中,高宏图明显变得有几分顾盼,反倒是郑三俊干咳了两声,沉声赞道:“朱郎中所言,老夫深以为然,不知在座诸位意下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