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力原本不弱,甚至在革左五营中有翘楚之势,但就是为人过于直快,在革左五营的地位和实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点点走下坡路。

    山东攻略的计划本就是他纠合了贺锦与其一桶促成,哪成想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不但使他的计划功亏一篑,甚至还连累了贺锦也损兵折将。尤其是在他得知了东昌府的官军不过是三千人之后,更是怨恨不已。但也是这一点,使得他成为了格应兄弟嘲笑的对象。因此,贺一龙为了一雪前耻,就主动揽下了伏击李信的差事。

    经过一连数日的侦查,他已经可以确认,在浍水对岸固镇驻扎的就是自己恨不得生啖其肉的李信。为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特地命人提来了不少官军的俘虏,打探这李信的底细。李信之名在明军中无人不知,那些俘虏再添油加醋一番,听的贺一龙心下打鼓。乖乖的个娘,怪不得这厮仅带着三千人就赶和兄弟们硬拼,闹了半天去岁入寇的鞑子就是此人打退的,看来自己此前败在他的手里也不冤。

    但是,贺一龙知道自己败得不冤,革左五营的其他兄弟可不知道啊,再说了就算自己一力解释,也会被认为是故意往官军主将脸上贴金,为自己遮羞。所以,贺一龙还是要击败李信,以恢复自己的名誉和地位。

    最初,贺一龙的打算是埋伏在浍水南岸,只等李信渡河时,便给他来个半渡而击。可哪里想得到,刚刚做好了准备,便一连下了三天的雨。本来看到雨停天放晴,以为这回可以痛快的打一场了,谁知对面的官军却半点动静都没有。他这才恍然,浍水水位暴涨,官军的大船在会通河里,而附近百姓的渡船又被革左五营收缴殆尽,自然是无法涉水渡河了。

    贺一龙因此而急的抓耳挠腮,却想不出使官军尽速渡河的法子来。这时便有部下献计:“大头领何必犯愁,官军过不来,咱们何不过去?官军肯定想不到咱们能偷袭他们……”

    贺一龙一脚拽在了出主意部下的屁股上,“你忘了那对方的主将是个什么人物?据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打过败仗,咱们主动去他的地盘,万一肉包子大狗,回不来怎么办?”

    那部下显然也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被贺一龙踢了屁股以后,并没有被吓退,反而继续劝道:“都说出其不意,趁其不备。咱们这么想,那狗官也一定这么想,如果咱们用精兵突袭,说不定就能将他一举击杀,到时官军群龙无首,不战自溃,还不是咱们的待宰羔羊?”

    贺一龙觉得自己有些被说服了,除此之外在短时间内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和浍水北岸的官军相比,他们的确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掌握了本地几乎所有的船只。这些船只并没有在浍水里停留,为了掩藏行踪和安全起见。一并被安置在了与浍水有支流相连的一个小湖泊里。眼下既然要启用这些船只,自然就挑了几百条最大的,准备亲自带着人连夜渡河奇袭官军。

    贺一龙之所以如此笃定胜利的希望十分之大,全在于浍水北岸的固镇是个没有城墙的小城,没有城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夜间失去了抵御偷袭的最有力的屏障,这就给了他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其实这也的确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凤阳府十几个县城,仅仅这固镇县城没有城墙。这座县城的大致情况也与砀山县城差不多,几经洪水冲毁又几次重修,直到崇祯初年再度被大水冲毁,朝廷由于内外战事迭起,已经没有钱修建城墙,只好另择高地该为现治,也就是眼前的这般情况。

    天黑以后,过了子时,贺一龙第一个跳上了大渔船,带着数千贼兵隐没在了无边黑暗笼罩在的水面之上。

    ……

    “兄弟们加快脚步,到了前边上店就可以扎营休息了!”牛金松语带焦急的为麾下军卒打着气,大将军不打算坐等水势降下来再渡河,时间不等人,他在与何兵宪分别之后,便断然下令大军沿着浍水向东南行军。而据说何兵宪则北上去通知停靠在大运河宿迁以南大船队迅即南下进入洪泽湖,往浍水溯流而上,接应他们。然后大军经由大船摆渡南下过河。

    按照推算,接应船队会在五河县与大军会合,然后大军在由五河县乘船沿着浍水进入淮河,溯流而上正可直抵凤阳。但是,由于连天大雨,道路泥泞之下,行军十分困难,尤其是海森堡和孔有德所率领的炮兵营,在有些地方甚至寸步难行。因此,整个行军的比预期慢了不是一丁半点,李信焦急不已,却也没什么好办法。

    炮兵除了大炮以外还携带着大量的铅制弹丸和火药,这些东西都是十分沉重的,在北方时道路比较硬,车辙较浅,行军速度就快。可他实在是低估了南方道路的泥泞程度,因此按照在北方行军打仗时所拟定的时间,便已经不合时宜。

    李信一度打算放弃炮兵,只带着步兵与骑兵先一步赶赴五河县。但几经思量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三卫军本就人少,战兵不过两千多人,一旦失去了炮兵的火力支援,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时,情况便会极为凶险。于是,他只好咬着牙放慢了所有人的行军速度,以求步兵、骑兵、炮兵行军协调一致。

    因此,原本在黑天之前便可以抵达前面的小城上店的计划便没有达成。但是,李信却不知道,就在他们陷入与泥泞道路作斗争的困境之时,一支大军在黑夜的掩护下浩浩荡荡的度过了浍水,直奔他们昨夜此时还驻扎的固镇县城。

    其实,固镇县城与其说是县城,还不如直接称之为县城废墟,流贼在途经固镇时,抢掠了所有的财物,裹挟了大量百姓以后,又一把火将这座重建仅仅十年的县城付之一炬。由于城中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又挤挤挨挨,一把大火之下竟没有一幢屋子得以幸免,入眼处除了满地废弃的砖石,便是烧焦的木炭。

    贺一龙亲自带着三千人摸上了岸,同时又令所有大船返回南岸去摆渡一并埋伏在南岸的贼兵,此番出兵他不仅要将李信斩首,还要将此人麾下的三千人一并歼灭,因此需要摆渡更多的人马过河,才能最大限度的增加胜算。

    为了达成突袭成功,贺一龙严令所有人,一旦上岸之后,不许随便说话喧哗。只是流贼军纪败坏,就连贺一龙的亲兵都做不到,将这位革左五营的大头领气的也忍不住开骂,甚至激怒之下还一连斩了两个倒霉蛋。见血之后,贼兵们害怕掉了脑袋总算安静下来。

    看着固镇废墟的阴影在黑暗中若隐若现,贺一龙只觉得自己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紧张。而且,随着距离越来越近,这种情绪越来越激烈。五里,四里,三里,二里,一里……官军大营就与这座废墟比邻……

    贺一龙实在忍不住啐了一口,大骂李信蠢货,居然已经尽在咫尺还没有发现他的偷袭,然后又不由得直呼:这简直只是天助我也!

    “兄弟们冲啊,杀了李信!杀光官军!”

    随着贺一龙的暴喝陡然响起,所有贼兵加速冲向了隐在黑暗中的固镇废墟。身为一军主将的贺一龙自然不会冲在最前面,带着亲兵压阵的他眼睁睁看着麾下贼兵冲了过去,直接冲进了官军大营……他们甚至没有遇到一丝一毫的反抗。随着贼兵冲入官军军营,贺一龙知道,官军完蛋了。陡然间他的心头猛然一沉,就算官军再后知后觉,也不可能自家人马都冲进了军营,还没有一星半点的反映吧,除非,除非……

    想到这里的贺一龙脸色剧变,大喊了一声:“不好,中计了!”

    果然,就好像为了印证他这句话一般,此起彼伏的爆炸声骤然响起,一瞬间爆炸产生的火光通明,竟将整个黑夜映照的如同白昼。紧随而至的便是,四处横飞的残肢短语,以及充耳不绝的哀号惨叫。

    贺一龙猛然间双手捂住了胸口,身子摇晃了两下,多亏得身边亲兵手疾,扶住了他才没有跌倒。

    很快便有部下连滚带爬的回来禀报:“大,大头领,前边,前边是,是空营,里面没有官军,全是火雷。。。。。。”

第五百九十二章 再来一计

    官军营中空无一人,冲进去的流贼则不少都踩中了官军埋下的开花雷,一时间哭号四起,竟不敢再进去查探情况。贺一龙见状大怒,斥骂部下愚蠢,却也只好下令撤军,不过在走之前为了泄愤还是一把火将李信留下的空营烧了个干干净净。

    贺一龙一击不中岂能甘心,退到浍水南岸以后已经天光大梁,于是放出了斥候在方圆三十里范围内查探官军行踪,结果却一无所获。后来又斥候在浍水边捕到了流散的渔民,这才偶然从渔民的口中得知了官军已经沿着浍水一路向东南行军。

    这个消息让贺一龙大惑不解,官军往东南去乃是与中都凤阳背道而驰,将越走越远,难道官军此行的目的并不是中都凤阳?随即他又心中发狠,即便官军的目标不是中都凤阳又如何?他贺一龙有仇不报岂是大丈夫?更何况昨夜偷袭不成反倒损兵折将的消息,一旦传了开去,哪里还有面目去见其它各营的首领?只怕连自己手下的兄弟都交代不过去。

    就是因为东昌府的惨败,很多营中兄弟已经纷纷脱离了自己,去投奔了其他营,若长此以往下去还能了得?也就在贺一龙游移不定的时候,来自洪泽湖的兄弟为他带来了一则简直是火种你送碳的消息。

    有一支超过二百艘大船的船队正沿着大运河过了宿迁往黄淮水道而去,贺一龙闻听这则消息以后当即一拍大腿,立马就明白了官军为何向东南沿着浍水急行军。他们一定是去与那两百艘大船会合,有了可在水道中赖以通行的船队,浍水也好淮河也罢都将不能在成为挡住官军的天然屏障。

    这反而让贺一龙有一种隐隐的兴奋,他只怕失去了官军的消息,而今不但得知了官军的形迹,还探知了官军的意图与目标,哪怕是官军得逞之后,形势将会变的棘手,也被排在了末等。因为,这在贺一龙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自崇祯八年以后,还没有哪只官军能够大胜革左五营呢,更何况之仅仅只是一支三千人的小队伍,他的人马有数万,数倍于官军,调度起来自然是游刃有余。

    “传令下去,整军两万人,随本头领去堵那官军!”

    贺一龙所部进入南直隶后,人马一度恢复到了两万余人,眼下点兵两万,几乎等于倾巢出动,可见他对追击李信一战势在必得。被贺一龙留下来看守浍水南岸大营的有五千贼兵,这些可不是老弱病残,而是军中实打实的精锐。毕竟他要负责浍水一带的防线,全军开拔就等于放弃了浍水,而将使明军可长驱直入中都凤阳,这将使围困中都凤阳的大军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

    流贼的军纪比起官军要差了不是一丁半点,眼看着按照眼前的整军速度只怕后天也难以成行,于是又断然下令两万人吗分成前中后三军此地而行,而贺一龙则带着七千人为千军先行一步,余下一万三千人将在午后起行一波,明日一早起行一波。

    七千革左五营流贼在贺一龙的带领下乘船沿着浍水顺流而下,很快便抵达了上店。贺一龙惊喜的发现了官军扎营的痕迹,以此判断官军必然是从此处经过。此时,斥候回报,“回禀大头领,官军在五河口停滞不前,好像,好像在等什么?”

    这更加让贺一龙确信,李信所等的就是那沿着大运河南下的二百条大船,而且偏偏选择在五河口也不是随意为之。因为,五河口乃是浍水与淮河交汇处,如果官军得了大船便再没必要返回浍水,只要进入淮河水道逆流而上,则可突破革左五营的围追堵截,而抵达淮河南岸的中都凤阳。

    想及此处,贺一龙失声大笑,继而又不自觉的说了句:“大仇得报不远矣……”

    贺一龙当即下令全军下船上岸,往南方不过二十里的淮河急行军。抵达淮河北岸后,贺一龙真真是挖空了心思,他往日听过铁索横江的段子,便想效仿古人弄一条大铁索横贯淮河南北,以此堵住“异想天开”的李信。可是,很快他就放弃了铁索横江的妙计,因为在询问了几个老铁匠以后,被老铁匠告知,若打造这样一条横贯淮河南北的铁锁,至少也要半个月以上,况且整个凤阳府只怕也寻不到这么多闲置的铁器来打造铁锁。

    一计不成,贺一龙又生一计,铁锁不成,麻绳总该可以吧。但也遭到了军中匠人泼了一盆冷水。

    “只怕大头领这想法不成,麻绳虽然结实,可浸水之后,几日便会朽断,且强度未必便能顶得住几十人乘坐的大船……”

    贺一龙这回力排众议,不管部下如何泼冷水,都执意要用麻绳取代铁锁,反正官军过来也就几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