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门-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啦!来啦!”那嬷嬷丢下两个小丫鬟,三步并做两步的跑回排房去,就听她一个劲儿的与赵媒婆陪不是,赵媒婆这才嘟嘟嚷嚷的拉着李河家的进屋里去。

    两个小丫鬟互看对方一眼,然后不约而同提着木桶,走到排房拐角的地方放下木桶,然后才悄悄的摸到李河家的方才进去的那间屋子窗下。

    里头不止李河家的和赵嬷嬷,还有两个府里管花木的婆子,“赵媒婆。你说的这门生意,当真能做?”

    “自然是成的,哪!你们都知道杜大少奶奶的奶娘吧?她如今出府荣养,就跟我一道儿做生意。咱们也不要你们做什么,就是府里有要放出去的丫鬟,使个人通知我们一声,不管生意成不成,都给你们吃红。”

    赵媒婆以刘奶娘为例,说动了不少广陵的大户人家里的仆妇,做媒婆就是走街穿巷撮合婚事,不管是娶妻纳妾,都要媒婆居中牵线,世家豪门要娶媳嫁女。找的大多是官媒,至于赵媒婆这种,算是私媒,如何开拓人脉一直是她的难题。

    李河家的很热心的劝着其他两个人,不过说到最后。那两个婆子仍是没有准信,李河家的觉得有点没面子,赵媒婆倒不这么想,只说这事可以回去慢慢想,待那两个婆子走了,赵媒婆才对李河家的道:“不打紧,让她们考虑好再说。对了!上回你不是说,丁府和苏府你都有熟人?”

    “是啊!我家那口子的兄长的妻舅就在丁府当差,他们家的闺女儿随丁知府的四女儿嫁去了苏府。”

    赵媒婆暗喜,又打迭上一堆好话,直哄得李河家的拿她当知己看,相约了改天带她去拜访亲戚。赵媒婆掏出一个红包,李河家的拈拈重量,满意的笑开了嘴。

    窗下的两个丫鬟在那两个婆子走了后,又摸回来,听到这儿。都明白这赵媒婆为何巴着李河家的了!

    见她们说完了话要出来了,两个丫鬟才猫着腰蹑手蹑脚的溜了,不多时,赵媒婆的打算就传到范安阳那里了!

    打赏了来送消息的小丫鬟后,墨香忍不住皱着眉头问:“六姑娘,不过就是个媒婆,您让人留心她做什么?”

    “好奇啊!”范安阳丢下这么一句,墨香也不好再问了,姑娘就是好奇了,不成吗?当然成!这赵媒婆头一回来还拉着刘奶娘,后来就撇下她,自个儿来,三天两头的往范家跑,她也没要求见范安柏或范安阳,就是跟侍候的小厮、婆子闲磕牙,他们去东陵那段日子,她也没少来。

    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赵媒婆这么坚持的往范家走动,让范安阳觉得很奇怪,一回来,听闻这几个月她都是隔三岔五就会上门,范安阳为此找大哥谈过,范安柏嗤笑一声,拍拍她的脑袋,“媒婆嘛!要为人撮合姻缘,她之前做成了杜家丫鬟的婚事,就算当中有猫腻,可外人不清楚,只看到了她有本事,能帮人娶到大家婢。”

    姑不论那四个丫鬟或后续经刘奶娘牵线,又撮合的几门亲事,结局如何,有钱的的商户娶不到世家女,退而求其次,求娶知晓大家规矩的大家婢女为妻,也是好的,若是当家主母身边得用的丫鬟就更好了!

    这样的人脉关系,是那些小商户求之不得的!

    范安阳后来才知道,她大哥为何让赵媒婆频频上门,因为外间传说,赵媒婆在帮范家大少爷相看合适的姑娘呢!有意想与范家攀亲的人家,便会往赵媒婆那儿去打探,间接的帮赵媒婆开拓了客源,范安柏那儿也就不再有人老刺探他娶妻的条件,毕竟直接来问,还不如问中间人来得含蓄些,女方也显得矜持些。

    赵媒婆却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她根本见不到范家的主子们,从一开始进范府,她就只能与那些做粗活的仆妇打交道,身份高一点的,她根本接触不到啊!更不用说范家的三位主子了!面对那些太太、奶奶还有姑娘们殷切热烈的眼光,她压根不敢说,她哪会知道范安柏想娶什么样的妻子?只能故作高深的一一应下,然后回家想法子去。

    范安阳却是不晓得这一段,只觉得奇怪,赵媒婆为何会选中自家频走动?

    “对了!赵媒婆就这么把刘奶娘撇下?”

    “刘奶娘忙着呢!赵媒婆帮她女儿说了亲,她最近忙着给她女儿备嫁妆。”砚月放下手里的绣活,转头了下脖子说道。“听姑姑说,她们母女两上绣庄去采买,挑了几十样,花了上千两呢!付不出钱来,那刘奶娘让掌柜的去找杜大少奶奶要钱。”

    “不是吧?她给她女儿置备嫁妆,怎么要杜大少奶奶付钱呢?”丁香抱着刚收下来的衣服进来。

    “杜大少奶奶这会小产,元气大伤。高大夫人的人又没侍候好,她心里正气着呢!正好刘奶娘上门请安,一来二去,就把人哄得忘了谁是亲娘了!听说杜大少奶奶跟刘奶娘说。刘桃就跟她亲妹似的,她出阁,她定要帮她风光出嫁。”瑞芳站在窗前整理摆在花几上的盆栽,听到她们在说刘奶娘,忙把自己昨儿才听闻的最新消息说出来分享。

    竹香梳理着红红的毛,头也没抬的说,“倚翠姐姐说,刘桃听了杜大少奶奶这话,就舔着脸求杜大少奶奶开口,把她许给杜二少爷。为妻作妾当通房都成!她不挑。”

    倚翠是听倚红说的,倚红二月初时嫁了,是方嬷嬷请方奶娘牵的线,毕竟是侍候二少爷的丫鬟,只要她不再心存歪心思。方嬷嬷很乐意给她许个好亲,倚红终究是在方奶娘的开解下想通了!欢欢喜喜嫁为人妇,但不表示她就乐见刘桃对杜云寻起这种心思。

    得知刘桃这么不要脸的开了口,倚红自然是要跟倚翠通个气儿,让她早早与二少爷说一声,省得杜大少奶奶这个胡涂人被刘奶娘撺掇着,做下什么胡涂事来!

    范安阳咋舌。“这刘桃还真敢说啊?”为妻作妾当通房,虽说是列了三个选项,但她的身份想高攀相府少爷,无异是作梦!“那杜大少奶奶怎么说?”

    “她不过是嫂子,能说什么?”瑞芳笑嘻嘻的道,“不过。她虽然不许人说出去,可是一点用都没有,上午才发生的事,下晌就传得杜二少爷那里,咱们府里。丁府还有丁家四姑奶奶、五姑奶奶那儿都知道了!”

    范安阳抚额,还真是不能小看大众对八卦的热衷。

    “杜大少奶奶回了广陵,身边侍候的人,应该不止那高大夫人的人了吧?”贺璋家的见外头起风,天色也暗下来,忙唤丫鬟们帮忙关窗,怕过会儿就下雨,果不其然,窗子才关好,外头就刮风下雨,还打了雷。

    丁大夫人一行刚进广陵城,就开始下雨,亏得护卫、家丁及车夫们都训练有素,刚下雨珠子就停车拉雨篷,穿雨具,丁大夫人拉紧斗篷抿着嘴问:“还有多远?”

    “就快到了!”随车的仆妇回答丫鬟的问话,大夫人点点头,歪在一个胭脂红地弹墨大迎枕上,侍候的丫鬟端来蔘汤,大夫人接过来暖手,半晌才道:“回头提醒我一声,得请老夫人帮书哥儿兄弟相看媳妇。”

    “是。”丫鬟们轻叹一声,蹄声跶跶车轮声辘辘,在滴答的雨声及不时闷响的雷声里往前赶路。

    而犹滞留在小农庄里的人们,却是厌烦不已。

    无他,他们那位新主子实在太会折腾了!一会儿要吃桂花雪片糕,一会儿要吃醋溜肚片,一阵天雷滚滚过后,即下起了倾盆大雨,小农庄在雨雾中遗世独立,小农庄简陋,连炕都没有,更不用说火墙了,因此三月雨夜里,他们这些住惯了京城的人,实不耐这湿冷的夜。

    他们那位新主子更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嫌冷睡不着,把被褥添给她了,她嫌太重,太沉压得她喘不过气,床太硬,屋里太暗,逼到最后没办法,几个嬷嬷与两位公公商议一番后,给新主子端来一碗热鸡汤,里头下了安神药,圆脸嬷嬷侍候她喝下,看她睡着,才让两个丫鬟继续守着她,自己却出去与其他人继续说事去。

    见圆脸嬷嬷进来,坐在主位的谢嬷嬷扬眉看她,圆脸嬷嬷朝她微点下头,她才继续前头在说的事,鲁王没有野心,但他儿子有,秀宁郡主不介意身份再往上提一提,秀宁长公主可比秀宁郡主有权、有势,也更好听不是?

    ps:

    先上草稿~

第三百三十一章 明珠还是鱼眼 三

    六皇子娶妻,杜、范两家联姻皆引发不少人议论,但终究不敌即将举行的武举春试引人注目。

    这几年皇子陆续议亲,相信这几年大家有的是机会看到皇家娶媳的场面,杜相要让自家孙子去娶范太傅家那傻子孙女,那是人家的家事,大家看看热闹,热呵热呵也就过了,与己无关紧要,但武举春试就不同啦!

    虽然去岁武举初试,让不少期待一举翻身的人颇感失望,但落榜的人看到朝廷真重视武举,武秀才一路上去到武状元,让期待儿孙光耀门楣的人家,有了新的路子可走。

    从前大燕朝不是没有武举出身的武官,但是他们去到军中,与行伍出身的战友格格不入,他们虽有一身好武艺,擅于纸上谈兵,与死人堆里杀伐存活下来的上司或下属说不到一块儿去,就连麾下的兵众也指挥不动,遇到战事畏战的也有,因指挥不当吃败战而亡的也有,加上目不识丁的考不了武举,慢慢的参加武举的人越来越少,终至不了了之。

    因此皇帝在重开此次武举时,曾遭遇不少阻力,其中以富阳侯为首的反对声浪最显目,不过因为其女胆大妄为的行径,使得朝上的勋贵们就算不赞同皇帝重开武举,也不愿站到富阳侯身边去。

    毕竟他们可没有太后当靠山,惹恼了皇帝,可没有太后不惜装病来求情。

    因武举之事,杜、范两家订亲,因两个当事人都不在京城,很快就被大家抛到脑后去,武举春试之后就是殿试,皇帝派出御林军精锐下场与新晋武贡士们对打,获得全胜者点为武状元,依次为榜眼、探花,二甲赐武进士出身。三甲赐同武进士出身。

    今科取中武进士及同武进士共一百二十六名。

    接下来一连串庆祝的活动中,怀王甚为积极与这些武进士们拉近关系,富阳侯与世子父子随侍怀王左右,皇帝冷冷遥望。诚王与其他几位皇子随侍皇帝身边,自然都看到了这一幕。

    散席之后,他往兰妃的景福殿去请安时,语带讥诮的道:“怀王殿下真是昏头了!父皇力排众议举办武举,可不是为了给他帮富阳侯拉拢人的,杨家父子也真敢,当天下人的眼都是瞎了不成?”

    兰妃轻笑,“真是难得,咱们瀚哥儿也会生气?”

    “儿又不是木头,当然是有脾气的。”诚王没好气的翻白眼。“对了!范家表妹和杜相的孙子订亲。您的贺仪可送去了?”

    “当然。”兰妃笑眯了眼,“可惜两个孩子都不在京里,对了,你父皇可说了前科的文进士们要怎么安排?”

    上一科的文进士们大都被皇帝分发到各地书院去考察,实际上皇帝还让他们去做旁的事。只是不好端到台面上来说,皇帝不说,诚王就算知晓一星半点,也不好宣诸于口。

    “母妃放心,是人才,自不会压着不用。”诚王轻声道,母子聊着聊着。诚王就说起了之前范太傅使人去查的一件事。

    兰妃听着怔忡了下,“十几年前?平辽侯当时紧随其父身边,他父亲若是在外打仗,他自是都跟着去的,怎么了吗?”

    诚王便与她说了丁筱清的事,兰妃闻言嗤笑了下。“若说此事,我倒是听太后身边的宫女听起过。”

    太后宫里有兰妃的人,诚王并不奇怪,太后最喜欢在各处安插她的人,一句长者赐不能辞。就算再不乐意被太后安插人过来,也只能乖乖领受,她爱用这招来对付人,皇后她们自然也有回敬的招数,太后宫里有皇帝的人,也有皇后的人,自然更少不了其他嫔妃的人。

    而能听闻到这种隐密事的,当是心腹了!

    “那个丁筱清真是秀宁郡主与旁人所生?”

    “嗯,她胆子一向很肥,老平辽侯那会儿还未封侯,她相中了平辽侯,可他是个庶长子,鲁王认为配不上他女儿,秀宁又哭又闹不是上吊就是绝食,鲁王妃逼不得已进宫求太后赐婚,你说这好不容易如愿以偿了!怎知好不了几年,平辽侯在外征战,她却在府里红杏出墙。”

    诚王对这位堂姑母并不感兴趣,“儿听说,此女在丁家时行为放荡,曾放话要嫁杜云寻。”

    见兰妃一脸茫然,诚王提醒她,杜云寻便是杜相次孙,兰妃想了下笑出声来,“我说呢!怎么会两个孩子都不在京里,阿昭都还没及笄,两家就急吼吼的给他们订亲呢!原来是怕秀宁认回女儿之后,想要横刀夺爱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