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盛世-第4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要先抓住机会。还是要先处理危机?这在正常人那里是一个很容易选择的问题,但在崇祯皇帝朱由检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过那都是上一世的事情了,重生后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一世经历的事情更多,所进化的水平也更高,“王承恩,你准备一下,朕明日要出京师,先去洛阳,再到兴安。朕要敲掉那最后一个存钱罐!”
  王承恩和曹化淳同时大惊,这一次。皇帝居然在做如此重大的决定之前,并没有背着曹化淳,以往有这么重大的决定,都只有王承恩一个人是可以事先得知的啊!看来皇帝主意已定,但福王那个存钱罐,要么是被反民大军给敲掉,要么就是留着一辈子不能动,这天下谁都可以动,唯独你这个做皇帝的人不能动啊!
  皇帝啊皇帝,您有没有想过,那个人是你的亲叔叔!王承恩和曹化淳的心中,同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
  “万岁,此事万万不可,福王是宗室中跟陛下最近的关系了,如果皇上冒然发难的话,就不单单是天下大乱的事情了,整个大明的人都不会赞成的,这是破坏了人伦,会将大明的道德体系一下子全给推翻了,这让大明百姓何以自处?而且天下藩王同时作乱的话,那情形,比反民要严重的多啊。”王承恩不得不在这么一个时刻,顶着皇帝的兴头谏言,这是冒着被砍头的危险的。
  曹化淳暗自佩服王承恩的胆略,和王承恩对皇帝的忠诚,反正这样的话,他是万万不敢说的,谁都知道皇帝的个性,动辄杀戮,毫不手软。
  崇祯皇帝朱由检哈哈大笑道,“大伴,你起来,不要动不动就跪下,朕既然是天子,跟自己的亲叔叔借一点银子,这天下人有什么好说的?如果他不肯借的话,应该被说的是他才是!”
  朱常洵是明神宗最宠爱的妃子郑贵妃在万历十四年所生,为第三子。而在此之前的万历十年八月(1582年),王恭妃生长子朱常洛。明神宗宠爱郑贵妃,想废长立幼,被众大臣、孝定李太后极力反对,史称“国本之争”。
  围绕这个问题,大臣们与皇帝斗了15年,期间发生很多事情。“国本之争”是万历一朝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斗争之激烈可见一斑。神宗因此荒废朝政以示抗议。终于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神宗不得已让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朱常洵为福王。
  万历的断头政治在太子身上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但在与太子同时被封为福王的朱常洵身上,他却倾注了满腔的热情。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末,为福王举行了隆重的花费了三十万两银子的婚礼。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他命令在福王的封地洛阳为福王建造王府,数年后才竣工,用银二十八万两。做父亲的真是劳苦功高,让儿子有了媳妇,有了房子,如果是当今社会,车肯定也免不了了。
  他除了在物质方面为这个儿子着想之外,还在精神上也加大力度。按照明制,亲王受封之后,即应到封地居住,而且,有严格规定,去了以后,不得再回京城见母亲。郑贵妃对这种规定真是深恶痛绝,她哭,她觉得自己脆弱的身心根本承受不了母子两地分居的痛苦,坚决不肯让儿子去洛阳。万历真的就不让儿子去洛阳了。
  当大臣们向他提示有祖宗规定时,他断头;大臣们哇哇大叫时,他依旧断头,后来放出话来,福王的房子还没有建造完毕,你要他去洛阳难道住大街上?
  好的,那么,就等房子建好,大臣们有的是时间。大臣也太多了,他们虽然在朝堂上可以分派对立,但在这件事上却是抱成团,一起向万历发难。
  万历四十年(1612年),福王府竣工,万历却说,明年春节再说。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四月,已经过了春节,福王还在京城。大臣们火了,作为皇帝你当然可以打我的屁股,但绝不可以侮辱我的算术智商,时间早已经过了,为什么还不履行诺言。
  万历不得已,只好让福王去洛阳,但在福王临走之前,万历却跟内阁说,要拨给福王田四万顷。首辅叶向高几乎要跳起来,这哪里是皇帝,简直就是一个瘪三。太子什么都没有,而这个福王却什么都有。都是你的骨血,待遇问题上凭什么差别就这么大。
  叶首辅上疏,大意是说,您三番五次地违反与臣子们的约定,又横七竖八地给福王待遇,天下的人民该如何想?
  拨给福王田四万顷虽然因为后来发生的与郑贵妃有关的妖书案而没有得逞,但万历对待两个亲生儿子的态度可见一斑。
  发生梃击案时,福王已经到洛阳享福去了。这也就是郑贵妃在太子面前哭诉的那样,“我儿子都走了,我杀了你,按照祖宗规矩,他也成不了太子啊。”
  事实上,福王离开京城,在客观上进一步肯定了朱常洛的太子地位。也就是说,朱常洛的太子之实一直到福王去洛阳后才得以落实。
  崇祯皇帝朱由检对自己的这个叔叔是怨愤的,没有到恨不得杀的地步,却想着要将这个存钱罐打破,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不是自己的爷爷太偏心,事态绝不会如此恶化。
  而且朱常洛在河南也做的确实是过分了。(未完待续。。)


第0954章 幸福的皇帝

  天下弄成这样,实则是自己的爷爷给弄出来的,似乎天下人的亲属关系当中,最不靠谱的就是爷爷了!如果一个有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关系不融洽,生活不怎么样的话,跟老头的关系一定是最大的,首先是不会教育,再要么就是偏心,一碗水端不平!
  万历自己都已经色到无边了,自己的父亲和自己的叔叔更是前赴后继,教育是肯定不行,再说一碗水端平,那就更不是一回事情了,早点落实太子,好好教导的话,大明绝不至于崩溃到了这样的田地!
  “马上用大明报,将国本之争的细节给放出去,找文笔好的忠心老臣撰文,朕倒要看看天下人会怎么说?朕不是要逼死他,朕就是要拿回祖制之外的东西,哪个藩王有他这么多的财富?河南正值大旱大疫,他有出过一两银子吗?福王过着的是什么日子,你们不知道吗?如果不是他在河南,官兵们过河南,会心存怨愤,老百姓过河南会怎么想?此事不再议论,赶紧去办差,都散了吧,朕离开京师之后,还是王承恩辅佐太子监国,朕不信皇太极能够攻得下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打定了主意的。
  大明的京师,虽然名义上还是在北京,但实际早就搬到了天津了,皇帝这么多年都没有再回过北京城,按理说,皇帝在哪里长期生活,哪里就是一个国家的首都。天津是肯定不怕打的,有稳固的城防,还有足够的火力。实在不行。还有大明水师可以护着自己的宫室撤退。崇祯皇帝朱由检决定搏一搏。
  王承恩和曹化淳见皇帝的主意已定,当然不敢再说什么,行礼之后,退了出去。崇祯皇帝朱由检握紧了拳头,将手背在身后,步出了上书房,刚才被他一拳砸坏了龙案,他不想再待在这里。要出去走一走。
  “永福宫最近怎么样?”崇祯皇帝朱由检忽然问道。
  徐国伟愣了愣,这还是皇上头一次主动问懿安皇后张嫣的事情呢,徐国伟有些支支吾吾的,事实上,自从田贵妃把持了宫中的大权之后,将懿安皇后张嫣的宫女和太监们都裁撤了,只留下了两个年老的宫女给张嫣。
  “奴才不是很清楚,张娘娘好像在她自己的宫中礼佛,都不出来走动,她们好像是将永福宫旁边的一处闲置的院子给改了。专门布置成了一个庵堂。其他的娘娘,也没有哪个跟她的关系近。所以,永福宫的事情,外间都不是很清楚,除了日常的用度,基本上宫中就跟没有永福宫差不多。”
  崇祯皇帝朱由检轻轻的嗯了一声,“正好,朕要去拜一拜,外面就不去了,朕就去她的那个什么庵堂看一看,拜一拜吧,希望佛祖能够佑我大明。”
  其实,朱由检笃信佛教,即便是宫中,也有专门供皇帝礼佛的地方,只是他想见一见张嫣,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这个念头非常的浓烈,挡都挡不住,崇祯七年了!一晃就是六年的光阴,他这次重生的六年,似乎比以前的日子要长的多,主要是他回到了现代一阵子,六年等于过了十年,而且他如果还是能够顺利的返回现代的话,这天下早就太平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张嫣。
  崇祯皇帝朱由检可以说是成也张嫣,因为张嫣给了他对生活和生命的美好憧憬,活着有奔头的多,但可以说,崇祯皇帝朱由检败也张嫣,张嫣不能够让他再回现代了,就因为火场救出张嫣,将他的手掌给烫伤,让他失去了回现代的通路,而且,张嫣一次次的伤了他的心,也让皇帝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的情况下,更增添了许多的煎熬。
  但他从来都没有怪过她,无论她给了他多么大的伤害,似乎过了一段时日,崇祯皇帝朱由检就能够将那些伤害都忘记的干干净净,概因为,皇帝很清楚,即便是张嫣对自己造成了伤害,也不是张嫣的原因,是自己的原因,自己就是贱。也许是因为自己爱她更多一些。
  张嫣闭着美目,轻轻的敲击着木鱼,一身朴素装扮,不知道的人,会以为是一个普通的农妇,口中轻轻的诵读着佛经。
  如果崇祯皇帝朱由检觉得张嫣给自己造成了伤害的话,实际上,他给张嫣造成的伤害更多,因为张嫣的心里,本来就没有他,是他自己硬是要闯进去人家的生活,一个女人的内心,尤其是像张嫣这样的女人,她的内心是很纯净的,本来就没有非分之想,安安静静的过完一生,对她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是朱由检打乱了她平静的生活。
  如果不是靠着佛经教义来支撑自己,抚慰自己的灵魂的话,张嫣早就要被朱由检给弄的崩溃了,你可以想找女人就找女人,但她去哪里找男人?久旷的身子被你逗弄了几次,人非草木,岂能没有感觉,皇帝的感情,皇帝不惜用命去救出自己,她又不是铁石心肠,怎么能够没有感觉,但要让她用什么来补偿?
  张嫣的心里本来只有朱由校的一点点位置,这位置也都让朱由检给慢慢的挤出去了,但这样的挤出去,对张嫣来说,心里所承受的压力是极大的。对于张嫣来说,田贵妃削弱了她的用度,将她的宫女和太监都调走,过着清苦的生活,她会一点感觉都没有,她是寻常人家的女儿,这些日子,小时候并不是没有过过,而且她当了皇后之后,也一直是勤俭的人,大明的好皇帝不多,但是好皇后是真的不少,朱元璋有好几样创造性的事情,其中就包括了选择皇后和贵妃的标准,有势力的人家的女儿,反而没有机会进入宫中。也为大明能够持续出好的皇后,创造了条件。
  两个宫女只有一个陪着张嫣,还有一个要去守永福宫,对于张嫣的身份来说,两个宫女服侍,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就算是最低级的嫔妃,至少都有几十个宫女。
  那宫女站在庵堂之外,这小小的庵堂,是一处闲置的院落装扮出来的,很小,崇祯皇帝朱由检摆摆手,做了一个不要出声的动作。
  那宫女年纪大了,脑子不是很灵活,刚想跪下给皇帝行礼,被徐国伟抢上前去,在那宫女耳边急道,“别说话,万岁爷让你到外面去!”
  老宫女吓得浑身发颤,赶紧随着徐国伟出去。崇祯皇帝朱由检看见居然是这样的人在侍候张嫣,心中不由的火起,他清楚田贵妃跟张嫣有矛盾,却没有想到田贵妃的心眼如此之小。田贵妃的能力是很强的,至少在皇帝能够看到的范围内,田贵妃最适合协助自己处理皇庄的产业,而且田贵妃也做的不错,大明京畿地区的快速发展,田贵妃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懂做生意和不懂做生意,这中间的差距是很大的,一方面田贵妃有家传的因素,另外一方面,田贵妃的天赋也的确很高。
  张嫣忽然停下了敲木鱼的手,雪白的手定在那里,她没有睁开眼睛来,也没有听见任何的声音,但似乎冥冥之中,让她能够感受到,那个人来了。
  人和人之间的感觉就是如此的微妙,不用看,不用说,什么事情,就能够自己体会的到,体会不到,说明没有动情。
  不要说是身体接触,只要跟张嫣能够见一面,对于崇祯皇帝朱由检来说,都已经是一种幸福了。(未完待续。。)


第0955章 庵堂里的张嫣

  崇祯皇帝朱由检时常会因为张嫣,而对周皇后觉得有所亏欠就是这么一个原因,他很爱周皇后,但跟周皇后发展到后来,却很像是亲人,很难生出他在张嫣身边的这样的感觉,似乎无论他到了什么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