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盛世-第4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日多尔衮在一个时辰之后,带着人马继续追赶,正遇到秦大帅的白杆兵在大凌河旁边接应,建奴兴许是担心有埋伏,便没有追过河。”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闭上了眼睛,听见了这个消息,让他的情绪好了不少,心情陡然就放松了下来,要不然,这次的命赌的就太不划算了,一次次的用大明皇帝的命去赌一些这么丁点儿的利益,去争取这么丁点儿的得失,他自己有时候也分不清楚是对还是错?
  孙承宗在知道了皇帝醒了之后,本来并不想在这个时候打扰皇帝的,但是,他又不得不来,因为祖大寿已经到了锦州城外。
  在多尔衮追击堵截大凌河军队失败之后,投降后的祖大寿觉得大明仍然很有实力,便再次起了回归大明的心思,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祖大寿是绝对不会走建奴这条路的,祖大寿向皇太极建言:自己妻子儿女均在锦州城里,趁锦州不知自己已经投降,愿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夺取锦州城。
  皇太极并不是少谋之辈,当然知道祖大寿大概是怎么想的,其实他早就在锦州城打通了关节,随时可以进入锦州城,攻城掠地不一定可以,因为锦州城的城防坚实,守卫森严,但是混入锦州城,随时将这个祖大寿给再次联系上,不让他脱离了自己的掌控,皇太极还是做的到的,最为关键的是,皇太极手里有祖大寿的亲笔效忠书信!单凭这一点,皇太极就相信祖大寿不敢随意的反了自己,大明皇帝即便是可以原谅祖大寿,大明朝廷内部的事情,皇太极还是很清楚的,将这书信散步出去的话,百官和百姓们,也绝对不会允许大明有这样的人。
  所以,皇太极同意放祖大寿去锦州城。
  “皇上?”孙承宗将事情的经过大致说了一遍,当然,这些都是祖大寿告诉他的,祖大寿也不可能跟孙承宗说的太具体,隐瞒了不少细节,尤其是那封效忠信。孙承宗在等着皇上做指示。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一沉吟,并没有睁开眼睛来,“让他进来吧。”
  孙承宗早就猜到皇帝还是会以大局为重的,在开心之余,点点头,找准机会,想劝说皇帝两句,“皇上,让祖大寿进来,就对了,辽东,必定还是主要要靠辽东人自己来镇守,各地的军情大致如此,凡事有章法,切不可如赌徒一般,尤其是身为一个帝王,凡事,还是莫要脱离祖宗的陈法为好,即便是要改,也要徐图缓进,不可仓促而行。”(未完待续。。)


第0869章 性急的皇帝

  崇祯皇帝朱由检大怒!却仍然没有睁开眼睛来,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其实他是很想在孙承宗面前表现的,两个人之间,虽然是君臣的关系,但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一直在心中将孙承宗当成是一个长辈,本来他就没有什么长辈,远在河南洛阳的叔父,再就是自己的外婆,满朝大臣当中,再就是自己跟前这个孙承宗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自尊心,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他不懂为什么,自己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连两个时辰都不到,如此勤勉的一个人,为什么就在孙承宗的眼中,跟一个傻瓜差不多呢?朕是昏庸无能的之辈吗?
  朕如赌徒一般吗?难道朕跟后世那些好高骛远之辈一样?想发财,不会去想点子,不知道去做事实,不知道争气,不知道向上,成日间都将自己的期望押注在买彩票上面吗?
  朕是这样的人吗?凭什么这样说朕?人最怕的就是在想证明自己的时候,又没有办法马上的就去证明自己,尤其是对于崇祯皇帝朱由检这样的性急之人,更为痛苦!
  崇祯皇帝朱由检想让孙承宗快些走,便索性装作熟睡过去了。
  孙承宗也不知道皇帝到底睡了还是醒了?正说的起劲,哪里愿意离开?“皇上,您好生歇着,要不然就在您觉得身体能够支撑的时候,即让那啥武装直升飞机将您送会京师去吧?这里有老臣,一切都不会有大问题的,老臣还可以随时跟皇上用无线电联系。老臣在边关这几十年。见过的事情实在太多。有的东西,如果皇上愿意听的话,老臣可以慢慢的教皇上,不是每件事情都像皇上想的一般的容易的,大多数事情,还是要靠经验。”
  崇祯皇帝朱由检一直是在强压着怒气,一方面考虑到自己身上有重伤,不该动气。另外一方面,考虑到孙承宗是老臣,他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也相信,孙承宗教训自己的话,绝不会跟外人说,这些忠勇老臣的想法,他还是知道的,但是一次次的触碰自己的自尊心,这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所无法忍受的。
  “皇上。您可能不爱听,您知道您现在这样。让老臣心中多失望吗?帝王有帝王的做事方法,有帝王的位置,而不是冲在最前面冲锋陷阵,老臣知道皇上想建功立业,想为大明振兴做一些事情,但是老臣以前对皇上说过,大明走到今天的地步,并不是皇上造成的,还是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待所遇到的难题,有老臣们这些忠心耿耿为大明赴汤蹈火的大臣,皇上就要多听取老臣们的谏言,难道皇上不信老臣吗?老臣真恨不得将心都剖出来给皇上啊。”孙承宗仍然在那里语重心长的喋喋不休。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心中叹口气,他不想再跟孙承宗说什么了,一个人很想在一个自己的长辈面前表现自己,而那个长辈却不知不觉的在字里行间反复嘲讽,这样的滋味,并不好受!
  崇祯皇帝朱由检知道,自己一旦开口,一定是怒斥孙承宗,他倒不是怕孙承宗撂挑子,而是真的不想伤了孙承宗的心,只得再次让自己进入了运行纪纲九毁的状态,他是不担心此时有人会来袭击自己的,有杨启聪在外面,西厂武装太监们完全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他只是不想顶撞孙承宗!不想让老头难堪!不要将朕当傻子,不要将朕当成是一个空有热血的二愣子!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他虽然不爱听人家夸大自己的能力,不爱听人家拍马屁,但他也不爱听别人泼冷水,一个充满了斗志的人,一个对未来无限向外的人,怎么能够忍受别人的看轻?不管孙承宗是有意还是无意,老头都严重的伤害了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自尊心!
  这让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中憋着一大股火气,倒也谈不上是怒火,起初是怒火,过了一会儿,也会化作让人无法入睡的胡思乱想,他是一个心里装不了这么多的轻视的人。这对别人来说,可能过了一会儿就淡忘了,或者不会放在心中很重的位置,但是对于崇祯皇帝朱由检来说,却像是一块巨石一般,强压着他!
  孙承宗一个人自说自话,很多句后发觉皇帝一点表示都没有,暗道,皇帝睡着了,许多人就是这样,一点不会体察别人的想法,只要是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就会喋喋不休的唠唠叨叨,无休无止。
  孙承宗对祖大寿的印象也不好,但是看在祖大寿现在是辽东将门领头者的份上,还是亲自出城相迎。
  “孙阁老。”祖大寿一副淡然的神色,他去过建奴大营,全世界都知道,而且,这里是自己的地盘,整个辽东都是自己人,皇帝就只有秦良玉那么点儿人马,翻不起什么风浪,他并不担心什么,至于在皇太极那里的效忠信,他也并不是十分的担心,走一步看一步,只要能够回到自己的地盘,任何人都奈何他不得,这就是一个大军阀的想法。
  跟祖大寿比起来,皇太极也谈不上狡诈,汉人的狡诈,并不输给满人!祖大寿十分清楚,只要自己有势力,有实力,他是辽东的老大,皇太极就永远不会蠢到将自己激怒!关外这么多堡垒,真的要自己豁出命去,一寸一寸的跟建奴打杀的话,建奴就永远不要想轻松越过关宁锦!而且祖大寿同样清楚,皇帝和孙承宗都不可能不知道自己那点事情,只要他真心跟建奴对抗的话,关内也不会停了他们的军饷粮草,要不然,大不了就再都建奴那边去!
  “祖将军。”孙承宗同样也是淡淡的,老头是真的有本事,以他的能力,如果辽东完全归孙承宗所掌控的话,建奴永远没有机会靠近山海关,更别说屡次越过长城,长途奔袭京畿重地了!
  “幸好我假意跟皇太极斡旋,建奴中了我的计谋,这才将一部分人马给带了回来,这三百多个弟兄可都是好样的,不能让他们在建奴那边受苦啊。”祖大寿微微的一笑。
  孙承宗在心中冷笑一下,表面却并不露声色,“祖将军,进城去吧?老夫特地来迎你,也是为了让你知道,朝廷并没有要加罪于你的意思。”
  祖大寿点点头,却道,“阁老,我没有功夫进城了,我到锦州城外扎营,在松山和右屯之间驻防,和锦州城成掎角之势,等建奴力竭之时,咱们在设法夺回大凌河城,等会我就让人从锦州城调兵跟我去驻防。听说,我大凌河的军队,都已经脱险?”
  孙承宗知道祖大寿怕的是什么?怕的是皇帝的西厂武装太监们!怕被秘密杀掉,因此不敢入城,“祖将军可以让别人去扎营,你还是要进城的,皇上已经有过旨意,对你这次防御大凌河城赞赏有加,过不了几日,应该会另外有圣旨嘉奖。”
  祖大寿听孙承宗这么一说,又放心了不少,他倒不是真的怕了,这个天下,哪里没有锦衣卫?哪里没有东厂和锦衣卫的密探?在辽东这块地界上面,他没有什么好怕的,他怕的是皇太极会继续往关内进犯,锦州是打通关节的必经之路!但是孙承宗既然已经点明了不让他走,他倒也不好违背了孙承宗的意思,祖大寿还是将孙承宗的地位放在蛮高的地方的,孙承宗不是袁崇焕。(未完待续。。)


第0870章 忠勇老臣

  祖大寿一回到锦州城就组织防御,抗击建奴。孙承宗一概不参与祖大寿的布置,而祖大寿在担心皇太极会继续进犯的同时,不敢再落入皇太极的手中,同时也想在皇太极和大明朝廷之间,两方面都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因此,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当中,皇太极除了得到了一座空城大凌河城堡之外,一无所获。
  辽东巡抚丘禾嘉向朝廷参奏祖大寿率队献城投降,崇祯皇帝朱由检不仅没有降罪,反而通过无线电,让京师的王承恩以他的名义下诏,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领锦州。
  同时,崇祯皇帝朱由检通过无线电,让京师的王承恩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祖大寿都借故推辞,始终坚守在锦州城里。
  后金方面,皇太极三番五次派密使前来,提醒祖大寿不要忘记以前的约定,即刻动手夺下锦州城。祖大寿以各种理由搪塞,并且多次与后金军队激战。皇太极对留在后金军营中的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一直以礼相待,并且频繁给祖大寿写信。
  崇祯皇帝朱由检让祖大寿进京觐见,绝不是要杀他,祖大寿不是袁崇焕,崇祯皇帝朱由检也没有像是孙承宗以为的那般鲁莽,崇祯皇帝朱由检还是很有政治城府的,他想的是,能够跟祖大寿在京师见上一面,以皇帝的身份,对祖大寿好言相劝,通过明升暗降,将辽东将门分化瓦解,将祖大寿等人慢慢的从辽东调离。再逐步换上自己在御林军当中的亲信将领。
  从祖大寿借故推辞中。崇祯皇帝朱由检看见了要和平解决辽东问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他相信,这次祖大寿在大凌河城吃了大亏,一定会对建奴加紧防备!崇祯皇帝朱由检调将不成,又起了调兵的念头,他想将何可纲和那一万二千多名,他当初许诺过。突围就全部编入御林军的大凌河驻军调走!
  皇太极想拉拢祖大寿和他的军队,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想拉拢祖大寿,但是想要祖大寿的这支辽东最精锐的军队,一场围绕祖大寿的争夺,在悄悄的展开。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御林军已经打过几次大仗了,但是他们的经验跟辽东这帮跟建奴浴血奋战多年的边军还是无法比拟的,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战斗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这一点都至关重要。
  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对孙承宗有些气。并不是他这个人的气量太小,对于孙承宗说了自己几句便怀恨在心。只是因为孙承宗小看了他,他又一时半会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才是最让崇祯皇帝朱由检不开心的地方!硬是要说,自己马上会怎么怎么样?谁能够相信?
  崇祯皇帝朱由检这段时间都还是跟孙承宗住在一个城楼当中,孙承宗在哪个地方,都是要住城楼的,只是来回住,并不固定,但是皇帝在他身边养伤,也就让孙承宗放弃了以前几个城楼轮流住的习惯,都守在皇帝的跟前,准备等着皇上的再次召唤,孙承宗很奇怪,皇帝出来也有半个月了,为什么不急着回京?
  “圣上,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