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盛世-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墒楸橥丁保⒍擅穹纯梗现赝沧藕蠼鸷蠓剑彩沟煤蠼鸲杂诿鞒木滦卸苤朴诿牧看味嘉薹霸丁L炱袅辏1626年)八月,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死去,其子皇太极继位。为了打破明清双方的战略均势,遂决定首先攻打毛文龙建立的东江镇,解除这一“腹心之大患”,为南下进攻明朝本土做好准备。
  后金方面在《满文老档》中记载:“明毛文龙驻近朝鲜海岛,屡收纳逃人。我遂怒而往征之,若朝鲜可取,顺便取之。”说明是把毛文龙作为攻击的主要目标,朝鲜则是顺带的目标。
  天启七年(1627年)初,后金首领皇太极一面派遣皇太极方金纳为首的九人代表团,前往宁远与当时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议和,以疑惑明朝方面。一面派镶蓝旗旗主阿敏、镶白旗旗主阿济格、镶红旗旗主岳托,贝勒济尔哈朗、杜度、硕托,总兵李永芳等人率大军攻打东江镇,以解除心腹之患。对于后金的出兵人数,袁崇焕说有十万:“闻奴兵十万掠鲜、十万居守。”朝鲜认为毛文龙必败,为自保倒向后金,向后金大军提供朝鲜服装“引贼俱换丽帽丽服”冒充朝鲜军围攻铁山。铁山都司毛有俊等率千余名守军与后金大军血战,战至最后一卒,无人肯降,毛有俊拔刀自刎,壮烈殉国。(未完待续。。)


第0454章 李倧

  随后,后金铁骑乘冬季冰坚,进攻与铁山仅三里之隔的云从岛。毛文龙率部英勇反击,派部将毛有见、尤景和等逆袭后金军。双方在冰面上展开激烈战斗。东江健儿面对武器、装备和人数都占优势的后金军,毫无惧色,浴血奋战,双方互有杀伤,后金军强攻多日,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后金主帅阿敏见部队伤亡太大,占不到半点便宜,遂迁怒于朝鲜人,转而进攻朝鲜义州和安州,攻破城池,大开杀戒。得手后,又率大军移向朝鲜首都王京,准备灭掉朝鲜称王,朝鲜国王李倧一面仓皇出逃,一面遣使向明朝和毛文龙请罪,说导敌不是自己的主意,而是臣子所为,请求援救。
  天启皇帝认为朝鲜虽然协助后金,但不应该计较属国的过错,才是天朝气量。于是下诏给毛文龙,要求毛文龙不计前嫌,出兵援朝。他说:“奴兵东袭毛帅,锐气未伤,深慰朕怀。丽人导奴入境,固自作孽,但属国不支,折而入奴,奴势益张,亦非吾利。还速谕毛帅相机应援,无怀宿嫌,致误大计。”
  毛文龙接到诏书以后,不顾自身粮饷短缺,毅然率部进入朝鲜,反击后金大军。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东江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日“拉死尸为食”,仍在毛文龙的激励下,顽强作战。双方在宣州、晏庭、车辇、义州等地反复拉锯,而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战事逐渐向有利东江军的方面转变。随着河水、海水的解冻,东江军逐渐依靠朝鲜境内的大小河流。把以骑兵为主的后金困住。多次重创敌军。“三战三捷,困奴于银杏江”,随于千家庄、瓶山一带与后金主力展开决战,“文龙自率兵出,大战,杀固山三、牛鹿八人,斩六千余级。”阿敏不得不放弃在朝鲜称王的打算,“杀出一条血路回到本土”。东江军取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丁卯之役”之始,后金判断明军主帅毛文龙极有可能在铁山,遂于朝鲜方面勾结,冒充朝鲜人突袭铁山,若成功便能成为一次出色的“斩首行动”,体现了其首领皇太极一惯大胆、果断的作风。但是,由于非常偶然的原因,毛文龙不在铁山,后金突袭失败,使得战事变为持久战。一拖再拖,最终让明军反败为胜。这种出乎意料的情况。体现了战争的偶然性。
  后金主帅阿敏在突袭铁山失败,强攻云从不下的情况下,迁怒朝鲜, 又想“东边损失西边补”,在朝鲜捞一票,甚至打算在朝鲜称王,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将朝鲜推向明朝方面。这反映了阿敏鲁莽急躁,毫无谋略的性格。战役后期,随着天气转暖,骑兵为主的后金军十分被动,甚至有可能被困死于鸭绿江以南,阿敏却一再拒绝撤军,终于令后金军在瓶山决战中蒙受重大损失。
  “丁卯之役”使得皇太极用军事手段解决东江镇明军的战略失败了,不得不转而寻求外交和政治手段解决的途径,“通款崇焕,求杀文龙”。但是,他至少利用明军削弱了牛录比自己还多的两个旗:阿敏的镶蓝旗、阿济格的镶白旗的实力,解除了此二人对其汗位的威胁。可以说,无论后金“丁卯之役”在军事上成功与否,对皇太极个人来讲,都是胜利的。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毛文龙已经死了,而且确实是被袁崇焕给杀死的,至于袁崇焕是不是被辽东将门胁迫,对于崇祯皇帝朱由检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问题是毛文龙已经死了,东江军现在的情况不明!而且,再也没有强有力的军事人物来震慑后金和朝鲜人,这也正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急着要满桂组建大明第二军,并让第二军尽快的开赴朝鲜的一个原因!
  “你对李倧的问题,有什么看法?”崇祯皇帝朱由检看着刘鸿训,想看看这个老头能够说出点什么来吗?
  这么重大的政治问题,刘鸿训哪里敢说什么?事实上他也没有什么主张,怯懦道,“皇上,微臣以为,李倧虽然是通过政变上台的,并没有得到我大明的认可,但他实际对大明有些帮助,这都是事实,所以,不太好说。”
  崇祯皇帝朱由检叹口气,等于没有说,他身边是一个能够出主意的人都没有,对于这些有经验的外事大臣,尚且如此,这些事情问王承恩或者曹化淳,就更是等于胡扯淡了。
  颜继祖事实上和刘鸿训的私交不错,看见皇帝似乎很不满意刘鸿训的话,大着胆子插嘴道,“皇上,微臣觉得应该对朝鲜用兵!一方面朝鲜人太过无用,如果让后金彻底的解除了来自朝鲜的隐患后,对我大明是很不利的,另外一方面,不经过我大明承认就可以当上朝鲜国王,这本身便是不合大明律法的,这种风气不能助涨,不管李倧有没有帮助过大明,或者是不是向着大明,都需要将朝鲜的实际控制权拿到手里,这样的话,我大明在朝鲜就有了一个稳固的后勤基地,后金要对大明用兵,就会顾忌重重。”
  崇祯皇帝朱由检很欣赏颜继祖,甚至超过了对傅永淳和孙传庭的欣赏,这也是那两个人回京之后,他一直都没有安排见那两个人的原因。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性格就是这样,必须经常在一起,否则隔了一段时间没有什么接触,他就会淡忘了,除了女人,女人是越久不见,越思念的紧,男人则不能隔得太久。
  崇祯皇帝朱由检并没有给与颜继祖的话一个答复,他不打算给什么答案,事实上,直到此刻,他心里也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计划,但有一点他是肯定的!大明不能放弃朝鲜!即使没有了毛文龙,也必须要保留对朝鲜的控制能力,这跟对察哈尔部林丹汗的支持,在战略意义上是一样的!(未完待续。。)


第0455章 天津

  当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一行御驾抵达天津的时候,袁可立和徐光启,满桂三人为首的天津官员来迎接。崇祯皇帝朱由检这才知道,郑芝龙的船队,几乎是和他同时抵达了天津。
  袁可立,徐光启和满桂三人,可以说是大明目前最忙碌的三个官员了,三个人的任务都很重,徐光启一贯埋首于科技,倒也还好,袁可立和满桂的任务就相当的繁重!
  天底下没有比管人,还是管着一大堆的流民,原本不是该管的人更累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让人去将钱谦益找来的人马,也并没有耽搁多久,在皇帝到达天津的时候,钱谦益的马车也到了,但崇祯皇帝朱由检并没有第一时间见钱谦益,他很不喜欢这个后来主动归降满清的人,他的归降跟洪承畴那种兵败被捕,是两个完全截然不同的概念!这种,主动归降,非常的让人恶心!
  崇祯皇帝朱由检并没有跟袁可立,徐光启,满桂三人客套,招招手,让三人上了自己的龙辇,“你们跟朕走,其余官员回城,咱们直接去天津港。”
  袁可立和徐光启,满桂都很清楚皇帝的办事风格,袁可立急忙去布置安排,徐光启则留在车上陪皇帝说话。
  徐光启将天津港的建设,还有大明水泥厂,大明船坞的一些进度都跟皇帝做了汇报,“有了皇上教臣研制的蒸汽机,所有的进度都提高了不少,冶铁技术有了提高。在明年。臣一定研发出蒸汽机为动力的新式战船。”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对徐光启的工作做了肯定,这些都不是他最关心的,他没有回现代,事实上,他现在最关心的问题,已经不是科技的飞跃了,还是人的问题,因为科技再怎么飞跃。也无法取代政治和经济,如果政治倒了,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影响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能不能等到大明的科技飞跃,对他来说都还是一个未知数!眼下的怎么安置几十万流民,怎么解决朝鲜的这步棋,这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崇祯皇帝朱由检简单的将自己知道的一些科技知识,跟徐光启交换了一些意见,顿时又让徐光启产生了许多茅塞顿开的感觉。
  崇祯皇帝朱由检笑着对徐光启道。“老师,你去忙你的吧。有袁可立陪着朕是一样的,你的重心就放在建设上,想着法子让大明水泥厂的产量不断加大,要用能源的地方太多。”
  徐光启正巴不得呢,他是一个科技痴人,并不是很习惯跟着皇帝到处做这些事情,等袁可立过来,徐光启便先行告退。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时间很急,没有绕圈子,直接将他将要对朝鲜用兵,和想要让郑芝龙帮着运兵的事情说了。
  袁可立出乎皇帝的预料,非常支持皇帝对朝鲜用兵,“皇上,老臣早在天启爷的时候就建议对朝鲜用兵,大明绝对不能放弃朝鲜的战略作用,但没有人重视!对李倧,不能完全拿掉,因为他毕竟当了多年的朝鲜国王了,但也不能允许这种没有经过我大明承认就政变上台的国王存在,这将会破坏大明的威信!如果允许的话,老臣建议,降低朝鲜的藩属国地位,直接改成我大明的行省,李倧如果归附于皇上的话,就让他做一个巡抚,可以规定一个期限。”
  崇祯皇帝朱由检大汗,这不就是朝人治朝,朝鲜特别行政区了吗?您这想法够超前,够现代的啊!“太傅,深合朕意啊!”
  满桂一直在旁边没有插嘴,他知道皇帝马上就要问自己组建第三军的事情了,果然皇帝在问了袁可立的意见后,马上就将焦点放在了他的身上,“满桂将军,怎么样?第三军组建起来了吗?”
  满桂点点头,“只要是粮饷充足,没有大问题,人员已经初步的筛选过,目前是七万人的编制,末将正在淘汰阶段,最后留下一支五万人的编制,淘汰到五万人后就进一步的训练。”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对满桂的效率算是满意,“来不及慢慢练了,五万人,可能要分五批运抵朝鲜去,你先练一万人出来,其余的让部将们加紧操练吧,毛文龙死了,但大明不能放弃朝鲜!这个重任,当初朕就打算交给你!”
  从崇祯皇帝朱由检当初根据历史的进程,预先保住了满桂不死的时候,他其实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要跟建奴拼勇猛,非满桂莫属,大明的将领们,有时候缺的就是这么一些血性!
  满桂庄重的跪下道,“皇上将这么重的担子交给臣!臣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崇祯皇帝朱由检将满桂扶起来,“朕从来没有担心过你对大明的忠诚,还有你的勇敢,朕担心的是你太过莽撞,不懂爱惜自己,不顾着约束手下的军士。”
  在经历了一次双规之后,满桂想通了很多的事情,他过去只觉得只要手下的军士勇敢善战,对老百姓有些侵扰是可以谅解的,但是跟着皇帝这么长的日子,皇帝的爱民如子,也让他有了切身的体会!
  “末将一定会尽力约束手下人,不再给皇上挂怀。”满桂说的斩钉截铁。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一笑,“还在为过去的事情介怀吗?朕已经都快忘了,朕也知道,军队是要保持一些野性,但这野性不能用来对老百姓,应该对敌人,宁愿自己饿死,不能在老百姓头上打主意,这也是我们建党的根基!没有了老百姓,就没有了国家,大明都没有了,你再能打仗,你为什么去打仗?为了谁去打仗?”
  满桂点点头,接受了皇帝的训诫,事实上,自从被皇帝亲自提名成为第一批的党员后,满桂就非常重视党员这个身份!“微臣都记住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也很欣慰,能够保住满桂和赵率教这两个老将不死,对于他,或者对于整个大明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